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248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0
本技术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及汽车空调。该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包括壳体、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其中,壳体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的进风口与外循环风道的进风口高度相同;内循环风门设置在内循环风道上,并与壳体转动连接;外循环风门设置在外循环风道上,并与壳体转动连接,外循环风门与内循环风门的高度相同。该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在保证风量的同时,高度方向的尺寸较小,进而减小了该双层流空调进风箱的整体体积和重量,有利于车内空间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及空调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发动机制暖方式。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对长行驶里程的需求,采用热泵配合双层流进风箱的制暖方式,制暖时采用下层流内循环,除雾采用上层流外循环,从而可以减小热负荷且无车窗起雾,同时乘客舱内保持着新鲜空气的注入,舒适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2、目前,市场上的双层流汽车空调进风箱的内外循环风门独立设置,且内外循环风门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导致进风箱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重量也较重,不利于整车车内空间的充分利用。

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及空调,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在保证风量的同时,高度方向的尺寸较小,进而减小了该双层流空调进风箱的整体体积和重量,有利于车内空间的充分利用。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外循环风道的进风口高度相同;

5、内循环风门,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道上,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6、外循环风门,设置在所述外循环风道上,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外循环风门与所述内循环风门的高度相同。

7、可选地,所述内循环风门的外缘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贴合于所述内循环风道的内壁;和/或,

8、所述外循环风门的外缘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贴合于所述外循环风道的内壁。

9、可选地,所述内循环风门包括第一迎风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迎风板两侧的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侧壁所在的平面为第一迎风面,所述内循环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迎风面相对时,所述内循环风道打开,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侧壁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出风面,所述第一迎风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面的面积;和/或,

10、所述外循环风门包括第二迎风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迎风板两侧的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侧壁所在的平面为第二迎风面,所述外循环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迎风面相对时,所述外循环风道打开,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侧壁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出风面,所述第二迎风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出风面的面积。

11、可选地,所述双层流空调进风箱还包括:

12、内风门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内风门转轴相连,所述内循环风门与所述内风门转轴同步转动;

13、外风门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外风门转轴相连,所述外循环风门与所述外风门转轴同步转动。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侧壁为弧形,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侧壁向远离所述外风门转轴的方向弯曲;

15、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侧壁为弧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侧壁向远离所述内风门转轴的方向弯曲。

16、可选地,所述双层流空调进风箱还包括:

17、执行器,同时与所述内风门转轴和所述外风门转轴驱动连接,所述执行器通过控制所述内风门转轴的旋转控制所述内循环风道的开度,所述执行器通过控制所述外风门转轴的旋转控制所述外循环风道的开度。

18、可选地,所述内循环风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内循环风道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循环风道的两侧。

19、可选地,所述双层流空调进风箱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相互独立的所述内循环风道和所述外循环风道。

20、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扣合连接形成所述壳体。

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鼓风机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所述双层流空调进风箱设置在所述鼓风机的上方,并与所述鼓风机连通。

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23、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包括壳体、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其中,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的高度相同,与现有技术中将内循环风门与外循环风门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相比,缩小了该双层流空调进风箱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减小了该双层流空调进风箱的整体体积和重量,有利于车内空间的充分利用。

24、通过设置内循环风道的进风口与外循环风道的进风口高度相同,也进一步减小了该双层流空调进风箱高度方向的尺寸,使得该双层流空调进风箱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200)的外缘设有第一密封件(400),所述第一密封件(400)贴合于所述内循环风道(110)的内壁;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200)包括第一迎风板(2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迎风板(210)两侧的第一连接板(22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20)的第一侧壁所在的平面为第一迎风面(230),所述内循环风道(110)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迎风面(230)相对时,所述内循环风道(110)打开,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20)的第二侧壁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出风面(240),所述第一迎风面(23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面(240)的面积;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流空调进风箱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20)的第一侧壁为弧形,所述第一连接板(220)的第一侧壁向远离所述外风门转轴(700)的方向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流空调进风箱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道(11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内循环风道(110)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循环风道(120)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流空调进风箱还包括隔板(900),所述隔板(9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所述隔板(900)将所述壳体(100)内的空间分隔成相互独立的所述内循环风道(110)和所述外循环风道(120)。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分部(130)和第二分部(140),所述第一分部(130)和所述第二分部(140)扣合连接形成所述壳体(100)。

10.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鼓风机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所述双层流空调进风箱设置在所述鼓风机的上方,并与所述鼓风机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200)的外缘设有第一密封件(400),所述第一密封件(400)贴合于所述内循环风道(110)的内壁;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门(200)包括第一迎风板(2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迎风板(210)两侧的第一连接板(22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20)的第一侧壁所在的平面为第一迎风面(230),所述内循环风道(110)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迎风面(230)相对时,所述内循环风道(110)打开,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20)的第二侧壁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出风面(240),所述第一迎风面(23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面(240)的面积;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流空调进风箱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流空调进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20)的第一侧壁为弧形,所述第一连接板(220)的第一侧壁向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峰王佳慰覃峰徐辛欣周学明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松芝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