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408362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车辆上的至少一处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贯通的气道;所述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路面状态以及当前车辆状态数据;根据所述当前车辆状态数据和所述当前路面状态,确定各所述气道各自对应的目标气道调控信息,以使得所述车辆的车身侧向力满足预设侧向力条件;基于各所述目标气道调控信息对各所述气道进行调控。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车身侧向力进行调节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追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气流带来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阻力、升力和侧向力三个方面,其中,阻力主要影响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油耗和电耗表现,升力影响汽车过弯时的操稳状态和极速时的汽车安全性,而侧向力主要影响汽车在特殊状态下的抗干扰表现。现实案例表明,高速行驶的汽车在通过跨海大桥、进出山谷隧道、转弯、超车会车等情况下,极易受到侧向气流的干扰,进而发生横摆、侧滑,甚至侧翻等失稳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2、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对车身硬件进行改造,例如降低车辆重心、底盘加固、车身流线型设计等。然而,对车身硬件进行改造的方式通常会导致车辆的其他性能降低,例如底盘较低、重量较大、车内空间较小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对车身侧向力进行调节的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车辆上的至少一处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贯通的气道;所述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车辆状态数据包括当前车速;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车辆状态数据和所述当前路面状态,确定各所述气道各自对应的目标气道调控信息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车速和所述当前倾斜角,确定各所述气道各自对应的目标气道调控信息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车辆上的至少一处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贯通的气道;所述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车辆状态数据包括当前车速;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车辆状态数据和所述当前路面状态,确定各所述气道各自对应的目标气道调控信息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车速和所述当前倾斜角,确定各所述气道各自对应的目标气道调控信息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包括设置于左前轮前侧的第一左前轮气道、设置于左前轮后侧的第二左前轮气道、设置于右前轮前侧的第一右前轮气道、设置于右前轮后侧的第二右前轮气道、设置于左后轮前侧的第一左后轮气道、设置于左后轮后侧的第二左后轮气道、设置于右后轮前侧的第一右后轮气道以及设置于右后轮后侧的第二右后轮气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侧向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包括当前车身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虬钦杨天军狄博梁长裘廖慧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