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化工产品生产
,具体涉及维生素C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维生素C(Vc)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确定的26种基本药物 之一,是人体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营养成份,其防病保健功能及辅助治疗作用对人们健 康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维生素C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方法技术在不断改进。莱氏法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Vc的化学合成方法。20世纪70年代,中国研究人员 在莱氏法的基础上采用二步发酵法对Vc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无论莱氏法还是中国首 创的二步发酵法,都需经微生物发酵制得古龙酸(2-KLG)。2-KLG是Vc生产中重要的中间 体,它经过化学反应过程才可以转化为Vc。根据其中所选的不同试剂,二步发酵法可分为酸 转化法和碱转化法。由于前者所用的浓盐酸对设备腐蚀较严重,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逐 渐为后者所取代。碱转化法的2-KLG转化率高,并且操作简便,对设备的腐蚀较轻,所以适 于Vc的规模化生产。传统方法是以古龙酸钠(2KGA_Na)溶液经过阳离子交换制得古龙酸溶液,经浓缩 结晶后制备古龙酸晶体,烘干后化学合成Vc。在该步骤中,阳离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维生素C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浓硫酸催化下,将古龙酸钠晶体与正丁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古龙酸正丁酯溶液; 向古龙酸正丁酯溶液中加入Na↓[2]CO↓[3]进行内酯化反应,生成维生素C钠; 对维生素C钠进行酸化和活性炭脱色,得到维生素C。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维生素C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浓硫酸催化下,将古龙酸钠晶体与正丁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古龙酸正丁酯溶液;向古龙酸正丁酯溶液中加入Na2CO3进行内酯化反应,生成维生素C钠;对维生素C钠进行酸化和活性炭脱色,得到维生素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酯化反应的条件为投料比例古龙酸钠晶体浓硫酸正丁醇=Ikg 0. 267 0. 309kg 2. 78 3. 09kg ;反应温度70°C 82°C ;反应真空度-0· 068MPa -0. 075MPa ;反应时间:3 6h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过滤收集,并用正丁醇洗涤滤饼,洗涤液一并收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古龙酸钠晶体中古龙酸钠的 质量分数为80% 90%,含水量为5% 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如下 古龙酸正丁酯溶液浓度20% 28% (g/ml);内酯化反应Na2CO3用量理论量的1. 03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举,何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