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071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包括轧辊、安装于轧辊两端的轴承座、与轴承座配合的轴承座端盖,其中轧辊包括至少两个轧辊轴颈,分别为第一轧辊轴颈和第二轧辊轴颈,且所述轧辊的两侧设置有两列圆锥滚子轴承,中间为两列滚针轴承,各轴承内圈及外圈端面之间紧靠,且所述轴承座之间通过轴向定位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但能方便快捷地完成轧机轴承座的装配,装配时无需对轴承座进行分拆,大大减少了装配环节中的装配精度、润滑、清洁等环节可能产生的人力成本及物料成本;而且可有效避免轧辊轴颈、轴承经常出现烧损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重点设备,由轧辊、轧辊轴承、机架、轨座、轧辊调整装 置、上轧辊平衡装置和换辊装置等组成。其中轧辊轴承用于支承轧辊并保持轧辊在机架中 的固定位置。轧辊轴承工作负荷重而变化大,因此要求轴承摩擦系数小,具有足够的强度和 刚度,而且要便于更换轧辊。不同的轧机选用不同类型的轧辊轴承。滚动轴承的刚性大,摩 擦系数较小,但承压能力较小,且外形尺寸较大,多用于板带轧机工作辊。根据现场的在线 检测数据,轧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相当大,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现轧辊轴承损坏, 更换频繁,影响了轧机生产效率的发挥。传统的轧机设备轧辊定位通常采用牌坊外侧(操 作侧)做辊系定位,轧辊的轴向定位在操作侧轴承座上,通常是采用双向、双列系列的轴承 用来做轴向定位零件。具体地,请参考图1,传统的轧辊轴向定位采用深沟球轴承,但深沟球 轴承主要用于承受纯径向载荷,其轴向载荷较小,将影响轧辊轴承的使用寿命。不但如此, 由于传统的轧辊轴承座装配有轴向定位卡簧、调整圈等配套零部件,其装配较为烦琐首先,要对轴承座进行分拆,先拆端盖_外卡簧_内卡簧_外调整圈_内调整 圈-平面轴承等;装配时,要进行清理、调整、逐步安装;其次,一些轴向定位装置要拆除,还要使用较多的工具;再次,轴向定位装置(螺母或卡簧槽)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磨损,影响装配质量。 同时还会应轧辊的定位槽磨损后导致轧辊的报废。由此可以看出,在轧制加工生产过程中,换辊、装辊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因此,有 必要设计一种使装配过程更为方便的轧辊轴承座的定位装置,以从整体上提高轧制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易于装配的轧机 轴承座的定位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包括轧辊、安装于 轧辊两端的轴承座、与轴承座配合的轴承座端盖,其中轧辊包括至少两个轧辊轴颈,分别为 第一轧辊轴颈和第二轧辊轴颈,且所述轧辊的两侧设置有两列圆锥滚子轴承,中间为两列 滚针轴承,各轴承内圈及外圈端面之间紧靠,且所述轴承座之间通过轴向定位连杆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轴向定位连杆通过螺丝、螺 钉、螺栓、销子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轴向定位连杆为至少两个,且均勻分布。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轧辊轴颈为圆柱形部件。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轧辊轴颈位于第二轧辊轴颈的内侧,且第一轧辊轴颈的直径大于第二轧辊轴颈的直径,第一轧辊轴颈和第二轧辊轴颈之间形成 轴承限位台阶。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滚针轴承装配于第一轧辊轴颈,所述圆锥 滚子轴承装配于第二轧辊轴颈。本技术所揭示的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由于采用了轴向定位连杆将轴承座 轴向固定,装配时无需对轴承座进行分拆,只需将轴向定位连杆拆除,将轴承座直接拉出即 可,不但能方便快捷地完成轧机轴承座的装配,大大减少了装配环节中的装配精度、润滑、 清洁等环节可能产生的人力成本及物料成本;而且本技术采用了圆锥滚子轴承,其可 以承受较大的轴向负荷,从而可有效避免轧辊轴颈、轴承经常出现烧损的问题。本技术 所揭示的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轧辊;2、轴承座;3、轴承座端盖;4、第一轧辊轴颈;5、第二轧辊轴颈;6、 圆锥滚子轴承;7、滚针轴承;8、轴向定位连杆;9、轴承限位台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 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 的构成。请参考图2,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包括轧辊1、安装于 轧辊1两端的轴承座2、与轴承座2配合的轴承座端盖3,其中轧辊1包括至少两个轧辊轴 颈,分别为第一轧辊轴颈4和第二轧辊轴颈5。进一步地,轧辊轴颈为圆柱形部件,且第一轧 辊轴颈4位于第二轧辊轴颈5的内侧,第一轧辊轴颈4的直径大于第二轧辊轴颈5的直径, 由此,第一轧辊轴颈4和第二轧辊轴颈5之间形成轴承限位台阶9。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轧辊轴颈4装配有滚针轴承7,第二轧辊轴颈2 装配有圆锥滚子轴承6,且滚针轴承7与圆锥滚子轴承6的内圈及外圈端面之间紧靠,并通 过轴承限位台阶9对其轴向位置进行限定。使用圆锥滚子轴承来替代传统的轧辊轴承所采 用的深沟球轴承,克服了深沟球轴承轴向承载小的缺点,为轧辊轴承提供了较大的轴向承 载能力,更耐磨,提高了轧辊轴承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地,轧辊1两端的两个轴承座2通过轴向定位连杆8连接,这种新型的连 接方式,摆脱了传统的轧辊轴承需要通过轴向定位卡簧、调整圈、平面轴承等众多零部件的 组合装配。为了保证两个轴承座2之间的连接效果,轴向定位连杆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 均勻分布。当然,轴向定位连杆8的数量并不限于本优选实施例中所揭示的两个,也可以为 三个、四个,甚至更多。轴向定位连杆8的数量越多,但两个轴承座2之间的连接越牢固,但 生产成本也随之提高。轴承座2与轴向定位连杆8通过螺丝、螺钉、螺栓、销子等传统固定连接方式连接, 在此不再赘述。当需要将轧辊轴承拆卸时,只需使用简单拆卸工具将螺丝、螺钉、螺栓、销子等卸下,将轴向定位连杆8拆除,将轴承座2直接拉出即可,方便、快捷;同样地,安装时,只 需将轴承座2套在轧辊轴颈4上,然后将轴向定位连杆8安装并固定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揭示的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由于采 用了轴向定位连杆将轴承座轴向固定,装配时无需对轴承座进行分拆,只需将轴向定位连 杆拆除,将轴承座直接拉出即可,不但能方便快捷地完成轧机轴承座的装配,大大减少了装 配环节中的装配精度、润滑、清洁等环节可能产生的人力成本及物料成本;而且,本实用新 型采用了圆锥滚子轴承,其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负荷,从而可有效避免轧辊轴颈、轴承经常 出现烧损的问题。本技术所揭示的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包括轧辊、安装于轧辊两端的轴承座、与轴承座配合的轴承座端盖,其中轧辊包括至少两个轧辊轴颈,分别为第一轧辊轴颈和第二轧辊轴颈,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的两侧设置有两列圆锥滚子轴承,中间为两列滚针轴承,各轴承内圈及外圈端面之间紧靠,且所述轴承座之间通过轴向定位连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包括轧辊、安装于轧辊两端的轴承座、与轴承座配合的轴承座端盖,其中轧辊包括至少两个轧辊轴颈,分别为第一轧辊轴颈和第二轧辊轴颈,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的两侧设置有两列圆锥滚子轴承,中间为两列滚针轴承,各轴承内圈及外圈端面之间紧靠,且所述轴承座之间通过轴向定位连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轴 向定位连杆通过螺丝、螺钉、螺栓、销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轴承座的定位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明荣叶华周胜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巨龙金属带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