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闽江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048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丝原料制备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制备缩聚时物料的粘度高,沉积在下方物料会在转动时给搅拌杆产生较大阻力,在启动时,容易出现驱动电机负载大,搅拌器转速不稳,减速机齿轮磨损的情况,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所述第一酯化釜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酯化釜,所述第二酯化釜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所述缩聚釜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桨推动机构,所述缩聚釜的内部设置有缩聚釜搅拌杆,所述缩聚釜中间位置处的外部套设有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所述搅拌桨推动机构的外端设置有内推动环,所述内推动环的内侧环形转动设置有十二个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一端设置有推动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丝原料制备装置,尤其是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复合纺丝是通过复合纺丝法利用ptt、pbt、pet等两种不同组份或不同性能的原料制成的纤维丝,使纤维具备自然卷曲、高弹、吸湿排汗、耐污等功能。ptt、pbt和pet均可通过酯交换法制备所得,ptt制备时以苯二甲酸二甲酯与1,3-pdo为原料进行酯交换反应,采用ti系催化剂,并脱除甲醇,再进行缩聚反应制得ptt;pbt制备时以苯二甲酸二甲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先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二丁酯,并脱除甲醇,然后再进行缩聚反应生产pbt;pet制备时以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eg)为原料进行酯交换反应,并脱除甲醇,再进行缩聚反应制得pet。

2、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229868u,公开了一种缩聚釜进料过滤装置,包括用于与酯化釜相连的出料管,在出料管上设有三通接头,在三通接头上还分别连有两根用于向缩聚釜进料的进料管,在每根进料管上依次设有控制阀门、测压元件和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缩聚釜进料口相连。本技术能对进入缩聚釜中的聚酯浆料进行有效过滤,避免聚酯浆料中杂质进入到缩聚釜中,保证聚酯颗粒的产品质量;当进料管压力值显示该管道上的过滤器堵塞时,只需关闭该进料管上的控制阀门,即可对该管道上的过滤器进行清理,由于设置了两条过滤通道,因而能够随时保证缩聚釜进料畅通,避免因过滤器堵塞而造成设备停机。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时,需要先进行两次酯化反应,再进行缩聚从而得到纺丝原料,缩聚时物料的粘度高,沉积在下方物料会在转动时给搅拌杆产生较大阻力,在启动时,容易出现驱动电机负载大,搅拌器转速不稳,减速机齿轮磨损的情况,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制备缩聚时物料的粘度高,沉积在下方物料会在转动时给搅拌杆产生较大阻力,在启动时,容易出现驱动电机负载大,搅拌器转速不稳,减速机齿轮磨损的情况,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包括第一酯化釜,所述第一酯化釜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酯化釜,所述第二酯化釜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所述缩聚釜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桨推动机构,所述缩聚釜的内部设置有缩聚釜搅拌杆,所述缩聚釜中间位置处的外部套设有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所述搅拌桨推动机构的外端设置有内推动环,所述内推动环的内侧环形转动设置有十二个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一端设置有推动区域,所述推动区域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槽,且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槽与缩聚釜从动搅拌桨相贴合,其中一个所述推动块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块角度调节电动推动杆,且推动块角度调节电动推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内推动环和推动块转动连接。

3、优选的,所述第一酯化釜的另一侧设置有浆料釜,所述第一酯化釜和第二酯化釜上端的一侧设置有酯化釜进料管,所述浆料釜的出料端与第一酯化釜的酯化釜进料管之间设置有浆料釜出料管,所述第一酯化釜和第二酯化釜下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酯化釜出料管,所述缩聚釜上端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进料管,所述第一酯化釜的酯化釜出料管与第二酯化釜的酯化釜进料管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酯化釜出料管,所述第二酯化釜的酯化釜出料管与缩聚釜的缩聚釜进料管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二酯化釜出料管。

4、优选的,所述第一酯化釜和第二酯化釜的上端设置有酯化釜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酯化釜和第二酯化釜的内部设置有酯化釜搅拌杆,且酯化釜驱动电机与酯化釜搅拌杆之间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酯化釜搅拌杆的外部套装有酯化釜搅拌桨,所述第一酯化釜和第二酯化釜的外端固定设置有酯化釜导热油腔,所述酯化釜导热油腔一端的上侧密封连接有酯化釜进油管,所述酯化釜导热油腔另一端的下侧密封连接有酯化釜出油管,所述第一酯化釜和第二酯化釜另一侧的上端密封连接有酯化釜泄压管,所述第一酯化釜和第二酯化釜上方的一侧密封连接有酯化釜甲醇出气管,所述缩聚釜上方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缩聚釜甲醇出气管。

5、优选的,所述缩聚釜的上端设置有缩聚釜第一驱动电机,且缩聚釜搅拌杆与缩聚釜第一驱动电机之间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缩聚釜一侧的下方密封连接有缩聚釜出料管,所述缩聚釜的外端设置有缩聚釜导热油腔,所述缩聚釜导热油腔上端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缩聚釜进油管,所述缩聚釜导热油腔下端的另一侧密封连接有缩聚釜出油管,所述缩聚釜的上端密封设置有缩聚釜泄压管。

6、优选的,所述缩聚釜搅拌杆的上方套装有两个缩聚釜第一搅拌桨,且缩聚釜第一搅拌桨位于缩聚釜从动搅拌桨的上方,所述缩聚釜的内壁环形设置有缩聚釜辅助搅拌桨,且缩聚釜辅助搅拌桨与缩聚釜第一搅拌桨间隔错位设置,下方所述缩聚釜辅助搅拌桨位于缩聚釜从动搅拌桨的下方,所述缩聚釜搅拌杆的下方套装有缩聚釜框式搅拌桨。

7、优选的,所述缩聚釜导热油腔上端的外部套设有缩聚釜从动链轮,且缩聚釜从动链轮与缩聚釜导热油腔转动连接,所述缩聚釜从动链轮的内侧设置有缩聚釜驱动电磁环,且缩聚釜驱动电磁环与内推动环对应设置,所述推动块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转轴和第二连接转轴,且第一连接转轴位于第二连接转轴的一侧,一侧所述推动块的第一连接转轴与相邻所述推动块的第二连接转轴之间设置有连动杆,且连动杆与第一连接转轴和第二连接转轴均转动连接,所述推动区域的内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与缩聚釜从动搅拌桨对应设置,所述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槽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垫。

8、优选的,所述缩聚釜的一侧设置有传输杆,所述传输杆通过传输杆固定座与缩聚釜连接,且传输杆固定座与传输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传输杆的上端套装有第一传动链轮,所述传输杆的下端套装有第二传动链轮,所述第一传动链轮与缩聚釜从动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传动连接,所述缩聚釜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缩聚釜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缩聚釜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方传动设置有缩聚釜主动链轮,且缩聚釜主动链轮与第二传动链轮之间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缩聚釜搅拌杆的下端套装有从动铁块,所述缩聚釜主动链轮的上方设置有缩聚釜驱动电磁块,且缩聚釜驱动电磁块与缩聚釜主动链轮同轴传动,所述缩聚釜驱动电磁块与从动铁块对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内推动环的外侧设置有压缩弹簧槽,所述压缩弹簧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内推动环锁定块,所述内推动环锁定块一侧的外部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压缩弹簧槽的内壁相贴合,且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内推动环锁定块的一端相贴合,所述内推动环锁定块为梯形结构,所述缩聚釜的内壁环形设置有内推动环锁定块槽,且内推动环锁定块槽与内推动环锁定块相适配,所述内推动环锁定块槽为三角形槽,且内推动环锁定块槽与与内推动环锁定块滑动设置。

11、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一:根据需要制备原料的类型选择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包括第一酯化釜(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酯化釜(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酯化釜(3),所述第二酯化釜(3)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4),所述缩聚釜(4)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桨推动机构(39),所述缩聚釜(4)的内部设置有缩聚釜搅拌杆(23),所述缩聚釜(4)中间位置处的外部套设有缩聚釜从动搅拌桨(38),所述搅拌桨推动机构(39)的外端设置有内推动环(41),所述内推动环(41)的内侧环形转动设置有十二个推动块(42),所述推动块(42)的一端设置有推动区域(45),所述推动区域(45)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槽(46),且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槽(46)与缩聚釜从动搅拌桨(38)相贴合,其中一个所述推动块(42)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块角度调节电动推动杆(44),且推动块角度调节电动推动杆(44)的两端分别与内推动环(41)和推动块(42)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酯化釜(2)的另一侧设置有浆料釜(1),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上端的一侧设置有酯化釜进料管(55),所述浆料釜(1)的出料端与第一酯化釜(2)的酯化釜进料管(55)之间设置有浆料釜出料管(5),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下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酯化釜出料管(19),所述缩聚釜(4)上端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进料管(24),所述第一酯化釜(2)的酯化釜出料管(19)与第二酯化釜(3)的酯化釜进料管(55)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酯化釜出料管(6),所述第二酯化釜(3)的酯化釜出料管(19)与缩聚釜(4)的缩聚釜进料管(24)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二酯化釜出料管(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的上端设置有酯化釜驱动电机(13),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的内部设置有酯化釜搅拌杆(14),且酯化釜驱动电机(13)与酯化釜搅拌杆(14)之间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酯化釜搅拌杆(14)的外部套装有酯化釜搅拌桨(15),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的外端固定设置有酯化釜导热油腔(16),所述酯化釜导热油腔(16)一端的上侧密封连接有酯化釜进油管(17),所述酯化釜导热油腔(16)另一端的下侧密封连接有酯化釜出油管(18),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另一侧的上端密封连接有酯化釜泄压管(20),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上方的一侧密封连接有酯化釜甲醇出气管(21),所述缩聚釜(4)上方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缩聚釜甲醇出气管(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聚釜(4)的上端设置有缩聚釜第一驱动电机(22),且缩聚釜搅拌杆(23)与缩聚釜第一驱动电机(22)之间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缩聚釜(4)一侧的下方密封连接有缩聚釜出料管(26),所述缩聚釜(4)的外端设置有缩聚釜导热油腔(30),所述缩聚釜导热油腔(30)上端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缩聚釜进油管(27),所述缩聚釜导热油腔(30)下端的另一侧密封连接有缩聚釜出油管(28),所述缩聚釜(4)的上端密封设置有缩聚釜泄压管(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聚釜搅拌杆(23)的上方套装有两个缩聚釜第一搅拌桨(31),且缩聚釜第一搅拌桨(31)位于缩聚釜从动搅拌桨(38)的上方,所述缩聚釜(4)的内壁环形设置有缩聚釜辅助搅拌桨(32),且缩聚釜辅助搅拌桨(32)与缩聚釜第一搅拌桨(31)间隔错位设置,下方所述缩聚釜辅助搅拌桨(32)位于缩聚釜从动搅拌桨(38)的下方,所述缩聚釜搅拌杆(23)的下方套装有缩聚釜框式搅拌桨(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聚釜导热油腔(30)上端的外部套设有缩聚釜从动链轮(40),且缩聚釜从动链轮(40)与缩聚釜导热油腔(30)转动连接,所述缩聚釜从动链轮(40)的内侧设置有缩聚釜驱动电磁环(56),且缩聚釜驱动电磁环(56)与内推动环(41)对应设置,所述推动块(4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转轴(48)和第二连接转轴(49),且第一连接转轴(48)位于第二连接转轴(49)的一侧,一侧所述推动块(42)的第一连接转轴(48)与相邻所述推动块(42)的第二连接转轴(49)之间设置有连动杆(43),且连动杆(43)与第一连接转轴(48)和第二连接转轴(49)均转动连接,所述推动区域(45)的内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0),且压力传感器(50)与缩聚釜从动搅拌桨(38)对应设置,所述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槽(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包括第一酯化釜(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酯化釜(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酯化釜(3),所述第二酯化釜(3)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4),所述缩聚釜(4)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桨推动机构(39),所述缩聚釜(4)的内部设置有缩聚釜搅拌杆(23),所述缩聚釜(4)中间位置处的外部套设有缩聚釜从动搅拌桨(38),所述搅拌桨推动机构(39)的外端设置有内推动环(41),所述内推动环(41)的内侧环形转动设置有十二个推动块(42),所述推动块(42)的一端设置有推动区域(45),所述推动区域(45)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槽(46),且缩聚釜从动搅拌桨槽(46)与缩聚釜从动搅拌桨(38)相贴合,其中一个所述推动块(42)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块角度调节电动推动杆(44),且推动块角度调节电动推动杆(44)的两端分别与内推动环(41)和推动块(42)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酯化釜(2)的另一侧设置有浆料釜(1),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上端的一侧设置有酯化釜进料管(55),所述浆料釜(1)的出料端与第一酯化釜(2)的酯化釜进料管(55)之间设置有浆料釜出料管(5),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下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酯化釜出料管(19),所述缩聚釜(4)上端的一侧设置有缩聚釜进料管(24),所述第一酯化釜(2)的酯化釜出料管(19)与第二酯化釜(3)的酯化釜进料管(55)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酯化釜出料管(6),所述第二酯化釜(3)的酯化釜出料管(19)与缩聚釜(4)的缩聚釜进料管(24)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二酯化釜出料管(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的上端设置有酯化釜驱动电机(13),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的内部设置有酯化釜搅拌杆(14),且酯化釜驱动电机(13)与酯化釜搅拌杆(14)之间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酯化釜搅拌杆(14)的外部套装有酯化釜搅拌桨(15),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的外端固定设置有酯化釜导热油腔(16),所述酯化釜导热油腔(16)一端的上侧密封连接有酯化釜进油管(17),所述酯化釜导热油腔(16)另一端的下侧密封连接有酯化釜出油管(18),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另一侧的上端密封连接有酯化釜泄压管(20),所述第一酯化釜(2)和第二酯化釜(3)上方的一侧密封连接有酯化釜甲醇出气管(21),所述缩聚釜(4)上方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缩聚釜甲醇出气管(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聚釜(4)的上端设置有缩聚釜第一驱动电机(22),且缩聚釜搅拌杆(23)与缩聚釜第一驱动电机(22)之间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缩聚釜(4)一侧的下方密封连接有缩聚釜出料管(26),所述缩聚釜(4)的外端设置有缩聚釜导热油腔(30),所述缩聚釜导热油腔(30)上端的一侧密封连接有缩聚釜进油管(27),所述缩聚釜导热油腔(30)下端的另一侧密封连接有缩聚釜出油管(28),所述缩聚釜(4)的上端密封设置有缩聚釜泄压管(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纺丝的原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灵
申请(专利权)人:闽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