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池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992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池供电电路,包括适配器和两电池,该双电池供电电路还包括:充电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电量比较电路;其中,该充电控制电路分别和该适配器、电量比较电路以及两电池相连,该电量比较电路分别和两电池相连,该供电控制电路分别和两电池相连。该电路提高MID设备的续航能力,自动选择电量较高的电池为MID设备供电,自动选择为电量较低的电池充电,并且开关管阻断了电池和后端系统的供电回路,不会发生电池既充电又放电的情况,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保障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池供电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MID设备的双电池供 电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设备,即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s)在车载市场, B2C (Business-to-Consumer 商家对客户)、C2C (Consumer to Consumer,个人与个人之间的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证券投资,数字媒体传播领域的兴起,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消 费电子市场的新宠。例如MID平板电脑就是MID系统的一个典型应用,从台式机到笔记本, 再从笔记本到MID平板电脑,电脑变得越来越便携,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正在改变 着。MID平板电脑仅重420克(含电池),合上后相当于百元人民币大小,解决笔记本笨重 的缺点。对外出旅行、出差的商务人士来说,掌上电脑更便携,可以随身携带,而不觉得有负 重感,将成为商务人士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MID系统的便携式的特点,电池成为了影响其 使用的一大关键因素。况且MID的应用领域很多,有些应用需要设备具有长久的续航能力,这就要求MID 在功耗及电池容量上做深入的研究,以便延长其在移动服务中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MID设备电池续航能 力较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MID设备具有较长续航能力的双电池供电电路。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双电池供电电路,其包括适配器和两电池,其特点在于,该双电池供电电路还 包括用于分别控制对两电池的充电以及两电池间的充电切换的充电控制电路;用于分别控制两电池对负载的供电以及两电池间的供电切换的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比较两电池电量的高低的电量比较电路;其中,该充电控制电路分别和该适配器、电量比较电路以及两电池相连,该电量比 较电路分别和两电池相连,该供电控制电路分别和两电池相连。优选地,该电量比较电路为一比较器,该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分别 与两电池相连,该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该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优选地,该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给两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以及用于两电池间的充电 切换的充电切换电路。优选地,该充电电路包括一充电管理模块,用于对各电池的充电状态的监测及调 整,一 D触发器,一选择器以及一与门和多个非门,其中,该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适配 器连接,该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该充电管理模块的第 二输出端通过第一非门与该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该与门的输出端连接至该选择器的选3择端,该选择器的第一输入端与该D触发器的触发端连接,该选择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一 非门与该D触发器的触发端连接,该D触发器的数据端与该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优选地,该充电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该第一开关管的栅极通 过一非门与该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相连,该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均与该充 电管理模块相连,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两电池相连。优选地,该供电控制电路包括两电池分别给负载供电的供电电路以及用于两电池 间的供电切换的供电切换电路。优选地,该供电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优选地,该供电切换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其中,该第四开关管的栅 极和第五开关管的栅极通过一非门相连,该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五开关管的漏极与该第 三开关管的源极相连,该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两电池相连。优选地,该双电池供电电路还包括一或门,该或门的输出端连接至该D触发器的 上升沿锁存信息端,该或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一开关连接至比较器的电源端,该或门的第 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分别通过一电阻接地。优选地,该双电池供电电路还包括一同步降压转换器,该同步降压转换器与该适 配器连接,并通过一二极管输出。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采用双电池的结构以增加MID设备的续航能 力,同时供电时自动选择由电量较高的电池为MID设备供电,充电时自动选择为电量较低 的电池充电,并且即使适配器插入开机时由于开关管的作用阻断了电池和后端系统的供电 回路,不会发生电池即充电又放电的情况,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保障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电池供电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电池供电电路给电池2充电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电池供电电路给电池1充电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双电池供电电路给电池1单独供电的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双电池供电电路给电池2单独供电的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双电池供电电路给电池2充电适配器供电的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双电池供电电路给电池1充电适配器供电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考图1,为本技术的双电池供电电路的结构框图。本技术的双电池供电 电路,其包括适配器1和两电池31和32,该双电池供电电路还包括充电控制电路4,用于 分别控制对两电池的充电以及两电池间的充电切换;供电控制电路5,用于分别控制两电 池对负载的供电以及两电池间的供电切换;电量比较电路2,用于比较两电池电量的高低; 其中,该充电控制电路4分别和该适配器1、电量比较电路2以及两电池31、32相连,该电量 比较电路2分别和两电池31、32相连,该供电控制电路5分别和两电池31、32相连。参考 图2-图3,较佳地,该电量比较电路2为一比较器,该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分别与两电池相连,该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该充电控制电路4的输入端。具体地,该充电控 制电路4包括给两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41以及用于两电池间的充电切换的充电切换电路 42。具体地,该供电控制电路5包括两电池分别给负载供电的供电电路51以及用于两电池 间的供电切换的供电切换电路52。更具体地,该充电电路41包括一充电管理模块,本实施 例中采用BQ24080充电管理芯片,电池充电完成后,其输出管脚STATl为1,输出管脚STAT2 为0,该充电管理模块用于对各电池的充电状态的监测及调整,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 际需要选择其他芯片,一 D触发器,本实施例中选用NC7SZ74K8X的D触发器,管脚CLK为上 升沿锁存信息端,一选择器以及一与门和多个非门,本实施例中选择NLS3158作为选择器, 其中,该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适配器1连接,该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STATl与一 与门NC7SZ08P5X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该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STAT2通过第一非门与 该与门NC7SZ08P5X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该与门NC7SZ08P5X的输出端连接至该选择器的选 择端SEL,该选择器的第一输入端11与该D触发器的触发端Q连接,该选择器的第二输入端 IO通过一非门与该D触发器的触发端Q连接,该D触发器的数据端D与该比较器的输出端 连接。较佳地,该充电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MOSl和第二开关管M0S2,该第一开关管的 栅极通过一非门与该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相连,该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均 与该充电管理模块相连,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两电池相连。较 佳地,该供电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M0S5。较佳地,该供电切换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池供电电路,其包括适配器和两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双电池供电电路还包括:  用于分别控制对两电池的充电以及两电池间的充电切换的充电控制电路;  用于分别控制两电池对负载的供电以及两电池间的供电切换的供电控制电路;  用于比较两电池电量的高低的电量比较电路;  其中,该充电控制电路分别和该适配器、电量比较电路以及两电池相连,该电量比较电路分别和两电池相连,该供电控制电路分别和两电池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双电池供电电路,其包括适配器和两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双电池供电电路还包括用于分别控制对两电池的充电以及两电池间的充电切换的充电控制电路;用于分别控制两电池对负载的供电以及两电池间的供电切换的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比较两电池电量的高低的电量比较电路;其中,该充电控制电路分别和该适配器、电量比较电路以及两电池相连,该电量比较电路分别和两电池相连,该供电控制电路分别和两电池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量比较电路为一比较器,该 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分别与两电池相连,该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该充电控 制电路的输入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池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给两电池 充电的充电电路以及用于两电池间的充电切换的充电切换电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池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充电电路包括一充电管理模 块,用于对各电池的充电状态的监测及调整,一 D触发器,一选择器以及一与门和多个非 门,其中,该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适配器连接,该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一与门 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该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一非门与该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 接,该与门的输出端连接至该选择器的选择端,该选择器的第一输入端与该D触发器的触 发端连接,该选择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一非门与该D触发器的触发端连接,该D触发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龚林
申请(专利权)人: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