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建利专利>正文

二硫化碳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8874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9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吸收塔和活性炭吸附塔组;吸收塔还依次与磁力泵、加热器、冷却器串联成回路;加热器还依次与二硫化碳冷凝器组和二硫化碳贮罐串联。本申请的系统通过上述设备的配合使用,将二硫化碳生产尾气中的二硫化碳回收,克服了将尾气直接排入克劳斯炉将硫回收,造成部分二硫化碳的浪费,以及硫化氢尾气中含有的二硫化碳在克劳斯炉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硫的回收这一传统做法的弊端。此外本申请的系统中,作为吸收剂的石蜡油重复利用,因而还具有节约成本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硫化物回收,尤其涉及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1、二硫化碳,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沸点46.2℃,化学式为cs2,为无色液体,二硫化碳具有多种用途,主要是制造黏胶纤维、玻璃纸的原材料,还可以作为生产各种精细化工产品的助剂、溶剂、促进剂、传递剂、脱膜剂等用途,也可用作钴钼变换催化剂等的硫化剂,二硫化碳还可以直接用作杀虫剂及谷物熏蒸剂,在造纸行业用作纸张添加剂,使纸张强度提高,也用于生产四氯化碳、农药杀菌。因此,二硫化碳是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之一。

2、现有的合成二硫化碳的方法有天然气法和半焦连续法,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多采用半焦连续法合成二硫化碳,半焦连续法是以半焦和硫黄为原料,在一定压力、温度、硫过量条件下进行的绝热反应。半焦连续法生产二硫化碳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硫化氢尾气,且在硫化氢尾气中会混入一定量的二硫化碳气体。

3、目前半焦连续法生产二硫化碳尾气处理是将尾气直接排入克劳斯炉将硫回收,但是这种方式,不仅会造成部分二硫化碳的浪费,而且硫化氢尾气中含有的二硫化碳在克劳斯炉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硫的回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在将硫化氢尾气回收前对其中的二硫化碳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用以对二硫化碳生产中硫化氢尾气中的二硫化碳进行回收。

2、本申请提供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吸收塔和活性炭吸附塔组;

3、吸收塔还依次与磁力泵、加热器、冷却器串联成回路;</p>

4、加热器还依次与二硫化碳冷凝器组和二硫化碳贮罐串联;

5、吸收塔的一侧面开设有尾气入口,顶部开设有与活性炭吸附塔组连接的排气口;

6、吸收塔内上部设置有喷淋层,喷淋层与冷却器连接;

7、吸收塔内底部设置有吸收液储槽,吸收液储槽分别与磁力泵和吸收液供给罐连接。

8、可选地,活性炭吸附塔组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活性炭吸附塔;

9、活性炭吸附塔顶部开设有气体入口,底部开设有气体出口;

10、活性炭吸附塔外侧壁包覆设置有换热夹套。

11、可选地,活性炭吸附塔内还设置有外形呈z字形的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的一端穿过活性炭吸附塔的下侧壁与换热夹套连通;另一端穿过活性炭吸附塔的上侧壁与换热夹套连通。

12、可选地,加热器,包括筒体和筒体两端的封头,筒体和两端的封头分别通过隔板分隔,筒体内设置有多根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穿过筒体两端的隔板将两端的封头连通,形成管程;

13、筒体侧面上部靠近上端封头的位置开设有二硫化碳蒸汽出口,筒体侧面下部靠近下端封头的位置开设有石蜡出口;

14、筒体内上部靠近二硫化碳蒸汽出口下沿的位置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与磁力泵的输出端连接。

15、可选地,活性炭吸附塔组还与二硫化碳冷凝器组连接。

16、可选地,活性炭吸附塔组还与克劳斯炉连接,用于回收硫化氢气体。

17、可选地,活性炭吸附塔组并联设置有多组。

18、本申请提供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通过设置吸收塔将二硫化碳生产尾气中的二硫化碳进行喷淋吸收,并设置活性炭吸附塔组将尾气进行进一步地吸附脱除尾气中残余的二硫化碳;同时设置磁力泵将吸收了二硫化碳的石蜡油泵入加热器中,进行加热,将石蜡油和二硫化碳分离,分离后的二硫化碳进入冷凝器组中进行冷凝,并最终存储于二硫化碳贮罐中,而在加热器中分离后的石蜡油则通过冷却器换热降温,再次输入吸收塔中循环利用。本申请的系统通过上述设备的配合使用,将二硫化碳生产尾气中的二硫化碳回收,克服了将尾气直接排入克劳斯炉将硫回收,造成部分二硫化碳的浪费,以及硫化氢尾气中含有的二硫化碳在克劳斯炉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硫的回收这一传统做法的弊端。此外本申请的系统中,作为吸收剂的石蜡油重复利用,因而还具有节约成本的有益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吸收塔(1)和活性炭吸附塔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组(2)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活性炭吸附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21)内还设置有外形呈Z字形的第一换热管(212),所述第一换热管(212)的一端穿过活性炭吸附塔(21)的下侧壁与所述换热夹套(211)连通;另一端穿过活性炭吸附塔(21)的上侧壁与所述换热夹套(2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4),包括筒体(41)和所述筒体(41)两端的封头(42),所述筒体(41)和两端的封头(42)分别通过隔板分隔,所述筒体(41)内设置有多根第二换热管(411),所述第二换热管(411)穿过所述筒体(41)两端的隔板将两端的封头(42)连通,形成管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组(2)还与所述二硫化碳冷凝器组(6)连接。p>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组(2)还与克劳斯炉(8)连接,用于回收硫化氢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组(2)并联设置有多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吸收塔(1)和活性炭吸附塔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组(2)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活性炭吸附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21)内还设置有外形呈z字形的第一换热管(212),所述第一换热管(212)的一端穿过活性炭吸附塔(21)的下侧壁与所述换热夹套(211)连通;另一端穿过活性炭吸附塔(21)的上侧壁与所述换热夹套(2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4),包括筒体(41)和所述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利
申请(专利权)人:董建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