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建利专利>正文

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70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脱硝脱硫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其具备脱硫脱硝多重功能,在不过多增加塔体高度的前提下可以较好的增加烟气通过路径,从而延长烟气处理周期,能够较好的实现烟气中的热量的回收,反应圈腔内和塔体内部维护较为方便,实用性较好,包括塔体、脱硝系统和基础台,塔体上连通有多个弯管,塔体的侧壁上连通有烟气进入管,塔体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封闭顶盖,脱硝系统包括外挂壁筒,外挂壁筒固定连接在塔体的外侧壁上,且外挂壁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壁腔,壁腔与塔体配合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内设置有双向螺旋管,双向螺旋管连接有两个弯头,两个弯头均连接有快接管,两个快接管均穿过外挂壁筒并伸出至外挂壁筒的下方。方。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硝脱硫
,具体涉及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工业锅炉大多以煤为原料,而在煤燃烧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有机气溶胶和固体颗粒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及人体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对煤燃烧所形成的烟气体进行处理后排放,已经成为保护环境所必须的过程,而为方便烟气排放前的处理,提出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
[0003]经检索,公开日为2016年1月6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521442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烟气湿法脱硫除尘塔和一种烟气湿法脱硫除尘方法,其大致描述为,包括塔体、喷淋层、喷淋层上方的除雾器层,除雾器层上方还设置有烟气湿法脱硫除尘专用鼓泡系统,烟气湿法脱硫除尘专用鼓泡系统又包括若干数量并列组合的烟气管、设置于烟气管中间或管壁上的鼓泡管和吸收润湿液输送子系统,鼓泡管上设置有液汽泡释出装置,用来向烟气管内鼓出液汽泡,鼓泡管下端或上端和吸收润湿液输送子系统相连接,其在使用时,在现有常规的喷淋层和除雾器层上方设置至少一道烟气湿法脱硫除尘专用鼓泡系统,烟气湿法脱硫除尘专用鼓泡系统又包括若干数量并列组合的烟气管、设置于烟气管中间或管壁上的鼓泡管和吸收润湿液输送子系统,鼓泡管上设置有液汽泡释出装置,用来向烟气管内鼓出液汽泡,鼓泡管下端或上端和吸收润湿液输送子系统相连接,通过吸收润湿液输送子系统向鼓泡管内输送吸收润湿液,再通过鼓泡管上的液汽泡释出装置向烟气管内鼓出液汽泡,残留有少量SO和超细颗粒物的初步脱硫后烟气在通过上述烟气管的过程中,和密集液汽泡汇合交融,使烟气和液汽泡充分接触,从而吸收烟气中的少量残留SO,同时吸收或润湿烟气中的超细颗粒物,使超细颗粒物有些进入液体,有些因润湿而团聚形成雾滴,再通过现有常规技术方法除去上述雾滴。
[0004]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对于烟气的处理,但是脱硝效果较为薄弱,同时塔体采用直筒的结构,烟气由塔体下部进入后经由塔内处理后,通过塔体顶端排出,烟气经过过于流畅,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若想增加烟气处理周期,则需要提高塔体高度,可行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其具备脱硫脱硝多重功能,同时在不过多增加塔体高度的前提下可以较好的增加烟气通过路径,从而延长烟气处理周期,同时能够较好的实现烟气中的热量的回收,而且反应圈腔内和塔体内部维护较为方便,实用性较好。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包括塔体,所
述塔体内安装有喷淋层、喷淋层上方的除雾器层,除雾器层上方还设置有烟气湿法脱硫除尘专用鼓泡系统,还包括脱硝系统和基础台,所述塔体上连通有多个弯管,塔体的侧壁上连通有烟气进入管,塔体的顶端设置有维护口,且塔体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封闭顶盖,其中所述脱硝系统包括外挂壁筒,所述外挂壁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塔体的外侧壁上,且外挂壁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壁腔,所述壁腔与塔体配合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设置有双向螺旋管,所述双向螺旋管连接有两个弯头,两个所述弯头均连接有快接管,两个所述快接管均穿过外挂壁筒并伸出至外挂壁筒的下方,外挂壁筒的顶端设置有反应圈腔,多个所述弯管均穿过外挂壁筒伸入反应圈腔内,且反应圈腔内设置有循环液,外挂壁筒上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均与反应圈腔连通,多个弯管的最底端均比循环液的液面低,所述反应圈腔内设置有多个支撑凸架,多个所述支撑凸架上设置有载物网环,所述载物网环内设置有高效强氧化剂,外挂壁筒的侧壁上连通有烟气外排管,外挂壁筒上设置有快开结构帽,其中所述基础台包括混凝土底座,所述塔体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底座的顶端,且混凝土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钢结构平台。
[0009]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快开结构帽包括两个半圆帽,两个所述半圆帽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条和第二滑条,所述外挂壁筒的顶端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滑条和第二滑条分别滑动配合在两个滑槽内,且第一滑条上和第二滑条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的顶端与第二连接板的底端平齐,第一连接板上和第二连接板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弧板,两个半圆帽之间设置有锁具。
[0010]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两个所述半圆帽中的一个半圆帽上设置有突出密封条,两个半圆帽中的另一个半圆帽上设置有凹入密封槽,所述突出密封条与所述凹入密封槽匹配。
[0011]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半圆帽上均设置有辅助操作把手条。
[0012]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所述钢结构平台包括支撑架和平台,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凝土底座的顶端,所述平台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顶端,且支撑架内安装有一级爬梯,所述一级爬梯用于辅助进入平台,所述平台上固定连接有二级爬梯,所述二级爬梯与所述外挂壁筒固定连接。
[0013]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所述平台的顶端设置有防护围栏,且平台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一级爬梯匹配的通过口。
[0014]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所述载物网环上设置有多个挂环槽。
[0015]作为上述方案再进一步的,所述封闭顶盖的顶端设置有多个竖孔,多个所述竖孔内均设置有竖螺栓,多个所述竖螺栓均与所述塔体可拆卸连接。
[0016]作为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封闭顶盖上连接有辅助挂环。
[0017]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烟气进入管、烟气外排管、进液管和排液管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塔体和外挂壁筒的配合,在保证脱硫功能部件安装的同时实现脱硝功能单元的装载,方便具备脱硫脱硝多重功能的同时在不过多增加塔体高度的前提下
可以较好的增加烟气通过路径,从而延长烟气处理周期,提高烟气的处理效果。
[0021]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壁腔的开设,方便配合塔体形成安装双向螺旋管的空间,通过为双向螺旋管内通入媒介液体,可以实现对于塔体内通过的烟气内的热量的回收,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0022]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载物网环的设计,实现高效强氧化剂的搭载,从而使高效强氧化剂形成结构独立的环状单元,方便维护和更换,通过快开结构帽的设计,方便对外挂壁筒形成遮盖和封闭,同时其相对于外挂壁筒的开启和关闭较为容易,从而对反应圈腔内的部件维护较为方便,通过封闭顶盖的可拆卸连接,使塔体内部维护较为方便,通过钢结构平台的设计,方便维护人员相对于塔体和外挂壁筒攀爬,方便对于塔体和外挂壁筒进行外部维护,实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局部剖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内安装有喷淋层、喷淋层上方的除雾器层,除雾器层上方还设置有烟气湿法脱硫除尘专用鼓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硝系统和基础台,所述塔体(1)上连通有多个弯管(2),塔体(1)的侧壁上连通有烟气进入管(3),塔体(1)的顶端设置有维护口,且塔体(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封闭顶盖(4),其中所述脱硝系统包括外挂壁筒(5),所述外挂壁筒(5)固定连接在所述塔体(1)的外侧壁上,且外挂壁筒(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壁腔,所述壁腔与塔体(1)配合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设置有双向螺旋管(6),所述双向螺旋管(6)连接有两个弯头(7),两个所述弯头(7)均连接有快接管(8),两个所述快接管(8)均穿过外挂壁筒(5)并伸出至外挂壁筒(5)的下方,外挂壁筒(5)的顶端设置有反应圈腔,多个所述弯管(2)均穿过外挂壁筒(5)伸入反应圈腔内,且反应圈腔内设置有循环液,外挂壁筒(5)上设置有进液管(9)和排液管(10),所述进液管(9)和排液管(10)均与反应圈腔连通,多个弯管(2)的最底端均比循环液的液面低,所述反应圈腔内设置有多个支撑凸架(11),多个所述支撑凸架(11)上设置有载物网环(12),所述载物网环(12)内设置有高效强氧化剂,外挂壁筒(5)的侧壁上连通有烟气外排管(13),外挂壁筒(5)上设置有快开结构帽,其中所述基础台包括混凝土底座(14),所述塔体(1)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底座(14)的顶端,且混凝土底座(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钢结构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硝脱硫一体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开结构帽包括两个半圆帽(15),两个所述半圆帽(15)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条(16)和第二滑条(17),所述外挂壁筒(5)的顶端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滑条(16)和第二滑条(17)分别滑动配合在两个滑槽内,且第一滑条(16)上和第二滑条(17)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利
申请(专利权)人:董建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