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构部、压缩机、空调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838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构部、压缩机、空调系统和车辆,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动涡盘和静涡盘,所述动涡盘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静涡盘,所述动涡盘和所述静涡盘配合限定出压缩腔;所述动涡盘和/或所述静涡盘设有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一共振腔通过连通孔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连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压缩腔的内壁;和/或,所述静涡盘设有排气口和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二共振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连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排气口的内壁。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共振腔与压缩腔连通,使得第一共振腔可以对压缩腔进行降噪,以降低压缩机构部在压缩冷媒时产生的噪音,降低了压缩机构部整体的噪音,提高了压缩机构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构部、压缩机、空调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电动压缩机为制冷设备的核心部件,电动压缩机设有多个压缩腔,在电动压缩机通过压缩腔对冷媒进行压缩的过程中,动涡盘可能会产生振动而导致压缩腔内出现噪音,进而使得压缩机出现噪音和振动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压缩机构部,可以通过第一共振腔对压缩腔进行降噪,以降低压缩机构部在压缩冷媒时产生的噪音,以降低压缩机构部整体的噪音。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包括:动涡盘和静涡盘,所述动涡盘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静涡盘,所述动涡盘和所述静涡盘配合限定出压缩腔;所述动涡盘和/或所述静涡盘设有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一共振腔通过连通孔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连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压缩腔的内壁;和/或,所述静涡盘设有排气口和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二共振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连通孔的开口位于所述排气口的内壁。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通过设置第一共振腔与压缩腔连通,使得第一共振腔可以对压缩腔进行降噪,以降低压缩机构部在压缩冷媒时产生的噪音,降低了压缩机构部整体的噪音,提高了压缩机构部的实用性。

4、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所述第一共振腔设于所述静涡盘,所述开口设于所述静涡盘的齿底面。

5、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所述动涡盘和/或所述静涡盘设有一侧敞开的容积腔,所述容积腔的敞开侧通过密封盖封堵以限定出所述第一共振腔或所述第二共振腔,所述容积腔的另一侧设有所述连通孔。

6、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所述密封盖和所述容积腔螺纹配合。

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所述密封盖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至所述静涡盘。

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所述静涡盘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阀片,所述密封盖为所述排气阀片的一部分。

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还包括:转轴;偏心套,所述偏心套通过第一连接件偏心设于所述转轴,所述偏心套的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转轴的第二旋转轴线间隔设置,所述偏心套固定至所述动涡盘以带动所述动涡盘偏心转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偏心套,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为限位槽且另一个为插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柱。

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且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转轴和所述偏心套固定连接。

1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转轴,所述弹性件固定至所述限位柱。

12、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缩机构部,所述偏心套设有固定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有卡钩,所述卡钩伸入所述固定孔以固定至所述偏心套;或所述偏心套设有固定凸起,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套至所述固定凸起;或所述偏心套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凸销,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有所述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套至所述凸销。

13、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压缩机。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构部。

15、本技术又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

17、本技术又提出了一种车辆。

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本体和搭载于所述车本体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

19、所述压缩机、所述空调系统、所述车辆和压缩机构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腔设于所述静涡盘,所述开口设于所述静涡盘的齿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涡盘和/或所述静涡盘设有一侧敞开的容积腔,所述容积腔的敞开侧通过密封盖封堵以限定出所述第一共振腔或所述第二共振腔,所述容积腔的另一侧设有所述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和所述容积腔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至所述静涡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阀片,所述密封盖为所述排气阀片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转轴,所述弹性件固定至所述限位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设有固定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有卡钩,所述卡钩伸入所述固定孔以固定至所述偏心套;或

1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构部。

12.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本体和搭载于所述车本体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腔设于所述静涡盘,所述开口设于所述静涡盘的齿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涡盘和/或所述静涡盘设有一侧敞开的容积腔,所述容积腔的敞开侧通过密封盖封堵以限定出所述第一共振腔或所述第二共振腔,所述容积腔的另一侧设有所述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和所述容积腔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至所述静涡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口的排气阀片,所述密封盖为所述排气阀片的一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宇山鲜柳齐孟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