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输送可燃气体管材的原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902 阅读:5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作输送可燃气体管材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各组分:高密度聚乙烯(HDPE-YG055);羟乙基烷基胺、高级脂肪醇、二氧化硅(HZ-1);三水合氧化铝[Al(OH)3];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亚磷酸三苯酯;磷酸锆载银(XDK-201);钛酸酯偶联剂(HC-131);纳米碳酸钙母粒(CaCO3);聚乙烯蜡(ACPE);硬脂酸丁酯(十八酸正丁酯)C22H44O2。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管材理化性能要求和使用条件需要做优化用料配置和深加工增值处理,提高了管材性能和长期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材的原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制作输送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 等可燃气体管网工程采用的管材原料。
技术介绍
现阶段国内管业企业生产加工的输送可燃气体的管材均采用通用级管材用料和 黑色母料进行共混挤出加工。没有针对管材理化性能要求和使用条件需要做优化用料配置 和深加工增值处理。不利于管材性能的长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输送可燃气体管材的原料,针对管材理 化性能要求和使用条件需要做优化用料配置和深加工增值处理,提高了管材性能和长期稳 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制作输送可燃气体管材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 以下各组分高密度聚乙烯(HDPE-YG055) 87. 72% ;羟乙基烷基胺、高级脂肪醇、二氧化硅 (HZ-1):0. 53 0. 80%;三水合氧化铝[Al (OH)3] :3. 51 4. 79% ;2_羟基-4辛氧基二苯 甲酮(UV-531) 0. 88 1. 60% ;亚磷酸三苯酯1. 76 2. 40% ;磷酸酸锆载银(XDK-201) 0. 44 - 0. 80% ;钛酯偶联剂(HC-131) :0. 27 ~ 0. 56% ;纳米碳酸钙母粒(CaCo3) 4. 39 7. 99% ;聚乙烯蜡(ACPE) 0. 09 0. 40% ;硬脂酸丁酯(十八酸正丁酯)C22H44O2 0. 44 0. 80%。羟乙基烷基胺、高级脂肪醇、二氧化硅(HZ-I)组分中三种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羟乙基烷基胺40 % ;高级脂肪醇40 % ;二氧化硅20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针对管材理化性能要求和使用条件需要做优化用料配置和深加工增值处理。提 高了管材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特别是解决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耐快速裂纹扩展和耐 慢速裂纹增长等技术指标下降的问题。从而消除了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埋伏较大的安全 急 ^^ ο具体实施例方式制作输送可燃气体管材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各组分高密度聚乙烯 (HDPE-YG055):87. 72% ;羟乙基烷基胺、高级脂肪醇、二氧化硅(HZ_1 ):0. 53 0. 80%;三水 合氧化铝[Al (OH)3] :3. 51 4. 79%;2-羟基-4 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 ):0. 88 1. 60%; 亚磷酸三苯酯1. 76 2. 40% ;磷酸锆载银(XDK-201) 0. 44 0. 80% ;钛酸酯偶联剂 (HC-131) 0. 27 ~ 0. 56% ;纳米碳酸钙母粒(CaCo3 ) 4. 39 - 7.99% ;聚乙烯蜡(ACPE) 0. 09 -0. 40% ;硬脂酸丁酯(十八酸正丁酯)C22H44O2 0. 44 0. 80%。羟乙基烷基胺、高级脂肪醇、二氧化硅(HZ-I)组分中三种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羟乙基烷基胺40%;高级脂肪醇40%;二氧化硅20 %。本专利技术制作输送可燃气体管材的原料配方的作用机理是结合管材理化性能要求 和使用条件设计添加相应的改性剂,从而提高了管材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特别是解决了在 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耐快速裂纹扩展和耐慢速裂纹增长等技术指标下降的问题,从而消 除了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埋伏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组分羟乙基烷基胺、高级脂肪醇、 二氧化硅(HZ-I)为抗静电剂,能适当增加管材表面导电性从而降低电阻率,使管材电阻率 ^ 10-9Q/cm,可以避免因静电火花引起火灾;组分三水合氧化铝[Al(OH)3]为阻燃剂,在 300°C条件下分解放出结晶水再吸热放出水蒸气,进而冲灭燃烧火焰和冲淡未燃烧聚合物 链的燃烧条件;组分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吸收波长 290-380nm的电磁波进而改变紫外线结构、耗散能量;组分亚磷酸三苯酯为抗氧化剂与组 分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的匹配协同作用大大增加了管材的使用寿命;组 分磷酸锆载银(XDK-201)为抗菌剂,是以磷酸锆为载体银锌金属离子为抗菌离子,有着广 谱杀菌作用。以免管材在炎热、潮湿、地下、水中等气候条件下储存或使用由于被微生物细 菌侵蚀造成斑点、发脆、收缩等性能和质量退化;组分钛酸酯偶联剂(HC-131)为偶联剂,能 使本专利技术原料配方中不同成分的分子结构的共聚物形成结构近似和亲和力,以提高材料质 量;组分纳米碳酸钙母粒(CaCo3)为填充剂,能使组分高密度聚乙烯(HDPE-YG055)在高弹 态条件下打开分子链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空洞时进行游离填充进而在玻璃态条件下增加空 洞闭合的收缩力,使管材稳定收缩尺寸、增强增量、降低成本;组分聚乙烯蜡(ACPE)为外润 滑剂,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缓解扭矩负载和熔体压力的强度,能适当增加挤出速度、提高产 量;组分硬脂酸丁酯(十八酸正丁酯)C22H44O2为内润滑剂,能适当降低组分载体高密度聚乙 烯(HDPE-YG055)链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相互摩擦产生的温升和热量。能促进熔体 塑化、防止高温氧化、稳定材料质量。制作输送可燃气体管材的原料、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方 ——高温捏合(温度50^60°C, IOmin) _p. 低温搅拌(温度10°C, IOmin) _p.挤出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输送可燃气体管材的原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各组分:高密度聚乙烯(HDPE-YG055):87.72%;羟乙基烷基胺、高级脂肪醇、二氧化硅(HZ-1):0.53~0.80%;三水合氧化铝[Al(OH)↓[3]]:3.51~4.79%;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0.88~1.60%;亚磷酸三苯酯:1.76~2.40%;磷酸锆载银(XDK-201):0.44~0.80%;钛酸酯偶联剂(HC-131):0.27~0.56%;纳米碳酸钙母粒(CaCO↓[3]):4.39~7.99%;聚乙烯蜡(ACPE):0.09~0.40%;硬脂酸丁酯(十八酸正丁酯)C↓[22]H↓[44]O↓[2]:0.44~0.80%。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制作输送可燃气体管材的原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各组分高密度聚乙烯(HDPE YG055)87.72%;羟乙基烷基胺、高级脂肪醇、二氧化硅(HZ 1)0.53~0.80%;三水合氧化铝[Al(OH)3]3.51~4.79%;2 羟基 4辛氧基二苯甲酮(UV 531)0.88~1.60%;亚磷酸三苯酯1.76~2.40%;磷酸锆载银(XDK 201)0.44~0.80%;钛酸酯偶联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广海乔艳昌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颐通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