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绿脓杆菌感染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7311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治绿脓杆菌感染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绿脓杆菌免疫原和(或)抗体组合物。该绿脓杆菌免疫原为绿脓杆菌O特异性多糖与载体蛋白共价结合形成的多糖蛋白结合免疫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绿脓杆菌O-SP(O特异性多糖)与合适蛋白质结合,提高了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又使T细胞非依赖型多糖抗原转化为T细胞依赖型结合抗原,从而产生持久免疫力以及IgG为主的抗体,具有好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绿脓杆菌对营养和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能从水、土壤、动植物 RAW^^mHitMttfMA. C. Gales, R. N. Jones, J. Turnidg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s. Clin Infect Dis 2001,32 (S2) :146_155]。在医 院中,洗涤盆(池)、呼吸治疗仪、防腐剂或去污剂等都可成为绿脓杆菌储存场所,交叉传染 可发生在病人、卫生工作人员、受污染的材料和试剂之间。当宿主正常防御机制改变或损伤,如皮肤粘膜破损、留置导尿管、气管切开插管, 或免疫机制缺损如粒细胞缺乏、低蛋白血症、各种肿瘤患者、长期应用激素或抗生素的患 者,在医院环境中常可从带菌发展为感染。烧伤焦痂下,婴儿和儿童的皮肤、脐带和肠道,老 年人的泌尿道,常常易罹患绿脓杆菌感染,故绿脓杆菌成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条 件致病菌之一,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马越,李景云,张新妹等.2002年临床常见细菌耐 药性监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 :38-452002年和中国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监测 网陈民钧,王辉.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连续7年监测研究.中华医学杂 志,2003,83 (5) :375-3811994 2001年监测表明,绿脓假单胞菌在临床致病菌分离率中 占据前两位。2002年1月1日 12月31日,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包括北京、天津、广东、广 西、辽宁、四川、湖北和浙江,计8个省、市、自治区的57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收集临床分离菌 48 081株,从每一患者的首次分离株为40 379株。分离菌株数列前20位的菌种见下表。绿脓杆菌感染常常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例如1.绿脓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大面积烧伤、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气管切开、静 脉导管、心瓣膜置换术及各种严重慢性疾病等易继发绿脓杆菌败血症。绿脓杆菌引起的败 血症病死率则居革兰阴性杆菌首位。2.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常继发于宿主免疫功能受损后,尤 其易发于原有肺部慢性病变基础上,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 吸机后。3.绿脓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常发生于原有心脏病基础上,心脏手术、瓣膜置换 术后,细菌常接种于伤口缝线上或补缀物上,也可发生在烧伤或有药瘾病人的正常心脏瓣 膜上。4.尿路感染;绿脓杆菌是医院内泌尿道交叉感染的常见菌,占院内感染尿路分离 菌的第二位,留置导尿管是截瘫患者获得感染的诱因。其他如神经原膀胱、尿路梗阻,慢性 尿路感染长期应用抗菌治疗亦易罹患绿脓杆菌感染。40%的绿脓杆菌败血症的原发病为尿 路感染。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绿脓杆菌脑膜炎或脑脓肿常继发于颅脑外伤、头和颈部肿瘤手术后,或耳、乳突、鼻窦感染扩散蔓延,腰穿术或脑室引流后。粒细胞缺乏、严重烧伤则 为绿脓杆菌败血症过程中迁徙至脑部的危险因子。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性中枢感染相同, 但预后较差,病死率在60%以上。6.绿脓杆菌骨关节感染;主要由于败血症的血行迁徙或来源于邻近组织感染病 灶,老年人复杂性尿路感染及泌尿生殖系手术或器械操作,可致多发性椎体骨髓炎。近年来 报道,有海洛因注射者常致颈椎骨髓炎。临床预后不良。7.消化道感染;绿脓杆菌可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产生病变,常见于婴幼儿以及肿瘤 化疗致粒细胞低下的免疫缺损者,可引起婴幼儿腹泻及成人盲肠炎或直肠脓肿。消化道绿 脓杆菌感染亦是败血症的重要入侵门户之一。8.耳、乳突及鼻窦感染;游泳后外耳道的PH因水进入而偏碱性,有利于绿脓杆菌 生长,造成外耳道炎。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者,可发生绿脓杆菌所致慢性无痛恶性外耳道炎。 本菌所致的中耳炎及乳突炎常继发于恶性外耳道炎或急性中耳炎,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 时,绿脓杆菌可通过血管鞘而弓I起颅内感染。9.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患者可继发红斑坏疽性皮疹、皮下结节、深部脓肿、蜂 窝织炎等皮损。烧伤创面、褥疮、外伤创口及静脉曲张溃疡面上,经常可培养出绿脓杆菌。10.眼科感染;绿脓杆菌是角膜溃疡或角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在各种细菌引 起的角膜溃疡中,绿脓杆菌所致的角膜溃疡占第一位。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微生物室统计 的490株致病菌中,绿脓杆菌的比例为32. 2%。日本横滨市立大学眼科统计的120株致病 菌中,绿脓杆菌为35.8%。在美国,戴隐性眼镜引起的角膜炎中绿脓杆菌占59.2%。感染 发展迅速,48小时内可波及全眼并造成失明。绿脓杆菌在感染过程中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如内毒素、外毒素、致死性毒素、肠 毒素、溶血素和胞外酶,对肌体造成伤害,尽管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推出,但该菌的广谱耐药 并有增加的趋势,多少年来其感染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的数据 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获得性,特别是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首位病因,而铜绿假单胞菌肺 炎引起的菌血症死亡率为70.0%。中国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监测网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 对所有广谱抗菌素的耐药率已升高至20. 0% 37. 0%。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在下降。 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敏感性从1994年的96. 0%和92. 0%分别降至2001年的75. 0%和 79.0%,两药的MIC90分别升高16倍和8倍;敏感性降低较明显的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敏感率从1994年83. 0%降至58. 0%,MIC50升高4倍;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2 10 个百分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绿脓杆菌进行免疫治疗与预防。绿脓杆菌LPS是重要的保护性抗原,在各种动物模型中,LPS抗体表现出良好 的保护作用,如 Cryz S. J. Jr,Furer E.,Germanier R.所述,” Protection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in a murine burn wound sepsis model by passive transfer of antitoxin A, antilastase, and antilipopoIysaccharide, “ Infect. Immun. 1983 ;39 :1072—1079 ;Kazmierowski J. Α.,Reynolds H. Y.,Kauffmann J. C.,Durbin W. A. , Graw R. G. Jr. , Devlin H. B.所述Experimental pneumonia due to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leukopenic dogs !prolongation of survival by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passive antibody to Pseudomonas and granulocyte transfusions,“ J. Infect. Dis. 1977 ;135 :438_446 ;以及Pier G. B.,Sidberry H. F.,Sadoff J. C.所述〃 Protective4immunity in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绿脓杆菌免疫原,其特征在于为绿脓杆菌O特异性多糖与载体蛋白共价结合形成的多糖-蛋白结合免疫原。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9-8-20 200910305853.5绿脓杆菌免疫原,其特征在于为绿脓杆菌O特异性多糖与载体蛋白共价结合形成的多糖 蛋白结合免疫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脓杆菌免疫原,其特征在于所述0特异性多糖为绿脓杆 菌IATS分型系统1型抗原、3型抗原、4型抗原、5型抗原、6型抗原、11型抗原或16型抗原 中的至少一种的0特异性多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脓杆菌免疫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蛋白是流感嗜血 杆菌蛋白D、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肺炎球菌溶血素、白喉类毒素蛋白、破伤风类毒素蛋白或 其重组遗传解毒变体、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葡萄球菌外毒素或上述蛋白的无毒突变 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脓杆菌免疫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价结合的方式为 1-氰基-4- 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活化0特异性多糖上的羟基,然后用己二酰二胼对 活化的0特异性多糖进行衍生,然后通过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将该物 质连接至白喉类毒素或破伤风类毒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脓杆菌免疫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价结合的方式为还 原胺化法结合,具体为用高碘酸钠氧化0特异性多糖上的羟基形成醛基,醛基与载体蛋白 上的氨基形成亚胺,再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形成胺完成结合。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茂超陈明拓杨硕姜晓彭如惠何太平葛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