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30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属于光电子信息领域,主要用于天体物理分析,太阳辐射和大气臭氧层研究,环境监测及预报,医疗卫生等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ITO导电玻璃阳极(4)上依次真空蒸镀空穴传输材料NPB与电子传输材料BND的功能层(3),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和铝金属薄膜阴极(1)。其中NPB和BND混合层的厚度为80~120nm,其质量比例4∶1。该紫外光探测器的探测范围为波长300~400nm的紫外光。该紫外光探测器具有成本低,工作电压低,简单易制,光电流产生的效率高,光电响应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子信息领域,涉及一种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主要用于生产低噪音 和高响应的有机紫外光探测器。
技术介绍
紫外光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天体物理分析,太阳辐射和大气臭氧层研究,环境监测 及预报,医疗卫生等领域,其研究工作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国防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紫外光探测器有p-n结型,p-i-n型,金属/半导体/金属型等多 种结构。紫外光探测器目前主要采用无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制造,虽然具有体积小,暗电流 小,光电响应大,寿命长等优点,但是存在制造设备昂贵,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选用材 料有限等缺点。最近发展起来的公开号为CN101604731A,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有机薄膜紫外 探测器”中公开了一种有机薄膜紫外探测器的结构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分层结 构,接触面积小,光电流产生效率低,光电响应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该紫外光探测器包括ITO导电玻璃阳极、功 能层、氟化锂阴极修饰层、铝金属薄膜阴极,其中功能层为N,N' -(1-萘基)-N,N' -二苯 基-4,4'-联苯二胺和2,5-(4_ 二萘基)-1,3,4_恶二唑的混合层,其质量比例为4 1, 厚度为80 120n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紫外光探测器的探测范围为波长300 400nm的紫外光。本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功能层采用N,N' _(1_萘 基)-N,N' - 二苯基-4,4'-联苯二胺和2,5-(4_ 二萘基)-1,3,4_恶二唑的混合层代替 了公开号为CN101604731A的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分层结构,加大了空穴传输材 料和电子传输材料的接触面,提高了光电流产生的效率,从而提高了紫外光探测器的光电 响应。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ΙΤ0导电玻璃阳极4,功能层3、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铝金属薄膜阴极1。图2为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一在ITO导电玻璃阳极4衬底上直接真空蒸镀SOnm的NPB和BND的混合层,其质量 比为4 1,然后真空蒸镀厚度为0. 5nm的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厚度为IOOnm的铝金属薄 膜阴极1。实施方式二在ITO导电玻璃阳极4衬底上直接真空蒸镀IOOnm的NPB和BND的混合层,其质 量比为4 1,然后真空蒸镀厚度为Inm的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厚度为IOOnm的铝金属薄 膜阴极1。实施方式三在ITO导电玻璃阳极4衬底上直接真空蒸镀120nm的NPB和BND的混合层,其质 量比为4 1,然后真空蒸镀厚度为2nm的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厚度为150nm的铝金属薄 膜阴极1。按上述实施方式二所制作的有机紫外光探测器,在-3V偏压下的光谱响应曲线如 图2所示,其响应区间在300nm到400nm之间的紫外光区,其中在350nm光照射下,其响应 度为 57. 5mA/W。权利要求一种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该紫外光探测器包括ITO导电玻璃阳极(4)、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铝金属薄膜阴极(1),在ITO导电玻璃阳极(4)和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之间为功能层(3),其特征是功能层(3)为N,N′ (1 萘基) N,N′ 二苯基 4,4′ 联苯二胺和2,5 (4 二萘基) 1,3,4 恶二唑的混合层,其质量比例为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其特征是功能层(3) 的厚度为80 120n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属于光电子信息领域,主要用于天体物理分析,太阳辐射和大气臭氧层研究,环境监测及预报,医疗卫生等领域。本专利技术是在ITO导电玻璃阳极(4)上依次真空蒸镀空穴传输材料NPB与电子传输材料BND的功能层(3),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和铝金属薄膜阴极(1)。其中NPB和BND混合层的厚度为80~120nm,其质量比例4∶1。该紫外光探测器的探测范围为波长300~400nm的紫外光。该紫外光探测器具有成本低,工作电压低,简单易制,光电流产生的效率高,光电响应大的特点。文档编号H01L51/42GK101964397SQ20101025641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8日专利技术者代千, 孙建, 张希清, 王永生 申请人:北京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NPB和BND的紫外光探测器,该紫外光探测器包括ITO导电玻璃阳极(4)、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铝金属薄膜阴极(1),在ITO导电玻璃阳极(4)和氟化锂阴极修饰层(2)之间为功能层(3),其特征是:功能层(3)为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和2,5-(4-二萘基)-1,3,4-恶二唑的混合层,其质量比例为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千张希清孙建王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