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复合外套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295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强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依次相接的上金属电极、非线性电阻片和下金属电极,在所述上金属电极、下金属电极和非线性电阻片的外壁上设有绝缘骨架,在所述上金属电极、下金属电极、非线性电阻片和绝缘骨架外侧设有复合外套,在所述上金属电极上端设有上导电杆和上紧固件,在所述下金属电极下端设有下导电杆和下紧固件;所述上金属电极的中间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绝缘骨架与上金属电极相接触的部分,与所述上金属电极的外形相吻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中压复合外套避雷器耐受大扭矩的性能,减少安装紧固时使复合避雷器在可能出现的过大扭力矩作用下电极转动、密封破坏等损坏率,提高其在电网的运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雷器,尤其是一种高强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它一 般应用于10 20kV电力系统配电或电站,作为大气过电压及系统内过电压保护设备,属于 输变电装备制造、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中压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配电或电站应用中的典型安装方式,如附图4 和附图5所示。避雷器下端通过下紧固件15-11固定于电杆的钢横担61上,被保护系统的 高压引线通过上紧固件15-21固定于避雷器的上端。避雷器上、下端联接必须通过旋紧上 紧固件15-21和下紧固件15-11才可牢固固定,才能保证避雷器工作时需要的机械强度及 可靠电气连接;而在旋紧上紧固件15-21和下紧固件15-11的过程中,避雷器固定的主轴心 线与旋紧下紧固件15-11和上紧固件15-21的加力标称方向成90°角,故此时由上金属电 极11-21、下金属电极11-11,非线性电阻片121、绝缘骨架131、下紧固件15-11和上紧固件 15-21等组成的避雷器芯体承受较大扭力矩作用。避雷器下端紧固时,该扭矩的传导由复合外套141下部、下金属电极11-11、下紧 固件15-11组成传导链,其传导件数量较少、传导距离较短,对避雷器的扭转破坏作用较 小。避雷器下端紧固后再紧固上端时,该扭矩的传导由复合外套141、上金属电极11-21及 下金属电极11-11、绝缘骨架131、上紧固件15-21组成传导链;安装工人对上紧固件15-21 施加的旋紧力矩,通过上金属电极11-21经绝缘骨架131、下金属电极11-11传导到电杆 的钢横担61 (固定基座)而完成;这时,紧固扭矩力的有效传导主要取决于上金属电极 11-21与绝缘骨架131、绝缘骨架131与下金属电极11-11的结合力。当紧固扭矩力 < 上金属电极11-21与绝缘骨架131的结合力时,紧固扭矩力通过 上金属电极11-21经绝缘骨架131、下金属电极11-11传导到电杆的钢横担61而正常完成 避雷器无损安装;当紧固扭矩力 > 上金属电极11-21与绝缘骨架131的结合力时,上金属电 极11-21与绝缘骨架131之间发生滑移,芯体整体结构破坏,使避雷器的密封性能下降,此 类避雷器安装为有损安装。常规结构上金属电极11-21和下金属电极11-11,见附图4,各截面为圆形,绝缘骨 架形状随同金属电极也为圆形,则圆形金属电极与圆形绝缘骨架的结合力主要为两件之间 的摩擦力,也即常规圆形电极、绝缘骨架结构复合外套避雷器的最大允许紧固扭矩力取决 于金属电极与绝缘骨架之间的摩擦力;而摩擦力F=yNy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摩擦 系数μ跟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通常金属电极与绝缘骨架的μ均不大;避雷器芯体 中电极与绝缘骨架所受的正压力N仅为绝缘骨架固化成型时形成的一般固化收缩力,也不 大;故常规圆形电极、绝缘骨架结构避雷器的允许紧固扭矩力较小,通常小于避雷器安装时 所需的紧固扭矩力。而且,该紧固操作几乎均在现场由安装工人通过搬手等简单工具徒手 完成,搬手长度、个人力气大小等均影响该紧固扭矩力,实际扭矩力分散性大显而易见;通 常为保证接线紧固可靠,避雷器遭受过扭已是常事。所以,安装对中压复合外套避雷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十分普遍,也是目前中压复合避雷器密封故障率偏高可占总故障率60 %以 上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国内常规圆形电极、圆形绝缘骨架中压复合外 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耐受扭矩力偏小,安装中容易出现电极转动、密封破坏等不同程度损 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其耐受扭矩力,使安装紧固时复合避雷器损坏率下降,提高量大面广的 中压复合外套避雷器在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的高强复合外套避雷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高强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上金属电极和下 金属电极,在上金属电极和下金属电极之间设有数个串联的非线性电阻片,在所述上金属 电极、下金属电极和非线性电阻片的外壁上设有绝缘骨架,在所述上金属电极、下金属电 极、非线性电阻片和绝缘骨架外侧设有复合外套,在所述上金属电极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 述上金属电极同轴,且凸出于复合外套上端的上导电杆,在所述下金属电极下端固定连接 有与所述下金属电极同轴,且凸出于复合外套下端的下导电杆;所述上导电杆上设有上紧 固件,所述下导电杆上设有下紧固件;所述上金属电极的中间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 绝缘骨架与上金属电极相接触的部分,与所述上金属电极的外形相吻合。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下金属电极的中间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 绝缘骨架与下金属电极相接触的部分,与所述下金属电极的外形相吻合。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形是正三边形至正十二边形中的一个。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金属电极的中间部分的高度h占上金属 电极的总高H不低于40% ;所述下金属电极的中间部分的高度h占下金属电极的总高H不 低于40%。所述绝缘骨架是用玻璃纤维带制成的。所述绝缘骨架的抗压强度彡IOOMpa0所述复合外套是用硅橡胶胶料硫化制成的。所述多边形每两相邻边为圆弧平滑过渡。本技术将避雷器芯体中的圆形电极、圆形绝缘骨架改为多边棱形金属电极、 多边棱形绝缘骨架,使金属电极与绝缘骨架之间传导的最大允许扭矩力取决于金属电极材 料的屈服强度和绝缘骨架材料的屈服强度,从而提高了避雷器的耐受扭矩力,使安装紧固 时复合避雷器损坏率下降,提高了量大面广的中压复合外套避雷器在电网的运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B-B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金属电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的避雷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A/B-B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2,它是一种高强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上金属电极11和下金属 电极12,在上金属电极11和下金属电极12之间设有两个串联的非线性电阻片2,在所述上 金属电极11、下金属电极12和非线性电阻片2的外壁上设有绝缘骨架3,在所述上金属电 极11、下金属电极12、非线性电阻片2和绝缘骨架3外侧设有复合外套4,在所述上金属电 极1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上金属电极11同轴,且凸出于复合外套4上端的上导电杆21, 在所述下金属电极12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下金属电极12同轴,且凸出于复合外套4下 端的下导电杆22 ;所述上导电杆21上设有上紧固件5-2,所述下导电杆22上设有下紧固件 5-1 ;所述上金属电极11的中间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优选地为正八边形,即上金属电 极11的中间部分为八棱柱,并且八棱柱由两部分构成,其两者的直径不相等,所述绝缘骨 架3与上金属电极11相接触的部分,与所述上金属电极11的外形相吻合。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金属电极12的中间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优选地为正八边 形,即下金属电极12的中间部分为八棱柱,并且八棱柱由两部分构成,其两者的直径不相 等,所述绝缘骨架3与下金属电极12相接触的部分,与所述下金属电极12的外形相吻合。显然,上金属电极11的中间部分的横截面也可为不等边多边形,或者为正多边 形。当其为正多边形时,可以选择正三边形至正十二边形中的一个正多边形。本实施例中, 所述绝缘骨架3是用玻璃纤维带制成的。所述绝缘骨架3的抗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上金属电极(11)和下金属电极(12),在上金属电极(11)和下金属电极(12)之间设有数个串联的非线性电阻片(2),在所述上金属电极(11)、下金属电极(12)和非线性电阻片(2)的外壁上设有绝缘骨架(3),在所述上金属电极(11)、下金属电极(12)、非线性电阻片(2)和绝缘骨架(3)外侧设有复合外套(4),在所述上金属电极(1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上金属电极(11)同轴,且凸出于复合外套(4)上端的上导电杆(21),在所述下金属电极(12)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下金属电极(12)同轴,且凸出于复合外套(4)下端的下导电杆(22);所述上导电杆(21)上设有上紧固件(5-2),所述下导电杆(22)上设有下紧固件(5-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电极(11)的中间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绝缘骨架(3)与上金属电极(11)相接触部分的形状与所述上金属电极(11)的外形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正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