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2185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00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本公开提供的冷却装置包括流道板、换热板和汇流板;所述流道板和所述汇流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板的两侧;所述流道板和所述换热板之间形成冷却流道;所述汇流板包括朝向所述换热板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形成有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换热板连接,以使凹陷部形成汇流流道;进口接头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出口接头与所述汇流流道连通。本公开通过增加汇流板,汇流板与换热板之间形成汇流通道,汇流流道为一个腔体,冷却流道为另一个腔体,通过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分别与两个腔体连通,避免进出口流道干涉,使工质在冷却装置内的分流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对动力电池的动力性、安全、耐久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热管理设计可以迅速调节电池至适宜区间并降低电芯间温差,使电池在安全的状态下完成高功率充放电,同时避免出现个别电芯衰减过快的问题。

2、部分整车热管理方案中,将空调回路的制冷剂直接通入电池包,完成与电芯的换热,即电池直冷技术。直冷电池采用制冷剂作为换热介质,在换热过程中会发生相变,相比液冷电池,更容易出现分流不均匀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制冷电池进行分流,而分流后,由于流道较多,容易出现流道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换热器、电池包及车辆。

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包括流道板、换热板和汇流板;

3、所述流道板和所述汇流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热板的两侧;

4、所述流道板和所述换热板之间形成冷却流道;

5、所述汇流板包括朝向所述换热板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形成有凹陷部,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换热板连接,以使凹陷部形成汇流流道;

6、进口接头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出口接头与所述汇流流道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流道板包括朝向所述换热板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换热板连接,所述换热板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所述冷却流道;

8、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二凹槽;

9、所述换热板设有通孔,沿所述流道板、所述换热板和所述汇流板的层叠方向,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通孔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10、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板包括背离所述换热板的第三连接面;

11、所述汇流板不设凹陷部的区域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贯通所述第三连接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进口接头设置于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换热板连接;

12、出口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面并与所述汇流板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流道板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面设置于所述延伸部;

14、所述汇流板沿所述流道板、所述换热板和所述汇流板的层叠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延伸部。

15、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流道包括分流流道、换热流道和集流流道;

16、所述分流流道、所述换热流道和所述集流流道依次连通;

17、所述集流流道与所述汇流流道连通;

18、至少部分的所述分流流道和至少部分的所述集流流道沿所述流道板、所述换热板和所述汇流板的层叠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延伸部。

19、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流道包括至少两个子流道;

20、所述子流道分别与所述分流流道和所述集流流道连通;

21、所述子流道沿所述流道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流道板的端部后经一次折回后与所述述集流流道连通。

22、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流道包括第一分流流道和第二分流流道,集流流道包括第一集流流道和第二集流流道;

23、所述换热流道包括多个c形的第一换热通道和多个c形的第二换热通道,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间隔设置;

24、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流道和所述第一集流流道连通;

25、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流流道和所述第二集流流道连通。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流流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分流流道关于所述流道板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

27、和/或,所述第一集流流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集流流道关于所述流道板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

28、和/或,所述第二集流流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集流流道关于所述流道板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

29、进一步的,至少部分的所述子流道的截面面积不同。

30、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冷却装置。

31、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换热器。

32、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包。

3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3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包括流道板、换热板和汇流板;流道板和汇流板分别位于换热板的两侧,流道板和换热板之间形成冷却流道;汇流板包括朝向换热板的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形成有凹陷部,第一连接面和换热板连接以使凹陷部形成汇流流道;进口接头与冷却流道连通,出口接头与汇流流道连通。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汇流板,汇流板的凹陷部与换热板之间形成汇流通道,汇流流道和冷却流道分别位于换热板的两侧,通过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分别与冷却流道和汇流流道连通,避免进出口流道干涉,使工质在冷却装置内的分流更均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板、换热板和汇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包括朝向所述换热板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换热板连接,所述换热板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所述冷却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板包括背离所述换热板的第三连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面设置于所述延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包括分流流道、换热流道和集流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包括至少两个子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流道包括第一分流流道和第二分流流道,集流流道包括第一集流流道和第二集流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流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分流流道关于所述流道板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所述子流道的截面面积不同。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

1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板、换热板和汇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包括朝向所述换热板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换热板连接,所述换热板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所述冷却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板包括背离所述换热板的第三连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面设置于所述延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包括分流流道、换热流道和集流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艺宝陈晓强杜晓冬徐超董军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