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滚流进气缸盖及氢气发动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双滚流进气缸盖及氢气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0666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双滚流进气缸盖及氢气发动机,该双滚流进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和两个氢气进气管,缸盖本体上设置有与发动机机体上的至少一个活塞缸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组进排气道路;进排气道路包括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和排气道,第一进气道的出气口、第二进气道的的出气口和排气道的进气口均与对应的发动机机体上的活塞缸相对,第一进气道的进气口和第二进气道的进气口相互独立设置;两个氢气进气管的出气口分别从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的进气口插入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由于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相互独立设置,进而其中一个发生回火时,回火不会扩散至所有进气道,进而可以提升氢气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双滚流进气缸盖及氢气发动机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环保节能需求日益深化,对传统内燃机商用车制造企业提出了巨大挑战。作为“零”碳燃料,氢能的利用有着巨大而长远的发展潜力。当前氢能应用方式主要是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两种,氢燃料电池具有高效、零排放的优点,但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对配套体系建设依赖强。而氢内燃机保留了传统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可以用较低成本改造当前内燃机生产线实现氢内燃机生产,可以利用工业副产氢气,并且有望达到与燃料电池相近的热效率,具备相当大的成本优势和市场潜力。因此,氢内燃机是推动传统内燃机各种应用领域升级转型、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方向。

2、氢气内燃机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基于燃料特性,氢气扩散性优良、燃点低且燃烧速度快,存在易早燃、爆振、回火的技术难点。传统点燃式内燃机的进气道多采用单入口、在中间位置分叉后从两个进气门将空气导入气缸,该结构运用于氢发动机时,如果单个进气道中的一个发生回火,会在整个进气道发生回火,导致氢气发动机工作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滚流进气缸盖及氢气发动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点燃式内燃机的进气道多采用单入口、在中间位置分叉后从两个进气门将空气导入气缸,该结构运用于氢发动机时,如果单个进气道中的一个发生回火,会在整个进气道发生回火,导致氢气发动机工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双滚流进气缸盖,该双滚流进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机体上的至少一个活塞缸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组进排气道路;

3、所述进排气道路包括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和排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的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的出气口和所述排气道的进气口均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发动机机体上的所述活塞缸相对,所述第一进气道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进气口相互独立设置;

4、还包括两个氢气进气管,两个所述氢气进气管的出气口分别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进气口插入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

5、作为双滚流进气缸盖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缸盖本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夹角为a,所述缸盖本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进气道的夹角为b,50°≤a≤65°,50°≤b≤65°。

6、作为双滚流进气缸盖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气道弯折处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缸盖本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

7、所述第二进气道弯折处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缸盖本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

8、作为双滚流进气缸盖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气门和第二气门,所述第一气门沿所述第一进气道的出气口的轴线滑动且具有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进气道的出气口的两个状态,所述第二气门沿所述第二进气道的出气口的轴线滑动且具有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进气道的出气口的两个状态;

9、所述第一进气道的出气口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偏心倒角,所述第一偏心倒角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气门的轴线的间距为d,所述第一偏心倒角的圆心用于偏向对应的所述活塞缸的轴线;所述第二进气道的出气口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偏心倒角,所述第二偏心倒角的圆心与所述第二气门的轴线的间距为d,所述第二偏心倒角的圆心用于偏向对应的所述活塞缸的轴线。

10、作为双滚流进气缸盖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偏心倒角靠近所述第一进气道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第二偏心倒角靠近所述第二进气道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45°≤β≤65°。

11、作为双滚流进气缸盖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偏心倒角背离所述第一进气道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γ,所述第二偏心倒角背离所述第二进气道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γ;30°≤γ≤55°,且γ<β。

12、作为双滚流进气缸盖的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氢气进气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出气口间隔设置。

13、作为双滚流进气缸盖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气道的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均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缸相对。

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氢气发动机,包括所述发动机机体、活塞和上述任一方案中的双滚流进气缸盖,所述缸盖本体固设于所述发动机机体,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活塞缸内,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盖本体抵接的面凹设有第三凹槽。

15、作为氢气发动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与所述活塞缸直径的比值范围在0.18-0.35之间。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本专利技术提供双滚流进气缸盖及氢气发动机及氢气发动机,该双滚流进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和两个氢气进气管,缸盖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机体上的至少一个活塞缸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组进排气道路;进排气道路包括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和排气道,第一进气道的出气口、第二进气道的的出气口和排气道的进气口均用于与对应的发动机机体上的活塞缸相对,第一进气道的进气口和第二进气道的进气口相互独立设置;两个氢气进气管的出气口分别从第一进气道的进气口和第二进气道的进气口插入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当设置有该双滚流进气缸盖的氢气发动机工作时,从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内注入空气,两个氢气进气管分别向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内注入氢气,此时,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内的氢气和空气混合,进而进入到活塞缸内。由于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相互独立设置,进而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中的一个发生回火时,回火不会扩散至所有进气道,进而可以提升氢气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滚流进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1),所述缸盖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机体上的至少一个活塞缸(6)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组进排气道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夹角为a,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夹角为b,50°≤a≤65°,50°≤b≤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21)弯折处凹设有第一凹槽(211),所述第一凹槽(211)靠近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门(4)和第二气门,所述第一气门(4)沿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出气口的轴线滑动且具有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出气口的两个状态,所述第二气门沿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出气口的轴线滑动且具有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出气口的两个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倒角(212)靠近所述第一进气道(21)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第二偏心倒角(222)靠近所述第二进气道(22)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45°≤β≤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倒角(212)背离所述第一进气道(21)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γ,所述第二偏心倒角(222)背离所述第二进气道(22)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γ;30°≤γ≤55°,且γ<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氢气进气管(3)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出气口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道(23)的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231)和第二进气口(232),所述第一进气口(231)和所述第二进气口(232)均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缸(6)相对。

9.氢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发动机机体、活塞(5)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所述缸盖本体(1)固设于所述发动机机体,所述活塞(5)位于所述活塞缸(6)内,所述活塞(5)与所述缸盖本体(1)抵接的面凹设有第三凹槽(5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氢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51)的深度与所述活塞缸(6)直径的比值范围在0.18-0.35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滚流进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1),所述缸盖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机体上的至少一个活塞缸(6)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组进排气道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夹角为a,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夹角为b,50°≤a≤65°,50°≤b≤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21)弯折处凹设有第一凹槽(211),所述第一凹槽(211)靠近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门(4)和第二气门,所述第一气门(4)沿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出气口的轴线滑动且具有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出气口的两个状态,所述第二气门沿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出气口的轴线滑动且具有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出气口的两个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滚流进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倒角(212)靠近所述第一进气道(21)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机体贴合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第二偏心倒角(222)靠近所述第二进气道(22)弯折的一侧与所述缸盖本体(1)用于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放邱周良刘长铖吴世友孟繁臣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