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8937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15
本技术涉及防撞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车身姿态感应机构,所述机体的顶部设置有探测机构,所述机体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探测机构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内壳的顶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一,所述转动轴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二,所述转动座二的外壁电性连接有主传感器。本技术,通过探测机构,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转动轴一转动,转动轴一带动转动座二转动,转动座二带动主传感器旋转,对周围情况进行无盲区探测,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撞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1、汽车防撞预警系统主要用于协助驾驶员避免高速、低速追尾,高速中无意识偏离车道,与行人碰撞等重大交通事故。像第三只眼一样帮助驾驶员,持续不断的检测车辆前方道路状况,系统可以识别判断各种潜在的危险情况,并通过不同的声音和视觉提醒,以帮助驾驶员避免或减缓碰撞事故。

2、在公告号为cn 206671551 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防撞装置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包括机身,机身的内部卡接有主机,机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主传感器,机身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主传感器,机身的前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主传感器和主传感器,主机的内部设置有cpu,主机包括位置定位系统和影像输出系统,位置定位系统包括gps芯片和轨迹记录模块,该种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创新解决了防撞设备探测盲区的问题,将主探测器和辅助探测器的组合探测装置集为总成,利于安装和推广,极大地减少了防撞设备误判断和误动作的几率,提升了可靠性安全性,优化了cpu算法,增加了智能性,该技术,简单方便,造价低廉,适合广泛推广。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设备使用时,探测机构不方便转动,没有设置车身姿态感应机构,从而导致对路况的探测不灵活,不能对行车过程中车身情况有一定了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设备使用时,探测机构不便转动,没有设置车身姿态感应机构,从而导致对路况的探测不灵活,不能对行车过程中车身情况有一定了解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

2、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车身姿态感应机构,所述机体的顶部设置有探测机构,所述机体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探测机构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内壳的顶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一,所述转动轴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二,所述转动座二的外壁电性连接有主传感器。

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身姿态感应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内壳的内壁,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一,所述转动座一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等分片,所述等分片有三个,三个所述等分片以转动座一为中心等间距分布。

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座一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电性连接有探测器。

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固定连接在机体的一侧,所述防护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二,所述转动轴二的外壁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扇叶。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轴二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在机体的一侧内壁。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的正面电性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机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遮光罩,所述机体的正面电性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机体的正面电性连接有gps定位板,所述机体的一侧电性连接有主控模块。

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9、本技术使用时,通过车身姿态感应机构,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带动转动座一转动,转动座一带动连接块转动,连接块带动探测器转动,探测器射出红外线,通过红外线来探测车身与路面的情况,确保车身平衡,通过摄像头,摄像头用于实时拍摄车辆周围的图像,并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来检测道路上的障碍物、行人、标志,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0、本技术使用时,通过探测机构,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转动轴一转动,转动轴一带动转动座二转动,转动座二带动主传感器旋转,对周围情况进行无盲区探测,遇到情况时,通过报警器发出警报对车主进行提醒,通过散热机构,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二进行转动,转动轴二带动套筒转动,套筒带动扇叶转动,对该设备进行散热,通过gps定位板,可以确定行车的位置,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壳(106),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车身姿态感应机构(2),所述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探测机构(3),所述机体(1)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机构(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姿态感应机构(2)包括电机(201),所述电机(201)固定连接在内壳(106)的内壁,所述电机(20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轴(202),所述主动轴(202)远离电机(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一(203),所述转动座一(2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等分片(204),所述等分片(204)有三个,三个所述等分片(204)以转动座一(203)为中心等间距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一(2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05),所述连接块(205)的外壁电性连接有探测器(20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防护壳(406),所述防护壳(406)固定连接在机体(1)的一侧,所述防护壳(406)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01),所述驱动电机(40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二(402),所述转动轴二(402)的外壁套接有套筒(404),所述套筒(40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扇叶(4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二(402)远离驱动电机(40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框架(403),所述框架(403)固定连接在机体(1)的一侧内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正面电性连接有摄像头(101),所述机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遮光罩(102),所述机体(1)的正面电性连接有报警器(103),所述机体(1)的正面电性连接有GPS定位板(104),所述机体(1)的一侧电性连接有主控模块(10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壳(106),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车身姿态感应机构(2),所述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探测机构(3),所述机体(1)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机构(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姿态感应机构(2)包括电机(201),所述电机(201)固定连接在内壳(106)的内壁,所述电机(20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轴(202),所述主动轴(202)远离电机(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一(203),所述转动座一(2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等分片(204),所述等分片(204)有三个,三个所述等分片(204)以转动座一(203)为中心等间距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行车防撞用无盲区传感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一(2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05),所述连接块(205)的外壁电性连接有探测器(206)。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尔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科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