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8262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07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散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充电桩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两侧活动安装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的顶端中间固定安装有电机,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竖直安装板、第一散热扇和第二散热扇,除尘结构,所述除尘结构包括第三皮带和第一传动轴。本技术通过设计安装了除尘结构,利用凸轮对过滤网敲击与挤压,使过滤网产生抖动,使得过滤网上被阻隔留下的灰尘等杂质被抖落,使得过滤网可以长期使用而不被堵塞,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过滤网保持有效的过滤作用,也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散热,具体为充电桩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在申请号为201820977045.8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充电桩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散热风扇、进风格栅,散热风扇对称设置在充电桩本体的上部两侧壁上,进风格栅对称设置在充电桩本体的下部两侧壁上,充电桩本体内对应所述进风格栅位置处为进风通道,充电桩本体内对应散热风扇位置处为出风通道,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构成散热通道,充电桩本体内对应进风通道处设有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依次顺序连接构成循环回路,充电桩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竖向等距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片,进风格栅的格栅口设有过滤组件,充电桩本体内设有温控开关,散热风扇与制冷装置均与温控开关电性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

2、该对比文件仅仅解决了目前充电桩在充电时散热效果不佳、外界杂质易进入充电桩内部的问题,但是通过过滤组件对外界杂质进行阻隔会将杂质留在过滤组件上,长期使用后过滤组件容易被堵塞,导致散热装置难以正常出风,导致充电桩在充电时难以正常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充电桩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充电桩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两侧活动安装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的顶端中间固定安装有电机;

3、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竖直安装板、第一散热扇和第二散热扇,所述竖直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充电桩外壳内部底端中间,且位于充电装置与充电桩外壳内部的后侧之间,所述竖直安装板的中间偏上与中间偏下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散热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竖直安装板上方一端的连接孔内,所述第二散热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竖直安装板下方一端的连接孔内;

4、除尘结构,所述除尘结构包括第三皮带和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三皮带活动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外,所述充电装置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筒,所述第一传动轴活动安装在连接筒内,所述第三皮带活动安装在第一传动轴远离充电装置的一端。

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的顶端套接在电机的输出轴外,所述第一皮带的底端套接在第一散热扇的转轴外,且位于第三皮带远离电机的一侧。

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二皮带和散热孔,所述第二皮带的顶端套接在第一散热扇的转轴外,且位于第一皮带远离竖直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散热孔共若干个且均匀地开设在充电桩外壳的后侧。

7、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结构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蜗杆,所述第一锥齿轮焊接在第一传动轴远离充电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在第一锥齿轮的下方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焊接在第二锥齿轮的底端中间,所述蜗杆的底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充电桩外壳内部底端。

8、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结构还包括第二传动轴、蜗轮和凸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充电桩外壳内部两侧,所述蜗轮焊接在第二传动轴靠近蜗杆的一端,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凸轮焊接在第二传动轴的中间。

9、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结构还包括过滤网、套筒、弹簧和集尘槽,所述过滤网的中间焊接有敲击板,所述凸轮截面的中心距最远一端的距离大于敲击板距第二传动轴截面中心的距离,所述套筒焊接在过滤网的四角位置,每个所述套筒均滑动连接有滑筒,且滑筒分别焊接在充电桩外壳内部后侧的四角位置,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套筒和滑筒焊接,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后侧底端开设有清灰口,所述集尘槽插入连接在清灰口中。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桩散热装置,

11、本技术通过设计安装了散热结构,通过第一散热扇与第二散热扇对充电装置进行散热,将充电装置散发出的热量通过散热孔吹到充电桩外部,通过设计安装了除尘结构,利用凸轮对过滤网敲击与挤压,使过滤网产生抖动,使得过滤网上被阻隔留下的灰尘等杂质被抖落,使得过滤网可以长期使用而不被堵塞,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过滤网保持有效的过滤作用,也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桩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外壳(1),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两侧活动安装有充电枪(2),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充电装置(3),所述充电装置(3)的顶端中间固定安装有电机(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5)还包括第一皮带(504),所述第一皮带(504)的顶端套接在电机(4)的输出轴外,所述第一皮带(504)的底端套接在第一散热扇(502)的转轴外,且位于第三皮带(601)远离电机(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5)还包括第二皮带(505)和散热孔(506),所述第二皮带(505)的顶端套接在第一散热扇(502)的转轴外,且位于第一皮带(504)远离竖直安装板(501)的一侧,所述散热孔(506)共若干个且均匀地开设在充电桩外壳(1)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结构(6)还包括第一锥齿轮(603)、第二锥齿轮(604)和蜗杆(605),所述第一锥齿轮(603)焊接在第一传动轴(602)远离充电装置(3)的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604)在第一锥齿轮(603)的下方与第一锥齿轮(603)啮合连接,所述蜗杆(605)焊接在第二锥齿轮(604)的底端中间,所述蜗杆(605)的底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充电桩外壳(1)内部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结构(6)还包括第二传动轴(606)、蜗轮(607)和凸轮(608),所述第二传动轴(60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充电桩外壳(1)内部两侧,所述蜗轮(607)焊接在第二传动轴(606)靠近蜗杆(605)的一端,所述蜗轮(607)与蜗杆(605)啮合连接,所述凸轮(608)焊接在第二传动轴(606)的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结构(6)还包括过滤网(609)、套筒(610)、弹簧(611)和集尘槽(612),所述过滤网(609)的中间焊接有敲击板,所述凸轮(608)截面的中心距最远一端的距离大于敲击板距第二传动轴(606)截面中心的距离,所述套筒(610)焊接在过滤网(609)的四角位置,每个所述套筒(610)均滑动连接有滑筒,且滑筒分别焊接在充电桩外壳(1)内部后侧的四角位置,所述弹簧(611)的两端分别与套筒(610)和滑筒焊接,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后侧底端开设有清灰口,所述集尘槽(612)插入连接在清灰口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桩散热装置,包括充电桩外壳(1),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两侧活动安装有充电枪(2),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充电装置(3),所述充电装置(3)的顶端中间固定安装有电机(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5)还包括第一皮带(504),所述第一皮带(504)的顶端套接在电机(4)的输出轴外,所述第一皮带(504)的底端套接在第一散热扇(502)的转轴外,且位于第三皮带(601)远离电机(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5)还包括第二皮带(505)和散热孔(506),所述第二皮带(505)的顶端套接在第一散热扇(502)的转轴外,且位于第一皮带(504)远离竖直安装板(501)的一侧,所述散热孔(506)共若干个且均匀地开设在充电桩外壳(1)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结构(6)还包括第一锥齿轮(603)、第二锥齿轮(604)和蜗杆(605),所述第一锥齿轮(603)焊接在第一传动轴(602)远离充电装置(3)的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604)在第一锥齿轮(603)的下方与第一锥齿轮(6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斌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