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边框连接组件、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其组合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边框连接组件、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其组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7060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6
一种边框连接组件、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其组合方法,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太阳能组件边框包括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在每个框条的待连接端的内部均粘结有连接套,对角码中的其中一个连接臂处的第二配合件施加压力,使第二配合件收缩,并经过其中一个连接套的第一开口穿进通道至第一配合件处,第二配合件回弹与第一配合件卡接;然后对角码中的另一个连接臂处的第二配合件施加压力,使第二配合件收缩,并经过另一个连接套的第一开口穿进通道至第一配合件处,第二配合件回弹与第一配合件卡接,实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的连接。在连接过程中,不需要对边框进行开孔,连接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边框连接组件、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其组合方法


技术介绍

1、一般的,太阳能组件的边框为长方形,包括两长框条和两短框条,长框条和短框条交错设置,且相邻框条的交界处通过拼接固定。目前,现有装框连接方法主要有两种:直角边框拼接用螺钉连接和45°边框拼接用角码固定。直角边框拼接时,由于边框加工效率、成本以及在组框螺钉固定的效率看,正在逐渐被淘汰。

2、边框角码连接正占领主要市场,它的主要技术理念是相邻两根框条(一根长框条和一根短框条),两端分别被切割成45°,然后把角码塞入框条的型腔内,然后对框条与角码一起进行加工冲压,框条上形成的凹点与角码上变形部位重合,使得角码一端与框条固定。

3、目前的压孔限位安装方式中的角码主要是铝合金制品,但是铝合金作为高碳排放材料,后期在产能规模及碳足迹核查方面都会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好的新型材料,在性能和碳排放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可应用于光伏封装方面。但是复合材料属于纤维增强树脂,其无法采用类似铝合金塑性压孔的方式固定角码并形成稳定的边框组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边框连接组件、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其组合方法,以部分或全部地改善相关技术中边框的连接问题。

2、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的示例提供了一种边框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套和角码。两个连接套分别用于和待连接的框条的内部连接;每个连接套的内部均设置有通道和与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连接套的周向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配合件;角码具有至少两个呈预设夹角连接的连接臂,两个连接臂用于一一对应地与两个连接套连接;每个连接臂均设置有第二配合件,连接臂与连接套连接时,第二配合件收缩通过第一开口穿入通道至第一配合件的位置处后,第二配合件回弹与第一配合件卡接。

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本申请示例提供的边框连接组件连接框条时,在待连接的两个框条内分别设置一个连接套,然后将其中一个连接臂处的第二配合件施加压力使其收缩,然后通过其中一个框条内的连接套的第一开口穿入通道至第一配合件的位置处。第二配合件移动至第一配合件的位置处时,第二配合件能够回弹,使第二配合件与第一配合件卡接。然后,将对另一个连接臂处的第二配合件施加压力使其收缩,然后通过另一个框条内的连接套的第一开口穿入通道至第一配合件的位置处。第二配合件移动至第一配合件的位置处时,第二配合件能够回弹,使第二配合件与第一配合件卡接,进而实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的连接,实现边框的组合。并且,在连接过程中,不需要对角码以及框条进行开孔、冲压等机械加工。利用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的配合,能够简化安装过程,具有良好的安装强度。

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合件包括凸出设置于连接臂的凸台。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配合件包括凸出设置于连接臂的凸台,可以利用凸台与第一配合件进行卡接。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合件包括设置于连接臂端部的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相对间隔设置,其中一个连接板背离另一个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凸台;连接臂与连接套连接时,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使凸台穿入通道至第一配合件的位置后,两个连接板回弹使凸台与所述第一配合件卡接。

8、可选的,连接板的材质选自树脂。

9、可选的,连接板的材质选自玻璃纤维增强树脂。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两个树脂等材质的连接板间隔设置,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其端部相互靠近,消除外力时能够回弹。因此,在至少其中一个连接板的处设置凸台,在将第一连接臂与连接套连接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外力使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进而使收缩状态的两个连接板和凸台均从第一开口处穿进连接套的通道内。呈收缩状态的两个连接板和凸台在通道内移动至第一配合件的位置处时,呈收缩状态的两个连接板的压力消除能够发生回弹,使凸台与第一配合件卡接。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板背离另一个连接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凸台。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每个连接板处均设置凸台,可以利用两侧的凸台共同和第一配合件配合,从两侧进行卡接,能够提高连接强度。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套具有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第一配合件为连接套位于第二开口的端壁;连接臂与连接套连接时,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使凸台穿出第二开口后,两个连接板回弹使凸台与连接套的端壁卡接。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第一配合件设置在连接套的第二开口的端壁,在利用连接臂与连接套连接时,可以通过外力使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使凸台穿出第二开口后,两个连接板处的压力消除能够发生回弹,使凸台与连接套的端壁卡接。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套为通槽结构或者空心管状结构。

16、可选的,连接套为空心四棱柱管状结构。

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连接套设置为通槽结构或者空心管状结构,以便于第二配合件穿进通道,然后在第一配合件处与第一配合件卡接。连接套为空心四棱柱管状结构,与太阳能组件边框中框条的内部形状相似,能够更加牢固的将连接套粘接在框条的内部。

1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的方向,凸台的厚度逐渐减小。

19、可选的,凸台的截面呈梯形。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沿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的方向,凸台的厚度逐渐减小,以便于凸台在连接套的通道内移动至第一配合件处。

2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臂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

22、可选的,位于两个连接臂的连接处的通孔的孔壁进行导圆角;

23、可选的,两个连接臂的连接处进行倒角。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对两个连接臂的连接处进行倒角,在每个连接壁处间隔设置多个通孔,且位于两个连接臂的连接处的通孔的孔壁进行导圆角,能够降低角码的配重,缓解角码处的应力集中,提高角码的强度。

25、在第二方面,本申请示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边框包括第一框条、第二框条以及第一方面提供的边框连接组件。两个连接套分别通过粘结剂粘接于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的内部,两个连接臂一一对应的穿过连接套,使第二配合件与第一配合件卡接。

26、可选的,第一框条靠近第二框条的端面设置成第一斜面,位于第一框条内的连接套的端面与第一斜面平齐;第二框条靠近第一框条的端面设置成第二斜面,位于第二框条内的连接套的端面与第二斜面平齐;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贴合。

27、可选的,粘结剂固化后的剪切强度不低于5mpa。

28、可选的,粘结剂选自环氧胶或丙烯酸胶。

2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申请示例提供的太阳能组件边框中,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的内部均通过粘结剂粘接连接套,将连接臂一一对应的穿过连接套使第二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连接臂的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臂端部的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背离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板背离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所述连接套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端壁;所述连接臂与所述连接套连接时,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互靠近使所述凸台穿出所述第二开口后,两个所述连接板回弹使所述凸台与所述连接套的所述端壁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为通槽结构或者空心管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所述凸台的厚度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

9.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第一框条、第二框条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套分别通过粘结剂粘接于所述第一框条和所述第二框条的内部,两个连接臂一一对应的穿过所述连接套,使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卡接;

10.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组件边框包括待连接的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所述组合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连接臂的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臂端部的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背离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板背离另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配合件为所述连接套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端壁;所述连接臂与所述连接套连接时,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互靠近使所述凸台穿出所述第二开口后,两个所述连接板回弹使所述凸台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朋泽郑培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盛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