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6765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包括头枕座、第一缓冲组件和限位机构。当车辆发生追尾碰撞后,被撞车辆向前加速运动使车内人员头部撞击在第一软垫上,第一软垫受到撞击后驱动导向座移动,导向座移动挤压多组缓冲器,此时,第一软垫和多组缓冲器配合对头部的撞击进行缓冲,提高装置的缓冲效果,降低头部的撞击伤,同时导向座移动驱动固定组件解除限位杆的固定,此时驱动件驱动限位杆转动至第二状态,从而使限位杆弧形部与第一软垫相对,当头部因撞击反作用力向前运动时,限位杆可与头部抵触,从而限制头部大幅度向前移动,避免颈部拉伤,提高装置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在车辆追尾事故中,被撞的车辆因为撞击会向前加速运动,车辆向前加速运动会在惯性作用下使车辆内人员的头部向后移动,从而使头部撞击在座椅头枕上。

2、现有的汽车座椅头枕大多结构简单,当头部撞击头枕时,其多通过头枕外包的软垫来对头部与头枕之间的撞击进行缓冲,其缓冲效果较差,容易造成头部撞击伤,同时,现有的汽车座椅头枕在受到撞击后无法对头部进行限位,当头部与头枕产生撞击后,撞击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会使头部大幅度的向前运动,且由于汽车座椅安全带对躯体进行限制,使躯体无法跟随头部向前运动,因此,头部大幅度向前运动极容易造成颈部拉伤,从而降低了装置的防护效果,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提出一种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在追尾碰撞中提高对头部撞击的缓冲效果和对头部撞击后对头部进行限位,从而降低头部的撞击伤和避免颈部拉伤,提高装置的防护效果。

2、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包括:

3、头枕座,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头枕座底端设置有与车辆座椅连接的连接杆;

4、第一缓冲组件,包括导向座和多组缓冲器,所述第一端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导向座一侧通过多组所述缓冲器与所述安装腔侧壁连接,且能沿所述头枕座宽度方向滑动,所述导向座另一侧设有伸出所述头枕座的第一软垫;

5、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固定组件和驱动件,所述限位杆呈u型,所述限位杆两端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头枕座上,且具有弧形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的第一状态及所述弧形部与所述第一软垫相对的第二状态,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导向座和所述限位杆,用于固定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状态,且在所述导向座滑动时解除固定,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限位杆和所述头枕座,用于所述限位杆解除固定后驱动所述限位杆转动至第二状态。

6、上述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7、当车辆发生追尾碰撞后,被撞车辆向前加速运动使车内人员头部撞击在第一软垫上,第一软垫受到撞击后驱动导向座移动,导向座移动挤压多组缓冲器,此时,第一软垫和多组缓冲器配合对头部的撞击进行缓冲,提高装置的缓冲效果,降低头部的撞击伤,同时导向座移动驱动固定组件解除限位杆的固定,此时驱动件驱动限位杆转动至第二状态,从而使限位杆弧形部与第一软垫相对,当头部因撞击反作用力向前运动时,限位杆可与头部抵触,从而限制头部大幅度向前移动,避免颈部拉伤,提高装置的防护效果。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组件还包括两组限位板和两组延伸板;所述安装腔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轴,两组所述限位板一端分别套设在两组所述连接轴上,两组所述限位板另一端均滑动设置有所述延伸板,两组所述延伸板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座两端铰接,所述导向座滑动能带动两组所述延伸板滑动,两组所述限位板上对应所述第一软垫均设置有第二软垫。通过设置两组限位板与两组延伸板配合,当头部撞击到第一软垫上使导向座移动时,导向座移动通过两组延伸板带动两组限位板转动,且使两组延伸板沿两组限位板滑动,此时,导向座、两组延伸板和两组限位板配合形成凹腔对头部进行限位,避免头部撞击到第一软垫上时产生位移,而产生头部从第一软垫上滑脱的现象,且设置第二软垫,在形成凹腔时,第二软垫与第一软垫相互挤压可填补导向座、两组延伸板和两组限位板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头部撞击到延伸板或限位板上。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组所述限位板一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两组所述延伸板一端分别滑动穿设在两组所述收纳槽内,两组所述收纳槽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槽,两组所述延伸板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通过设置限位槽与限位块配合可提高延伸板滑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延伸板从限位板中滑脱,进而提高导向座、两组延伸板和两组限位板配合形成凹腔的稳定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头枕座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固定孔,两组所述转动轴能转动的设置在两组所述固定孔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板、弹性件和锁止杆;所述安装腔底面开设有导向腔,所述压板能沿所述头枕座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腔内,且所述压板顶端凸出所述导向腔,所述压板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座与所述导向斜面抵触,所述压板底端间隔设置有多组所述弹性件,多组所述弹性件底端抵住所述导向腔底面,所述安装腔和其中一组所述固定孔之间开设有连通的通槽,所述锁止杆能沿所述头枕座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通槽内,且底端与所述压板连接,其中一组所述转动轴周侧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止杆顶端穿设在所述锁槽内。当导向座移动挤压导向斜面时,导向斜面受压使压板向下移动挤压弹性件,压板向下移动带动锁止杆向下移动,锁止杆向下移动与锁槽分离时,锁止杆取消对转动轴的固定,从而便于在头部撞击第一软垫使导向座移动时解除限位杆的固定,便于驱动件驱动限位杆转动使限位杆弧形部与第一软垫相对,进而在头部因撞击反作用力向前运动时,限位杆可与头部抵触,从而限制头部大幅度向前移动,避免颈部拉伤,提高装置的防护效果。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腔相对的两侧壁均开设有多组导向槽,所述压板对应多组所述导向槽设置有多组导向块,多组所述导向块能沿所述头枕座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多组所述导向槽内。通过设置多组导向块与多组导向槽配合可提高压板滑动时的稳定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顶端与所述压板底端连接,所述弹簧底端抵住所述导向腔底面。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扭簧,所述扭簧位于所述固定孔内,且套设在另一组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头枕座连接。当锁止杆向下移动与锁槽分离时,扭簧的扭力即可驱动转动轴旋转,转动轴旋转即可带动限位杆转动使限位杆弧形部与第一软垫相对,驱动限位杆转动方便。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缓冲组件,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一气囊袋、第二气囊袋和连通管,所述第一气囊袋设置在所述导向腔内,且底端与所述导向腔底面连接,顶端与所述压板底端连接,所述第二气囊袋设置在所述限位杆的所述弧形部内侧,其中一组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连通的导气腔,所述导气腔和所述第二气囊袋之间间隔开设有多组连通的通孔,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所述导气腔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气囊袋连通。压板向下移动使限位杆弧形部与第一软垫相对的同时,压板向下移动挤压第一气囊袋,第一气囊袋受到挤压后将第一气囊袋内的气体通过连通管输送至第二气囊袋内使第二气囊袋膨胀,且限位杆转动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使锁槽与锁止杆错位,此时转动轴周侧抵触锁止杆使压板保持挤压第一气囊袋的状态,即当头部因撞击反作用力向前运动与第一软垫分离时,第一软垫受到的压力消失,第一软垫和导向座反向移动复位取消对压板的挤压,此时,压板也保持挤压第一气囊袋的状态,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20)还包括两组限位板(204)和两组延伸板(205);所述安装腔(104)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轴(105),两组所述限位板(204)一端分别套设在两组所述连接轴(105)上,两组所述限位板(204)另一端均滑动设置有所述延伸板(205),两组所述延伸板(205)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座(202)两端铰接,所述导向座(202)滑动能带动两组所述延伸板(205)滑动,两组所述限位板(204)上对应所述第一软垫(201)均设置有第二软垫(2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限位板(204)一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两组所述延伸板(205)一端分别滑动穿设在两组所述收纳槽内,两组所述收纳槽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槽(2041),两组所述延伸板(205)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限位块(2051),所述限位块(2051)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204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05)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306),所述头枕座(10)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104)连通的固定孔(106),两组所述转动轴(306)能转动的设置在两组所述固定孔(106)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板(302)、弹性件和锁止杆(304);所述安装腔(104)底面开设有导向腔(107),所述压板(302)能沿所述头枕座(10)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腔(107)内,且所述压板(302)顶端凸出所述导向腔(107),所述压板(302)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301),所述导向座(202)与所述导向斜面(301)抵触,所述压板(302)底端间隔设置有多组所述弹性件,多组所述弹性件底端抵住所述导向腔(107)底面,所述安装腔(104)和其中一组所述固定孔(106)之间开设有连通的通槽(108),所述锁止杆(304)能沿所述头枕座(10)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通槽(108)内,且底端与所述压板(302)连接,其中一组所述转动轴(306)周侧开设有锁槽(3061),所述锁止杆(304)顶端穿设在所述锁槽(306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腔(107)相对的两侧壁均开设有多组导向槽(1071),所述压板(302)对应多组所述导向槽(1071)设置有多组导向块(3021),多组所述导向块(3021)能沿所述头枕座(10)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多组所述导向槽(1071)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303),所述弹簧(303)顶端与所述压板(302)底端连接,所述弹簧(303)底端抵住所述导向腔(107)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扭簧(3051),所述扭簧(3051)位于所述固定孔(106)内,且套设在另一组所述转动轴(306)上,所述扭簧(3051)一端与所述转动轴(30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头枕座(1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缓冲组件,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一气囊袋(40)、第二气囊袋(401)和连通管(402),所述第一气囊袋(40)设置在所述导向腔(107)内,且底端与所述导向腔(107)底面连接,顶端与所述压板(302)底端连接,所述第二气囊袋(401)设置在所述限位杆(305)的所述弧形部内侧,其中一组所述转动轴(306)和所述限位杆(305)上开设有连通的导气腔(307),所述导气腔(307)和所述第二气囊袋(401)之间间隔开设有多组连通的通孔(3071),所述连通管(402)一端与所述导气腔(307)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压板(302)与所述第一气囊袋(40)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开设有所述导气腔(307)的所述转动轴(306)上同轴且能转动的设置有连通头(3062),所述连通头(3062)一端与所述导气腔(307)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通管(402)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20)还包括两组限位板(204)和两组延伸板(205);所述安装腔(104)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轴(105),两组所述限位板(204)一端分别套设在两组所述连接轴(105)上,两组所述限位板(204)另一端均滑动设置有所述延伸板(205),两组所述延伸板(205)一端分别与所述导向座(202)两端铰接,所述导向座(202)滑动能带动两组所述延伸板(205)滑动,两组所述限位板(204)上对应所述第一软垫(201)均设置有第二软垫(2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限位板(204)一端均开设有收纳槽,两组所述延伸板(205)一端分别滑动穿设在两组所述收纳槽内,两组所述收纳槽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限位槽(2041),两组所述延伸板(205)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限位块(2051),所述限位块(2051)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204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05)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306),所述头枕座(10)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104)连通的固定孔(106),两组所述转动轴(306)能转动的设置在两组所述固定孔(106)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头颈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板(302)、弹性件和锁止杆(304);所述安装腔(104)底面开设有导向腔(107),所述压板(302)能沿所述头枕座(10)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腔(107)内,且所述压板(302)顶端凸出所述导向腔(107),所述压板(302)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301),所述导向座(202)与所述导向斜面(301)抵触,所述压板(302)底端间隔设置有多组所述弹性件,多组所述弹性件底端抵住所述导向腔(107)底面,所述安装腔(104)和其中一组所述固定孔(106)之间开设有连通的通槽(108),所述锁止杆(304)能沿所述头枕座(10)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丹凤张良代维杨傲刘星谢静茹周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