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舱体减摇结构及船舶制造技术_技高网

舱体减摇结构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885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8:5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舱体减摇结构及船舶,该舱体减摇结构位于相邻舱体之间形成的空隙内,舱体减摇结构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于相邻舱体表面,充分利用液货舱之间的空间;第一支撑部依附于其所在舱体的表面构型设置,并与所在舱体表面形成分别位于不同平面的连接端,该减摇结构在作用时,将可能产生的倾斜的剪切力转化为压应力,避免了剪切碰撞摩擦对结构本身带来的损坏,使碰撞受力更均匀,载荷传递更有效。另外,通过设置舱体减摇结构能够有效减小液货舱对于其底部支撑底座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将液货舱内货物不规则运动产生动载荷传递到压载舱,进而减小主船体结构强度压力,设置有该舱体减摇结构的船体强度更高,航行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船舶,特别是涉及一种舱体减摇结构及船舶


技术介绍

1、船舶在中高海况甚至恶劣海况条件下,其内部独立液货舱内的货物会产生不规则运动对货舱壁产生额外的动载荷,迫使独立液货舱与船体产生相对运动,液货舱与船体内壳或其他舱体碰撞;同时,此海况条件下船体本身不规则的航行姿态会使得主船体结构应力增大,进一步增加对液货舱的支撑底座的压力,带来船体结构破坏的风险。

2、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以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体减摇结构及船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货舱晃动碰撞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航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舱体减摇结构,所述舱体减摇结构位于相邻舱体之间形成的空隙内,所述舱体减摇结构至少包括分别设置于相邻舱体表面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其中,

3、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接触面为非倾斜面;

4、所述第一支撑部依附于其所在舱体的表面构型设置,并与所在舱体表面形成分别位于不同平面的连接端。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6、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7、接触支撑段,所述接触支撑段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接触的非倾斜支撑面;

8、第一延伸支撑段和第二延伸支撑段,分别位于所述接触支撑段下方和上方并均依附于舱体表面构型倾斜设置。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10、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

11、第三延伸支撑段,非倾斜设置于舱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延伸支撑段和/或所述第二延伸支撑段连接。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13、所述接触支撑段包括:

14、第一接触面板,所述第一接触面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向设置;

15、第一支撑梁,位于第一接触面板与舱体之间并分别垂直连接至第一接触面板和舱体表面。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17、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

18、第二接触面板,所述第二接触面板平行于所述接触支撑段的非倾斜支撑面;

19、第二支撑梁,位于第二接触面板与舱体之间并分别垂直连接至第二接触面板和舱体表面;

20、缓冲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面板上并与所述接触支撑段之间具有一容错间隙。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22、所述缓冲部包括:

23、限位座,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面板表面;

24、减摇块,位于所述限位座与所述第二接触面板形成的腔体内;

25、其中,所述减摇块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座的高度。

2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27、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其中,

28、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面板与舱体之间并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接触面板与舱体,

29、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三加强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接触面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于所述第二接触面板,所述第三加强板垂直于所述舱体表面。

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31、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在舱体表面形成的分别位于不同平面的连接端之间具有弧形过渡结构。

32、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船舶,包括船体、位于所述船体内部的液货舱以及压载舱,所述压载舱与所述液货舱之间具有对称的倾斜空隙,所述空隙内对称设置舱体减摇结构,所述舱体减摇结构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所述舱体减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压载舱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液货舱连接。

3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34、对称设置于所述空隙内的两个所述舱体减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相互连接,以形成一体式的支撑结构。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6、本申请提供的舱体减摇结构位于相邻舱体之间形成的空隙内,舱体减摇结构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于相邻舱体表面,充分利用液货舱之间的空间;该减摇结构在作用时,将可能产生的倾斜的剪切力转化为压应力,避免了剪切碰撞摩擦对结构本身带来的损坏,使碰撞受力更均匀,载荷传递更有效;另外,通过设置舱体减摇结构能够有效减小独立液货舱的相对运动以减小液货舱对于其底部支撑底座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将独立液货舱内货物不规则运动产生动载荷传递到压载舱,进而减小主船体结构强度压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舱体减摇结构,位于相邻舱体之间形成的空隙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减摇结构至少包括分别设置于相邻舱体表面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支撑段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

9.一种船舶,包括船体、位于所述船体内部的液货舱以及压载舱,所述压载舱与所述液货舱之间具有对称的倾斜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内对称设置舱体减摇结构,所述舱体减摇结构为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所述舱体减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压载舱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液货舱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于所述空隙内的两个所述舱体减摇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相互连接,以形成一体式的支撑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体减摇结构,位于相邻舱体之间形成的空隙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减摇结构至少包括分别设置于相邻舱体表面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支撑段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体减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体减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柳一点张洋周清华郑双燕王康洛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