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512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包括:艇体壳体(11)、钢骨架(6)、水动力模型尾部(2);钢骨架(6)上设置有2块剑座安装对接板(64)、内环(65)和转角器(8);双剑穿过艇体壳体(11)与2块剑座安装对接板(64)连接;钢骨架(6)和水动力模型尾部(2)通过套设的内外环可拆卸连接;转角器(8)连接电机,用于将角度运动转换为水平方向运动。水动力模型内部不包含任何电机设备,无需满足水密要求,可靠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拖曳水池水动力试验,具体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


技术介绍

1、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是用于测量推进器位置处伴流分数的试验,可以有效提高水下航行器的推进效率。

2、在拖曳水池开展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资料较少,缺乏对于具体的试验模型的设计结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可在拖曳水池中完成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其内部不包含任何电机设备,无需满足水密要求。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型艇体1、水动力模型尾部2;

3、水动力模型艇体1包括:艇体壳体11和钢骨架6,钢骨架6设置在艇体壳体11内部;

4、钢骨架6上表面上设置有2块剑座安装对接板64,尾部端面上设置有内环65,尾部内部设置有转角器8;

5、双剑穿过艇体壳体11与2块剑座安装对接板64连接;

6、水动力模型尾部2内预埋有外环7,外环7套设在内环65上,并通过螺钉连接;

7、转角器8包括:垂直轴81和水平轴82;

8、垂直轴81连接电机,用于将角度运动转换为水平轴82的水平方向运动,水平轴82的延伸段从水动力模型尾部2中轴线处伸出。

9、可选的,所述的钢骨架6还包括:4块环形板61、4根角铁62、2块正方形环板63;

10、4根角铁62的两端连接2块正方形环板63,组成矩形框架;

11、4块环形板61中的两个分别套设正方形环板63外侧,剩余两个套设在4根角铁62外侧;

12、2块剑座安装对接板64安装在矩形框架上表面,且2块剑座安装对接板64之间的中心距离为双剑中心的距离;

13、环形板61的外轮廓与艇体壳体11的内壁相互贴合,环形板61内轮廓中有四个90度角开口612,角开口612与4根角铁62相互焊接;

14、内环65焊接到靠近水动力模型尾部2的环形板61的端面上,且在内环65的内侧焊接;

15、外环7的内壁与内环65的外壁尺寸间隙配合,内环65沿四周均匀排布8个螺纹孔,外环7沿四周均匀排布8个通孔,两者使用平头螺钉连接。

16、可选的,环形板61上有减轻孔611;

17、所述的剑座安装对接板64为厚度10mm的正方形铁板,并有两个螺纹孔641,螺钉穿过螺纹孔641连接双剑与剑座安装对接板64。

18、可选的,艇体壳体11上方设置有五个舱口盖5,五个舱口盖5包括一个第一舱口盖51、两个第二舱口盖52和三个第三舱口盖53;

19、所述五个舱口盖5的俯视投影为正方形或矩形;

20、第一舱口盖51位于转角器8的正上方,设置有一个舱口盖孔511,用于通过垂直轴81的延长轴;

21、两个第二舱口盖52分别位于两个剑座安装对接板64的正上方,每个第二舱口盖52均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块,合并后中间有一个可供剑通过的舱口盖开口521;

22、第三舱口盖53无开口,用以调整水动力模型艇体1的压载,使得水动力模型的重心位于2块剑座安装对接板64之间。

23、可选的,艇体壳体11为采用玻璃钢加工成的等厚度壳体,厚度为5~10mm。

24、可选的,下方有20mm直径的溢水孔。

25、可选的,调整转角器8通过转角器底座9固定在钢骨架6尾部,以转角器8的高度,使水平轴82位于水动力模型艇体1和水动力模型尾部2的中轴线上。

26、可选的,水动力模型尾部2包括:艉舵3;

27、艉舵3为十字舵31或x型舵32。

28、可选的,在艉舵3为十字舵31时,水动力模型尾部2还包括:推进器的导管4。

29、可选的,艉舵3中轴线处设置有供水平轴82的延长轴通过的艉轴孔21。

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水动力模型内部不包含任何电机设备,无需满足水密要求,可靠程度高。水动力模型艉部可更换,有利于实现不同艉舵布局、推进形式的伴流试验对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动力模型艇体(1)、水动力模型尾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骨架(6)还包括:4块环形板(61)、4根角铁(62)、2块正方形环板(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环形板(61)上有减轻孔(6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艇体壳体(11)上方设置有五个舱口盖(5),五个舱口盖(5)包括一个第一舱口盖(51)、两个第二舱口盖(52)和三个第三舱口盖(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艇体壳体(11)为采用玻璃钢加工成的等厚度壳体,厚度为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下方有20mm直径的溢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调整转角器(8)通过转角器底座(9)固定在钢骨架(6)尾部,以转角器(8)的高度,使水平轴(82)位于水动力模型艇体(1)和水动力模型尾部(2)的中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水动力模型尾部(2)包括:艉舵(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在艉舵(3)为十字舵(31)时,水动力模型尾部(2)还包括:推进器的导管(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艉舵(3)中轴线处设置有供水平轴(82)的延长轴通过的艉轴孔(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动力模型艇体(1)、水动力模型尾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骨架(6)还包括:4块环形板(61)、4根角铁(62)、2块正方形环板(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环形板(61)上有减轻孔(6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艇体壳体(11)上方设置有五个舱口盖(5),五个舱口盖(5)包括一个第一舱口盖(51)、两个第二舱口盖(52)和三个第三舱口盖(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伴流试验的水动力模型,其特征在于,艇体壳体(11)为采用玻璃钢加工成的等厚度壳体,厚度为5~1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圣哲高现娇王丽丽江婷王凡范建军全士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