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6537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方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进行进料的落料斗、用于对型砂进行打散进行均匀分布的分散机构和用于对型砂内部铁屑进行吸附的电磁吸附机构,所述处理箱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吸附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型砂复用技术领域。该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通过三组电磁吸附板左右交替式运动,通过升降板的配合,可以不间断的对型砂进行铁屑吸附的同时,能够自动的进行分离,并且筛选效果好,在保证大批量进行分离的同时尽量减免了铁屑的残留,无须额外人工清理,维护简单,从而大大降低型砂中铁屑的残留,提高型砂造型过程的中粘度,降低造型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型砂复用,具体为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型砂铸造,就是通过将型砂压制成特定的模具型腔,通过在模具型腔中倒入液体铸造材料,直至冷却凝固,形成铸件,再将型砂和铸件进行分离,型砂再分离后可以进行后续的回收处理,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资源的开采,通过水冲洗使得型砂与铸件分离,分离速度快,在对型砂进行回收处理时,需要将水分沥干后,对型砂进行烘干、破块,也需要将型砂中夹杂的铁渣进行去除。

2、根据专利号为cn116197352a所述的一种精密铸造型砂自动清理回收装置,在使用时,对于型砂进行铁渣吸附的结构过于复杂,并且需要大量的传动结构,处理效率低的同时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解决了上述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方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进行进料的落料斗、用于对型砂进行打散进行均匀分布的分散机构和用于对型砂内部铁屑进行吸附的电磁吸附机构;

3、电磁吸附机构包括设置在输送带上方的上下贯通设置的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吸附组件,吸附组件包括三段中间通过绝缘条连接的电磁吸附板,所述电磁吸附板与外界电源机构连接进行通断,所述电磁吸附板的表面开设有网格状筛孔对型砂进行筛选,并且在筛选时可以将铁屑留在电磁吸附板的上方进行分离,所述处理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导向轨道,所述电磁吸附板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在导向轨道的表面滑动设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的滑块,所述处理箱的内腔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有两个上下升降位于分散机构落料口下方两侧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开设有与电磁吸附板的表面适配的清扫毛刷,所述升降板设置有两个,且电磁吸附板位于初始位置时,两个所述升降板将电磁吸附板进行三等分,所述处理箱的两侧均设置有通过动力组件驱动在处理箱两侧滑动设置的接料斗,在使用的时候经过分散机构分散后的型砂落入两个升降板之间的电磁吸附板上方,此时中间电磁吸附板处于通电状态,然后通过两侧驱动轮转动,带动滑块在导向轨道上运动,带动电磁吸附板做前后运动,带动电磁吸附板进行前后晃动,将上方型砂从网格状筛孔内抖落到下方输送带进行输送,然后铁屑被吸附在电磁吸附板上方,此时升起一侧的升降板,然后无需停机继续驱动电磁吸附板运动,将未吸附铁屑的电磁吸附板驱动到两个升降板下方,然后将升降板落下进行两侧的阻挡,此时吸附了铁屑的电磁吸附板继续进行晃动,将内部型砂彻底抖落到下方输送带上方之后,此时将接料斗运动到电磁吸附板下方,然后等待中段的电磁吸附板吸附了铁屑需要进行更换时,此时升起另一侧未吸附铁屑处电磁吸附板的升降板,然后带动电磁吸附板朝向另一侧运动,此时将边缘吸附了铁屑的电磁吸附板进行断电,然后铁屑都落入下方的接料斗中进行分离,然后通过升降板下方的清扫毛刷清扫完毕后运动到分散机构下方进行再次吸附,通过三组电磁吸附板左右交替式运动,通过升降板的配合,可以不间断的对型砂进行铁屑吸附的同时,能够自动的进行分离,并且筛选效果好,在保证大批量进行分离的同时尽量见免了铁屑的残留,无须额外人工清理,维护简单,从而大大降低型砂中铁屑的残留,提高型砂造型过程的中粘度,降低造型的难度。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吸附板为多段v型弯折状态,可以增大于型砂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便于型砂滚落对铁屑进行吸附。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驱动机构包括在处理箱内腔转动设置通过电机驱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与滑块表面固定连接的拉绳,所述驱动轮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一组分别分布在两个滑块的两侧,通过两侧驱动轮转动,带动滑块在导向轨道上运动,带动电磁吸附板做前后运动。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分散机构包括设置在落料斗和处理箱之间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分散框架,所述分散框架内腔固定有分散金属格,所述固定框架的内腔转动连接有通过电机进行驱动与分散框架的底部接触的凸轮,通过凸轮带动分散框架上下运动,通过分散金属格将型砂打散之后输送到处理箱内部,进行预处理便于后续的吸附处理。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带顶部两侧设置有挡板,通过挡板防止型砂从两侧泄露。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升降板分别位于两个挡板的正上方,所述电磁吸附板的宽度与输送带的宽度相同,三个电磁吸附板的往复切换式工作保证持续的对输送带进行下料输送。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扫毛刷的末端与绝缘条的顶部抵接,清扫毛刷上半段为硬质高密度刷毛与绝缘条接触进行密封,下端在电磁吸附板接触时可以延伸至网格状筛孔下方进行有效的清扫。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扫毛刷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吸附板多段v型弯折状态适配的凹凸面。

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专利技术,通过三组电磁吸附板左右交替式运动,通过升降板的配合,可以不间断的对型砂进行铁屑吸附的同时,能够自动的进行分离,并且筛选效果好,在保证大批量进行分离的同时尽量减免了铁屑的残留,无须额外人工清理,维护简单,从而大大降低型砂中铁屑的残留,提高型砂造型过程的中粘度,降低造型的难度。

13、2、本专利技术,通过凸轮带动分散框架上下运动,通过分散金属格将型砂打散之后输送到处理箱内部,进行预处理便于后续的吸附处理。

14、3、本专利技术,通过清扫毛刷上半段为硬质高密度刷毛与绝缘条接触进行密封,下端在电磁吸附板接触时可以延伸至网格状筛孔下方进行有效的清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包括输送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上方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进行进料的落料斗(3)、用于对型砂进行打散进行均匀分布的分散机构和用于对型砂内部铁屑进行吸附的电磁吸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吸附板(11)为多段V型弯折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在处理箱(6)内腔转动设置通过电机驱动的驱动轮(14),所述驱动轮(14)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与滑块(9)表面固定连接的拉绳(15),所述驱动轮(14)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一组分别分布在两个滑块(9)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分散机构包括设置在落料斗(3)和处理箱(6)之间的固定框架(4),所述固定框架(4)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分散框架(5),所述分散框架(5)内腔固定有分散金属格(18),所述固定框架(4)的内腔转动连接有通过电机进行驱动与分散框架(5)的底部接触的凸轮(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顶部两侧设置有挡板(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升降板(16)分别位于两个挡板(2)的正上方,所述电磁吸附板(11)的宽度与输送带(1)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毛刷(17)的末端与绝缘条(12)的顶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毛刷(17)的底部设置有与电磁吸附板(11)多段V型弯折状态适配的凹凸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包括输送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上方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进行进料的落料斗(3)、用于对型砂进行打散进行均匀分布的分散机构和用于对型砂内部铁屑进行吸附的电磁吸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吸附板(11)为多段v型弯折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在处理箱(6)内腔转动设置通过电机驱动的驱动轮(14),所述驱动轮(14)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与滑块(9)表面固定连接的拉绳(15),所述驱动轮(14)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一组分别分布在两个滑块(9)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铸造用型砂复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分散机构包括设置在落料斗(3)和处理箱(6)之间的固定框架(4),所述固定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新杨春平葛有胜沈茂林胡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凤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