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填充层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子束焊接钛金属材料与不锈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4014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复合填充层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子束焊接钛金属材料与不锈钢的方法,它属于金属焊接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钛金属材料与不锈钢对接焊接因脆性相生成极易造成焊缝强度低、脆性大的问题。复合填充层的制备方法:将钒粉装入模具中,钒粉、铬粉、镍粉和铜粉混匀后装入模具,冷压成型,真空扩散连接处理。焊接方法:用复合填充层作中间层电子束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中间层,从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两个方面实现了与待焊异种材料的匹配,实现了接头中元素分布的过渡,避免了脆性化合物层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焊接方法获得接头中无脆性相,接头的抗拉强度390MPa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适于航空发动机推力室身部、核工业核燃料处理设备、化工以及医疗设备中钛/钢复合构件的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异种难焊金属电子束连接领域,具体涉及复合填充层的制备方法及其 电子束焊接钛金属材料与不锈钢的方法。
技术介绍
航空航天业的发展对新一代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指标,要求发动机推力室工 作压力和温度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要提高发动机自身的推重比,进一步增强其快捷机动性 能。采用钛合金取代部分钢质体与铜合金相连接用于发动机推力室身部制造,可实现局部 减重1(Γ15%,满足新一代液氧煤油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及高空分导发动机的高性能需求。同 时,逐步在航天动力承载结构中使用钛合金替代部分钢质结构体亦成为今后航天器瘦身减 重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在核动力装置中的核燃料后处理设备、卫星燃料喷注器及姿态推 动控制系统中的部件、电极、电解槽、电镀、反应塔、强酸强碱容器、高尔夫球杆及医疗设备 等也经常用到钛合金与不锈钢的复合构件。对于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焊接,现有工艺主要采 用将钛合金与不锈钢对接后熔化焊焊接而成,由于熔化焊时接头产生大量连续分布的脆性 金属间化合物,焊后极易开裂,很难实现二者连接,而钎焊、扩散焊、摩擦焊接头则在使用中 受到强度、接头形式、使用条件以及生产效率的限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钛金属材料与不锈钢焊接工艺因脆性相生成极易 造成焊后焊缝强度低、脆性大的问题;而提供了复合填充层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子束焊接钛 金属材料与不锈钢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中复合填充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一、向模具中装入厚度为 广3mm的钒粉,然后压制成厚度为0. 3^0. 7mm块;二、再向模具中装入厚度为2飞mm混合粉 末,混合粉末按重量百分比由209Γ45%钒粉、39Γ7%铬粉、2。/Γ5%镍粉和余量的铜粉混勻而 成,所述的钒粉、铬粉、镍粉和铜粉的纯度均在99. 95%以上,然后冷压成型,然后放入真空 加热炉内,在真空度为4X10_3Pa和反应温度为85(T97(TC条件下保温2飞h进行真空扩散 连接处理;制得厚度为1. (Tl. 7mm的复合填充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中间层,从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两个方面实现了与待焊异种材 料的匹配,实现了接头中元素分布的过渡,避免了脆性化合物层形成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焊 缝成形,拓宽了工艺参数阈度,增强了工艺可达性。采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中间层焊接 钛金属材料和不锈钢,得到的接头无脆性相,接头的抗拉强度390MPa以上。本专利技术中复合填充层焊接钛金属材料(钛或钛合金)与不锈钢的方法是通过下述 步骤实现的一、将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复合填充层作为中间层置于钛金属材料与 不锈钢连接面之间,使复合填充层的钒含量高的一侧靠近钛金属材料,用TIG焊点焊固定, 使每个对接面的间隙均小于0. Imm,即得到钛金属材料_复合填充层_不锈钢的待焊件;二、将步骤一得到的待焊件放入丙酮中进行超声波清洗,再酸洗;三、然后用夹具刚性固定 待焊件,然后置于真空电子束焊接真空室内,分两次进行焊接,两次焊接的电子束流作用点 位于复合填充层,第一道焊接的电子束流作用点与复合填充层与钛合金接触面之间距离、 为0. 2 0. 6mm,第一道焊接参数焊接速度为35(T400mm/min、加速电压为5(T60kV、聚焦电 流为240(T2500mA和电子束流为10mA,第二道焊时束流作用点与第一道焊束流作用点距离 、为0. 5 1. 2mm,两道焊的时间间隔在2min以内,第二道焊接参数焊接速度为35(T400mm/ min、加速电压为5(T60kV、聚焦电流为240(T2500mA和电子束流为10mA,即完成了钛金属材 料与不锈钢的焊接。本专利技术方法在钛金属和不锈钢之间加入中间层,从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两个方面 实现了与待焊异种材料的匹配,实现了接头中元素分布的过渡,避免了脆性化合物层形成, 接头的抗拉强度390MPa以上;该方法适用于航空发动机推力室身部、核工业核燃料处理设 备、化工以及医疗设备中钛/钢复合构件及钛合金/钢复合构件的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冷压成形过程示意图;图2是电子束作用位置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 十方法获得近钛侧焊缝区显微组织形貌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十方法获得近钢侧焊缝区 显微组织形貌图;其中1表示压力,2表示模冲,3表示模具,4表示铬粉、镍粉和铜粉的混合 粉体,5表示钒粉,6表示第一次焊接电子束7表示第二次焊接电子束,8表示钛金属材料,9 表示复合填充层,10表示不锈钢。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复合填充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一、向模具中装入厚度为广3mm的钒粉,然后压制成厚度为0. 3^0. 7mm块;二、再向模具中装 入厚度为2 5mm混合粉末(参见图1),混合粉末按重量百分比由20°/Γ45%钒粉、3°/Γ7%铬粉、 29Γ5%镍粉和余量的铜粉混勻而成,所述的钒粉、铬粉、镍粉和铜粉的纯度均在99. 95%以 上,然后冷压成型,然后放入真空加热炉内,在真空度为4X IO-3Pa和反应温度为85(T97(TC 条件下保温2飞h进行真空扩散连接处理;制得厚度为1. (Tl. 7mm的复合填充层。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中间层,从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两个方面实现了与待焊异 种材料的匹配,实现了接头中元素分布的过渡,避免了脆性化合物层形成的同时获得良好 的焊缝成形,拓宽了工艺参数阈度,增强了工艺可达性。采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中间层 焊接钛金属材料和不锈钢,得到的接头无脆性相,接头的抗拉强度390MPa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混合粉 末按重量百分比由30% 40%钒粉、4%飞%铬粉、2. 59Γ4. 5%镍粉和余量的铜粉混勻而成。其 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混合粉末按 重量百分比由30% 40%钒粉、49Γ6%铬粉、2. 59Γ4. 5%镍粉和余量的铜粉混勻而成。其它步 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 述铜粉粒度20(Γ400目。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和二 中所述钒粉粒度均为35CT500目。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 述铬粉粒度35CT500目。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 述镍粉粒度35CT500目。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利用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方法制备的复合填充层焊 接钛金属材料与不锈钢的方法是通过下述步骤实现的一、将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方法制 备的复合填充层作为中间层置于钛金属材料与不锈钢连接面之间,使复合填充层的钒含量 高的一侧靠近钛金属材料,用TIG焊点焊固定,使每个对接面的间隙均小于0. Imm,即得到 钛金属材料_复合填充层_不锈钢的待焊件;二、将步骤一得到的待焊件放入丙酮中进行 超声波清洗,再酸洗;三、然后用夹具刚性固定待焊件,然后置于真空电子束焊接真空室内, 分两次进行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复合填充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填充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一、向模具中装入厚度为1~3mm的钒粉,然后压制成厚度为0.3~0.7mm块;二、再向模具中装入厚度为2~5mm混合粉末,混合粉末按重量百分比由20%~45%钒粉、3%~7%铬粉、2%~5%镍粉和余量的铜粉混匀而成,所述的钒粉、铬粉、镍粉和铜粉的纯度均在99.95%以上,然后冷压成型,然后放入真空加热炉内,在真空度为4×10↑[-3]Pa和反应温度为850~970℃条件下保温2~6h进行真空扩散连接处理;制得厚度为1.0~1.7mm的复合填充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秉刚王廷陈国庆冯吉才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