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3349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8
本技术涉及自卸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顶部装设有平板,所述平板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卡接有驱动电机的转子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架,所述气缸的后端与驱动电机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柱的内侧均装设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顶部安装有料斗。该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动架的转动,同时通过气缸带动驱动电机的运动,从而可使得传动架通过L形支架带动承载台进行向左或向右翻转,方便了对车身的左右两侧进行卸料操作,或通过液压油缸带动主传动杆和副传动杆的运动,从而可推动料斗进行倾斜,使得可对车身的后部进行卸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卸车,具体为一种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


技术介绍

1、矿山自卸车属于非公路自卸车,是在非公路的野外场地,如大型露天矿、水利工程中,用于运输煤矿、沙石的自卸车。在土木工程中,经常与挖掘机、装载机、带式输送机等工程机械联合作业,构成装、运、卸生产线,进行土方、砂石、散料的装卸运输工作,而为了保证一些特殊的矿山开采环境和提升安全性、便捷性,使得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的应用逐渐变多。

2、常见的无人驾驶自卸车在进行使用时,一般均通过内部的无人驾驶模块来控制驱动系统和车斗驱动组件中的电机、气缸等器件,从而实现自动运行、装卸料等操作,但这种方式由于料斗的倾斜方向固定,导致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自卸车只能对定点位置进行卸料,当需要对多个方位进行卸料时,只能控制自卸车进行频繁转向,从而增加了无人驾驶的操作难度,且降低了卸料的速度,使得整个卸料过程非常不便,不能满足自卸车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的左侧装设有无人驾驶模块(2),所述车身(1)的顶部装设有平板(3),所述平板(3)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滑轨(4),所述滑轨(4)的顶部卡接有驱动电机(5),且驱动电机(5)的转子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架(6),所述滑轨(4)的前部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架(7),且支架(7)的后部上侧固定连接有气缸(8),所述气缸(8)的后端与驱动电机(5)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平板(3)的顶部四角均装设有卡接座(10),且卡接座(10)的内部均插接有卡接柱(11),所述卡接柱(11)的内侧均装设有承载台(12),所述承载台(12)的顶部安装有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的左侧装设有无人驾驶模块(2),所述车身(1)的顶部装设有平板(3),所述平板(3)的顶部左侧安装有滑轨(4),所述滑轨(4)的顶部卡接有驱动电机(5),且驱动电机(5)的转子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架(6),所述滑轨(4)的前部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架(7),且支架(7)的后部上侧固定连接有气缸(8),所述气缸(8)的后端与驱动电机(5)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平板(3)的顶部四角均装设有卡接座(10),且卡接座(10)的内部均插接有卡接柱(11),所述卡接柱(11)的内侧均装设有承载台(12),所述承载台(12)的顶部安装有料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12)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l形支架(61),所述l形支架(61)的左侧插设于传动架(6)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3)的底部四角均装设有第一铰接耳(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藏杰勋袁金祥赵耀忠刘强刘跃戚红建李伟王宇飞张洪卫白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