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535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后模板的顶部和底部形成有凸出部,后模板顶部及底部的凸出部上均设有后模板支座,动模板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动模板支座,处于后模板顶部的后模板支座的高度高于处于动模板顶部的动模板支座,处于后模板底部的后模板支座的高度低于处于动模板底部的动模板支座,处于顶部及底部的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之间均连接有前曲肘和后曲肘。本技术在同等机型的基础上,拉高处于顶部的动模板支座和后模板支座的高度,降低处于底部的动模板支座和后模板支座的高度,并通过安装相应长度的前曲肘和后曲肘,可实现开模行程的加长,在保持基本机型的基础上,适应更多的模具,特别适合深桶制品的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机,尤其是指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


技术介绍

1、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的不断进步,塑料制品的不断增加,注塑机的使用越来越多,注塑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

2、中国专利202122937394 .1公开了一种一种应用于注塑机注塑产品质量自动检测系统,由其说明书附图的图1及参考全文可知模具置于固定模板与动板之间,从而将用料打入模具完成注塑。当进行深桶制品或其他长度较长的制品加工时,需要保证动板滑动时具有足够的行程,使得动板与固定模板之间足够的空间,模具才能可放入固定模板与动板。现有的机型,由于不具备相应的开模行程有的难以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旨在增长合模机构中动板滑动的行程,从而扩大动板与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包括后模板、动模板、定模板和拉杆,所述动模板处于后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定模板与拉杆的前端相连接,后模板与拉杆的后端相连接,所述拉杆贯穿动模板,且动模板可沿拉杆发生滑动,所述后模板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凸出部,后模板的底部向下延伸也形成有凸出部,后模板顶部及底部的凸出部上均设有后模板支座,动模板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动模板支座,且处于顶部的动模板支座的高度高于动模板顶面,处于底部的动模板支座的高度低于动模板底面,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相对设置,处于后模板顶部的后模板支座的高度高于处于动模板顶部的动模板支座,处于后模板底部的后模板支座的高度低于处于动模板底部的动模板支座,处于顶部及底部的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之间均连接有前曲肘和后曲肘,所述前曲肘第一端部与动模板支座相铰接,前曲肘第二端部与后曲肘第一端部相铰接,所述后曲肘的第二端部与后模板支座相铰接。

3、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其中:处于上方的所述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之间的前曲肘和后曲肘呈斜向设置,且后曲肘的第二端部高于后曲肘的第一端部,后曲肘的第一端部高于前曲肘的第一端部。

4、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其中:处于下方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之间的前曲肘和后曲肘呈斜向设置,且后曲肘的第二端部低于后曲肘的第一端部,后曲肘的第一端部低于前曲肘的第一端部。

5、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其中:所述前曲肘和后曲肘与水平面之间呈10~30°夹角。

6、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其中:所述后模板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三角板,且三角板朝向动模板,另设有十字头和撑杆,所述十字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三角板前段固定连接,所述撑杆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上端与处于上方的后曲肘相铰接,第一撑杆下端与十字头顶部相铰接,第二撑杆下端与处于下方的后曲肘相铰接,第二撑杆上端与十字头底部相铰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同等机型的基础上,拉高处于顶部的动模板支座和后模板支座的高度,降低处于底部的动模板支座和后模板支座的高度,并通过安装相应长度的前曲肘和后曲肘,可实现开模行程的加长,在保持基本机型的基础上,适应更多的模具,特别适合深桶制品的加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包括后模板、动模板、定模板和拉杆,所述动模板处于后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定模板与拉杆的前端相连接,后模板与拉杆的后端相连接,所述拉杆贯穿动模板,且动模板可沿拉杆发生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凸出部,后模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凸出部,后模板顶部及底部的凸出部上均设有后模板支座,动模板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动模板支座,且处于顶部的动模板支座的高度高于动模板顶面,处于底部的动模板支座的高度低于动模板底面,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相对设置,处于后模板顶部的后模板支座的高度高于处于动模板顶部的动模板支座,处于后模板底部的后模板支座的高度低于处于动模板底部的动模板支座,处于顶部及底部的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之间均连接有前曲肘和后曲肘,所述前曲肘第一端部与动模板支座相铰接,前曲肘第二端部与后曲肘第一端部相铰接,所述后曲肘的第二端部与后模板支座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处于上方的所述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之间的前曲肘和后曲肘呈斜向设置,且后曲肘的第二端部高于后曲肘的第一端部,后曲肘的第一端部高于前曲肘的第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处于下方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之间的前曲肘和后曲肘呈斜向设置,且后曲肘的第二端部低于后曲肘的第一端部,后曲肘的第一端部低于前曲肘的第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曲肘和后曲肘与水平面之间呈10~30°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三角板,且三角板朝向动模板,另设有十字头和撑杆,所述十字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三角板前段固定连接,所述撑杆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上端与处于上方的后曲肘相铰接,第一撑杆下端与十字头顶部相铰接,第二撑杆下端与处于下方的后曲肘相铰接,第二撑杆上端与十字头底部相铰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包括后模板、动模板、定模板和拉杆,所述动模板处于后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定模板与拉杆的前端相连接,后模板与拉杆的后端相连接,所述拉杆贯穿动模板,且动模板可沿拉杆发生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凸出部,后模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凸出部,后模板顶部及底部的凸出部上均设有后模板支座,动模板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动模板支座,且处于顶部的动模板支座的高度高于动模板顶面,处于底部的动模板支座的高度低于动模板底面,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相对设置,处于后模板顶部的后模板支座的高度高于处于动模板顶部的动模板支座,处于后模板底部的后模板支座的高度低于处于动模板底部的动模板支座,处于顶部及底部的后模板支座与动模板支座之间均连接有前曲肘和后曲肘,所述前曲肘第一端部与动模板支座相铰接,前曲肘第二端部与后曲肘第一端部相铰接,所述后曲肘的第二端部与后模板支座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明陈馨陈爱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奔速塑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