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器防尘罩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172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4
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器防尘罩和车辆,转向器防尘罩用于与转向管柱配合,包括:罩体本体,罩体本体设于转向管柱的一端;导向部,导向部连接罩体本体靠近转向管柱的一端,且导向部设有用于密封配合转向管柱的密封件;安装部,安装部连接于罩体本体远离转向管柱的另一端,且安装部设有和车身钣金相卡接的配合凹槽。本技术解决目前转向器防尘罩与车身钣金配合安装难度较大,影响装配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器防尘罩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转向器位于发动机舱内,转向管柱位于驾驶舱内,转向传动轴穿过驾驶舱车身前围过孔连接转向管柱和转向器,在转向传动轴与驾驶舱车身前围过孔连接处设计有防尘罩。汽车转向管柱通过设置的防尘罩能够起到防尘的作用,防止尘土进入汽车转向管柱内而影响汽车转向管柱的使用寿命。目前转向器防尘罩与车身配合为螺栓固定结构,与转向管柱配合为普通过盈结构。

2、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目前转向器防尘罩与车身钣金配合需要螺栓拧紧固定,安装难度较大,且影响生产和装配效率,而且需要螺栓,增加整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目前转向器防尘罩与车身钣金配合安装难度较大,影响装配效率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器防尘罩,用于与转向管柱配合,包括:罩体本体,罩体本体设于转向管柱的一端;导向部,导向部连接罩体本体靠近转向管柱的一端,且导向部设有用于密封配合转向管柱的密封件;安装部,安装部连接于罩体本体远离转向管柱的另一端,且安装部设有和车身钣金相卡接的配合凹槽。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罩体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导向部和安装部,导向部连接罩体本体靠近转向管柱的一端,用于和转向管柱配合连接,导向部的内壁凸起设有至少一个密封件,至少一个密封件和转向管柱接触用于提高密封性,同时提升整车静音性能和防水性能,并且在保证足够的密封性同时降低转动摩擦力,同时也能提升转向器防尘罩刚性防止变形;安装部连接罩体本体远离转向管柱的另一端,用于和车身本金配合连接,安装部的外壁设有和车身钣金相卡接的配合凹槽,配合凹槽用于和车身钣金卡接,安装更加简单容易,且节约装配工时,提升了整车生产效率,降低装配成本,并同时通过车身钣金和和配合凹槽的过盈量起到优异的密封作用。

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安装部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环绕设于安装部靠近罩体本体的一端;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环绕设于安装部远离罩体本体的一端;其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与车身钣金相卡接的配合凹槽。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限位件环绕设于安装部靠近罩体本体的一端,和罩体本体直接连接;第二限位件环绕设于安装部远离罩体本体的一端,转向器防尘罩在与车身钣金装配时,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卡接在车身钣金安装孔的内外侧,用于实现安装部和车身的配合连接,卡接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配合凹槽,通过车身钣金和配合凹槽的过盈量实现安装部和车身钣金的密封。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二限位件的外径大于第一限位件的外径。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二限位件的外径大于第一限位件的外径,使得第二限位件能够被限制拉出车身钣金上的车身钣金安装孔,提高安装部和车身钣金的稳固性。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限位件靠近第二限位件的一侧设有凸起的配合段,配合段由第一限位件的边缘向靠近车身钣金的方向延伸。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第一限位件向下凸起设有配合段,能够减小配合凹槽开口位置的间隙,增加第一限位件与车身钣金的接触面积,加大了第一限位件和车身钣金上表面的贴合度,提高车身钣金和第一限位件缝隙的过盈量,进而提高了配合凹槽和车身钣金的密封效果,同时增加了第一限位件和车身钣金之间的摩擦力。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二限位件靠近第一限位件的一侧设有凹弧面段,凹弧面段由第二限位件的边缘向远离车身钣金的方向延伸。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二限位件靠近第一限位件的一侧设有凹弧面段,凹弧面段和配合段相对设置,避免配合段的存在导致配合凹槽过小,从而导致配合凹槽和车身钣金的装配困难,凹弧面段和配合段配合设置从而限定配合凹槽的开口大小,从而便于配合凹槽和车身钣金的配合连接。

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罩体本体设有褶皱结构,且褶皱结构设于罩体本体靠近安装部的一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罩体本体上设置褶皱结构,对震动进行吸能,使得震动传递给罩体本体的力度减少,减小转向器防尘罩和转向管柱的碰撞力度,进一步提高转向管柱的使用寿命,减小噪音。

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导向部和罩体本体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导向部和罩体本体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能够对罩体本体的移动过程进行缓冲,避免连接处产生较大的应力,有效避免连接处发生折断的情况。

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罩体本体、导向部和安装部为一体成型。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转向器防尘罩为冲压一体成型,制造工艺简单,且提高转向器防尘罩的强度和牢固度,使转向器防尘罩结构更加紧密。

1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转向器防尘罩;转向管柱,转向管柱连接导向部;车身钣金,车身钣金上设置有对应于安装部的车身钣金安装孔。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具有如本技术任一实施例的转向器防尘罩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0、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1、(1)安装部连接罩体本体远离转向管柱的另一端,用于和车身本金配合连接,安装部的外壁设有和车身钣金相卡接的配合凹槽,配合凹槽用于和车身钣金卡接,安装更加简单容易,且节约装配工时,提升了整车生产效率,降低装配成本,并同时通过车身钣金和和配合凹槽的过盈量起到优异的密封作用;

22、(2)转向器防尘罩在与车身钣金装配时,将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卡接在车身钣金安装孔的内外侧,用于实现安装部和车身的配合连接,卡接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23、(3)在第一限位件向下凸起设有配合段,能够减小配合凹槽开口位置的间隙,增加第一限位件与车身钣金的接触面积,加大了第一限位件和车身钣金上表面的贴合度;

24、(4)通过在罩体本体上设置褶皱结构,对震动进行吸能,使得震动传递给罩体本体的力度减少,减小转向器防尘罩和转向管柱的碰撞力度,进一步提高转向管柱的使用寿命,减小噪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器防尘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防尘罩(100)用于与转向管柱(200)配合,所述转向器防尘罩(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防尘罩(100),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防尘罩(100),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防尘罩(100),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防尘罩(100),其特征在于,

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器防尘罩(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防尘罩(100)用于与转向管柱(200)配合,所述转向器防尘罩(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防尘罩(100),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钢何志刚杨松徐国伟徐军营耿亮董树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知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