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座椅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座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9714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座椅及车辆,其中,座椅包括:靠背骨架、坐垫骨架、滑移机构以及第一连接件;坐垫骨架转动连接于靠背骨架;滑移机构连接于坐垫骨架,并用于调节坐垫骨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位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靠背骨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位于靠背骨架朝向车后方向的一侧的车身钣金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件和靠背骨架之间的转动轴线与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之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这样,利用坐垫骨架前移带动靠背骨架向后倾斜,以实现座椅靠背的快速倾倒调整,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无需设置结构复杂的角度调节器来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在保证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座椅靠背的快速倾倒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对于皮卡车型,由于受车身后围结构的限制,使得皮卡车型的后排座椅靠背的后端空间较小,限制了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若要实现座椅靠背向后倾斜,需要先将座椅整体向前移动,给靠背预留出空间,然后利用角度调节机构调节靠背向后倾斜的角度。这个过程中,要使靠背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可能需要多次调节座椅前后位置,操作较为繁琐,而且,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座椅靠背的快速倾倒调整。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包括:

3、靠背骨架;

4、坐垫骨架,转动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

5、滑移机构,连接于所述坐垫骨架,并用于调节所述坐垫骨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位移;

6、以及第一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靠背骨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位于所述靠背骨架朝向车后方向的一侧的车身钣金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靠背骨架之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靠背骨架和所述坐垫骨架之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7、可选地,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坐垫框架和安装支架,所述坐垫框架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支架,所述滑移机构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靠背骨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框架。

8、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坐垫框架之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靠背骨架和所述坐垫框架之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9、可选地,所述坐垫骨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支架,所述坐垫框架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靠背骨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

10、可选地,所述坐垫骨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连接,且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坐垫框架之间的转动轴线、所述靠背骨架和所述坐垫框架之间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支撑杆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座椅还包括锁紧机构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于所述车身钣金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所述锁紧机构设于所述靠背骨架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或分离,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所述第二连接件沿其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

12、可选地,所述靠背骨架和所述坐垫骨架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13、可选地,所述靠背骨架包括靠背框架和第二连接支架,所述靠背框架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靠背框架转动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锁本体和锁钩,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设有锁槽,所述锁钩用于插设于所述锁槽内。

1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的座椅可通过在靠背骨架的例如后侧设置第一连接件,并将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位于座椅后侧的车身钣金,另一端转动连接于靠背骨架,以实现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固定;同时,在坐垫骨架的例如下端设置滑移机构,以方便坐垫骨架前后移动。当需要向后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时,可采用例如拉动坐垫骨架的前端以使坐垫骨架能够在滑移机构的作用下向前移动,而坐垫骨架向前移动会带动靠背骨架的下端向前移动,使得靠背骨架相对于坐垫骨架向后转动,并带动第一连接件向下转动,从而实现靠背骨架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这样,利用坐垫骨架前移带动靠背骨架向后倾斜,以实现座椅靠背的快速倾倒调整,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设置结构复杂的角度调节器来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在保证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座椅靠背的快速倾倒调整。另外,将靠背骨架的例如上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车身钣金转动连接,不仅便于靠背骨架在随坐垫骨架前移的过程中向后转动,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容易进行加工制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骨架(2)包括坐垫框架(21)和安装支架(22),所述坐垫框架(21)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支架(22),所述滑移机构(3)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22),所述靠背骨架(1)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框架(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2)和所述坐垫框架(21)之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靠背骨架(1)和所述坐垫框架(21)之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21)包括框架本体(211)和第一连接支架(212),所述框架本体(211)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与所述安装支架(22)转动连接,且所述靠背骨架(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21)还包括支撑杆(213),所述支撑杆(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连接,且所述安装支架(22)和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之间的转动轴线、所述靠背骨架(1)和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之间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支撑杆(213)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机构(5)和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一连接件(4)远离于所述车身钣金(10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1),所述锁紧机构(5)设于所述靠背骨架(1)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第一端连接或分离,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所述第二连接件(6)沿其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1)和所述坐垫骨架(2)之间通过第一转轴(7)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1)包括靠背框架(11)和第二连接支架(12),所述靠背框架(11)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所述第一转轴(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7)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第一端与所述靠背框架(11)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5)包括相互连接的锁本体(51)和锁钩(52),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第一端设有锁槽(63),所述锁钩(52)用于插设于所述锁槽(63)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骨架(2)包括坐垫框架(21)和安装支架(22),所述坐垫框架(21)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支架(22),所述滑移机构(3)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22),所述靠背骨架(1)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框架(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2)和所述坐垫框架(21)之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靠背骨架(1)和所述坐垫框架(21)之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21)包括框架本体(211)和第一连接支架(212),所述框架本体(211)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与所述安装支架(22)转动连接,且所述靠背骨架(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21)还包括支撑杆(213),所述支撑杆(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连接,且所述安装支架(22)和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之间的转动轴线、所述靠背骨架(1)和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12)之间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支撑杆(213)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机构(5)和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杰何剑闫志刚康保山陈维新
申请(专利权)人:雷达新能源汽车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