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699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油管接头装接、且带润滑机构的装接工作台,包括润滑油盒、设于工作台台面旁侧用于盛放待装接接头的敞口容器,以及设于工作台台面上的油管接头压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盒为底面固定于工作台台面之上,且内部填塞有吸油海绵的闭合容器,且润滑油盒的中腰以上位置设有正对作业人员的润滑油蘸孔,且所述吸油海绵对应于润滑油蘸孔位置形成一凹坑。本发明专利技术装接工作台采用抽屉结构的润滑油盒,有效减少了非使用状态下润滑油接触空气的机会,保持了润滑油纯净的润滑品质,有利于提高油管与接头装接的紧实程度;同时采用挡盖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供了润滑油清洁的又一保障,极大地提高了完成接头装配的油管产品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工装台具,尤其涉及一种带润滑机构的油管接头装接工作台。
技术介绍
在油管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半成品胶管进行长度剪切、内道清洗、接头装配及保护套缠绕等工艺,因而势必会用到一种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来将清洗完成后的半成品胶管两端与接头装配合为一体——接头预植入胶管端部开口内,再用接头压合器对胶管外壁进行高压压合。而一般情况下,金属件的接头在插置于胶管端部开口时,为避免与胶管内壁摩擦产生碎屑污染胶管内腔,通常会在接头插置于胶管端部开口之前作上油处理,增加其与胶管内壁间的润滑性。常规的装接工作台结构相对统一,但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细微差别。如图1所示,该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台面1的旁侧放置有一用于盛放装接原件接头9的敞口容器3,并于工作台台面1上设有油管接头压合器2,该油管接头压合器2由气动压接机21及气压泵22组成。而用于接头9上油的装置为一个随意放置在工作台台面1上的润滑油盒4a,直接敞口放置。偶尔会在润滑油盒4内放置吸油海绵5,以有效控制接头9上油的均匀度及避免过量上油。然而,由于该些润滑油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且油本身极易沾染空气中的尘埃而对上油的接头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接头装配的紧实效果。如图2所示,该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的主要结构与图1所示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在工作台台面1下侧设有相对的两条导槽(未图示),且润滑油盒4b为抽屉结构,滑动插接于工作台台面下侧所设导槽之内,同样,该润滑油盒4b内也填塞设有吸油海绵5,以保证接头上油的均匀性,避免过量上油。使用状态下,作业人员可抽出润滑油盒,对接头进行上油、装接等作业,而当使用完毕后,可由作业人员顺手推入润滑油盒,尽可能减少吸附性较强的润滑油本身沾染到空气中浮动的尘埃。为进一步防止润滑油盒4b过度抽出,发生倾覆的现象,该装接工作台还在台面1上设有自上而下穿透台面、正对润滑油盒4b的锁定螺栓6,该锁定螺栓6设于工作台面1上距台面边缘小于1/2润滑油盒抽出行程之处。然而,以上结构设计油管接头装接工作台,依然无法切实解决润滑油被沾染影响油管装接紧实性能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无论采取何种结构的润滑油盒,接头上油始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蘸油方式,对于批量作业而言,润滑油依旧会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之中,防污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如何拓展思路,从另一角度思考接头上油的方法及装接工作台的结构设计,势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解决润滑油易被污物沾染,影响油管接头装接效果的问题。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包括润滑油盒、设于工作台台面旁侧用于盛放待装接接头的敞口容器,以及设于工作台台面上的油管接头压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盒为底面固定于工作台台面之上,且内部填塞有吸油海绵的闭合容器,且润滑油盒的中腰以上位置设有正对作业人员的润滑油蘸孔,且所述吸油海绵对应于润滑油蘸孔位置形成一凹坑。进一步地,前述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中该润滑油盒表面设有完全覆盖润滑油蘸孔的可开启式挡盖。更进一步地,前述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中该挡盖为覆盖整个润滑油蘸孔的刚性金属片、木片或塑料片,与润滑油盒通过竖直向滑槽相连,所述滑槽自润滑油蘸孔顶缘向上延伸的长度远大于挡盖的高度,呈开口状结构;且其对应于挡盖完全覆盖润滑油蘸孔的位置呈封闭状结构。或者,该挡盖为覆盖整个润滑油蘸孔的柔性聚酯薄膜,固接于润滑油蘸孔上端。进一步地,前述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中该润滑油盒为一体成型的闭合容器,且相对润滑油蘸孔所在水平面以上的任意一侧壁开设有一个用于润滑油直接倾倒添加的张口部;或者相对润滑油蘸孔所在水平面以上的任意一侧壁设有一手动压力阀,所述手动压力阀一端接设有穿过润滑油盒、直接与吸油海绵相接触的软管,而手动压力阀另一端通过软管与润滑油源相连。进一步地,前述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中该润滑油盒包括底端固定的本体容腔及上盖,所述上盖插接于本体容腔内形成密闭容器,且与所述润滑油蘸孔正对位置为镂空状。更进一步地,前述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中该本体容腔相对润滑油蘸孔所在水平面以上的任意一侧壁设有一手动压力阀,所述手动压力阀的一端接设有插接于本体容腔及上盖间空隙、直接与吸油海绵相接触的软管,而手动压力阀另一端通过软管与润滑油源相连。更进一步地,前述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中该上盖设有一个便于提拉插拔上盖的手柄。本专利技术装接工作台的应用,较之于现有技术为油管接头装配效果及工艺效率带来了质的突破,具体表现在:首先,通过水平侧向进给的方式对接头进行上油处理,使得待装接接头能蘸附到更充分的润滑油,避免了润滑油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引起的污染问题;同时采用挡盖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供了润滑油清洁的又一保障,极大地提高了完成接头装配的油管产品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接头装接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另一种接头装接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接头装接工作台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a和图4b是图3中润滑油盒4c的衍生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如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油管接头装接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所示可以看出:该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主要包括设于工作台台面1旁侧用于盛放待装接接头9的敞口容器3,并于工作台台面1上设有油管接头压合器2,该油管接头压合器2由气动压接机21及气压泵22组成(为机电控制领域常规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于现有油管接头装接工作台的结构特征体现在:该装接工作台包含的润滑油盒4c为底面固定于工作台台面1之上,且内部填塞有吸油海绵5的闭合容器,且润滑油盒的中腰以上位置设有正对作业人员的润滑油蘸孔411,且吸油海绵5对应于润滑油蘸孔位置形成一凹坑,以便于提高接头蘸油的完全覆盖率,避免因接头顶压吸油海绵导致仅接头端部蘸油,而接头本体依旧干涩的情况发生。上述概括性介绍了本专利技术油管接头装接工作台的主要结构,其还可进一步具有多元化的优化设计:首先,该润滑油盒4c表面设有完全覆盖润滑油蘸孔411的可开启式挡盖。当然,该挡盖只用作遮挡润滑油蘸孔411的话,其设计必然与本专利技术初衷相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挡盖为可开启式的,其结构形式和工作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具体来看:一方面该挡盖44可以是覆盖整个润滑油蘸孔的刚性金属片、木片或塑料片,与润滑油盒4c通过竖直向滑槽45相连,而该滑槽45自润滑油蘸孔411顶缘向上延伸的长度远大于挡盖44本身的高度,呈开口状结构;且其对应于挡盖完全覆盖润滑油蘸孔的位置则呈封闭状结构(如图4a所示);另一方面该挡盖46可以是覆盖整个润滑油蘸孔411的柔性聚酯薄膜,固接于润滑油蘸孔上端(如图4b所示)。再者,该润滑油盒4c为一体成型的闭合容器,且相对润滑油蘸孔411所在水平面以上的任意一侧壁开设有一个用于润滑油直接倾倒添加的张口部(该种实施方式较为常规,故未图示);或者相对润滑油蘸孔所在水平面以上的任意一侧壁设有一手动压力阀43,所述手动压力阀43一端接设有穿过润滑油盒4c、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

【技术保护点】
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包括润滑油盒、设于工作台台面旁侧用于盛放待装接接头的敞口容器,以及设于工作台台面上的油管接头压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盒为底面固定于工作台台面之上,且内部填塞有吸油海绵的闭合容器,且润滑油盒的中腰以上位置设有正对作业人员的润滑油蘸孔,且所述吸油海绵对应于润滑油蘸孔位置形成一凹坑。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包括润滑油盒、设于工作台台面旁侧用于盛放待装接接头的敞口容器,以及设于工作台台面上的油管接头压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盒为底面固定于工作台台面之上,且内部填塞有吸油海绵的闭合容器,且润滑油盒的中腰以上位置设有正对作业人员的润滑油蘸孔,且所述吸油海绵对应于润滑油蘸孔位置形成一凹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盒表面设有完全覆盖润滑油蘸孔的可开启式挡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盖为覆盖整个润滑油蘸孔的刚性金属片、木片或塑料片,与润滑油盒通过竖直向滑槽相连,所述滑槽自润滑油蘸孔顶缘向上延伸的长度远大于挡盖的高度,呈开口状结构;且其对应于挡盖完全覆盖润滑油蘸孔的位置呈封闭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盖为覆盖整个润滑油蘸孔的柔性聚酯薄膜,固接于润滑油蘸孔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管接头的装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盒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峰冯岩
申请(专利权)人:玛努利液压器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