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568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包括前端座、后端座以及设置在前端座与后端座之间的电连接本体,所述电连接本体包括:一电路板体;至少一个电性连接在电路板体上的连接端子;与至少一个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与线缆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穿出至后端座外部;其中,所述后端座包括第一外壳、连接架、第二外壳,所述连接架套设在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外壳通过连接架与第二外壳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外壳与前端座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密封管体,所述密封管体具有弹性且内部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密封圈体,所述密封圈体用以包覆在线缆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大电流充电,降低生产成本,便于装配以及检修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均需要使用到充电插座结构配合充电枪进行充电,设计合理的充电插座能提供电池所需的充电功率,缩短充电时间,从而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2、目前的充电座结构如专利号cn201810780070.1中公开的汽车充电座,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的绝缘卡板、插接管以及导电端子;绝缘卡板上设有带圆弧面的插孔,插孔沿所述圆弧面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绝缘卡板的上下两侧,绝缘卡板上还设有贯穿所述插孔的侧壁从而连通其内外两侧的缺口,缺口用于将所述插接管装设到所述插孔内;插接管的轴向长度大于绝缘卡板的厚度以使其安装后凸出于所述绝缘卡板的上下两侧,插接管设有与所述圆弧面相匹配的外周面,插接管还设有贯穿其侧壁以连通其内外两侧的开口,开口与缺口的开口方向相对应以使能从开口处将导电部件装入到所述插接管的内部。但是,随着充电需求的提升,以及国标gb/t 2023.4 2023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标准的发布,目前的插座的功率已经难以满足现有的充电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大功率的超级充电插座,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的快速充电的充电插座。

2、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包括前端座、后端座以及设置在前端座与后端座之间的电连接本体,所述电连接本体包括:

3、一电路板体;

4、至少一个电性连接在电路板体上的连接端子;

5、与至少一个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与线缆电性连接,所述线缆穿出至后端座外部;

6、其中,所述后端座包括第一外壳、连接架、第二外壳,所述连接架套设在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外壳通过连接架与第二外壳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外壳与前端座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密封管体,所述密封管体具有弹性且内部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多个密封圈体,所述密封圈体用以包覆在线缆外侧。

7、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连接一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所述翻边贴合在连接架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翻边与第二外壳的端面贴合接触。

8、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中相连接的两个端面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外壳的上端往下端方向逐渐扩大,所述第二外壳的上端往下端方向逐渐缩小。

9、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外壳背离第一外壳一端向上凸起并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第一外壳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用以容纳电连接本体,所述容纳空间上端设置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以容纳部分转接组件。

10、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条以及固定支架,所述转接条呈l形,所述转接条一端与一个连接端子通过锁紧件相连接,所述转接条另一端与一个线缆通过锁紧件相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盖设在转接条上并将其中一个锁紧件围绕在内。

11、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左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框,所述第一卡接框夹持在转接条一端,所述基板下方设置有第二卡接框,所述第二卡接框夹持在转接条另一端,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基板,一个所述锁紧件穿出基板并位于定位环内,所述锁紧件在定位环内无法转动,所述定位环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内侧凸出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位于锁紧件上方。

12、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本体还包括温度传感组件,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导热硅胶、低压连接器以及连接器母端,所述电路板体上集成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硅胶包覆在温度传感器以及连接端子上,所述低压连接器与电路板体相连接,所述连接器母端与低压连接器相连接,所述导热硅胶将连接端子的热量传递至温度传感器,所述电路板体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传递至低压连接器,并通过连接器母端穿纸至车载集成电路系统。

13、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座内设置有多个安装管体,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安装管体内,所述安装管体下方设置有排水槽,所述连接端子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前端座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漏水孔与排水槽相连通,所述排水孔与排水槽相连通。通过漏水孔、排水槽以及排水孔的配合,当充电环境在雨天有部分水渗入时能及时排出,以免产生安全隐患。

14、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条为铜排。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前端座上还设置有一电子锁。

16、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大电流充电,减少汽车的充电时间。

17、本专利技术通过软性铜排对刚性的端子与线缆进行连接,可进行一定的尺寸调整,安装更为灵活,同时通过固定支架的结构,可实现对铜排的固定,防止螺栓松动,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18、本专利技术通过后端座的结构设计,采用橡胶材质的第一外壳与塑料材质的第二外壳的配合以及密封管体的结构,可实现对线缆的有效密封连接,无需外设o形密封圈进行密封,便于装配。

19、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倾斜连接的结构,有效利用内部空间,便于容纳其他组件,同时倾斜结构可提高连接面强度,通过翻边结构提高密封效果。

20、本专利技术通过温度传感组件的设计,可准确有效的获取连接端子的温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包括前端座(10)、后端座(20)以及设置在前端座(10)与后端座(20)之间的电连接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本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1)与第二外壳(23)相连接一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213),所述翻边(213)贴合在连接架(22)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翻边(213)与第二外壳(23)的端面贴合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1)与第二外壳(23)中相连接的两个端面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外壳(21)的上端往下端方向逐渐扩大,所述第二外壳(23)的上端往下端方向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3)背离第一外壳(21)一端向上凸起并形成容纳空间(231),所述容纳空间(231)与第一外壳(21)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231)用以容纳电连接本体,所述容纳空间(231)上端设置有一限位块(233),所述限位块(233)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槽(234),所述限位槽(234)用以容纳部分转接组件(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50)包括转接条(51)以及固定支架(52),所述转接条(51)呈L形,所述转接条(51)一端与一个连接端子(40)通过锁紧件(53)相连接,所述转接条(51)另一端与一个线缆(100)通过锁紧件(53)相连接,所述固定支架(52)盖设在转接条(51)上并将其中一个锁紧件(53)围绕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52)包括基板(521),所述基板(521)左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框(522),所述第一卡接框(522)夹持在转接条(51)一端,所述基板(521)下方设置有第二卡接框(523),所述第二卡接框(523)夹持在转接条(51)另一端,所述基板(521)上设置有定位环(524),所述定位环(524)内设置有通孔(525),所述通孔(525)贯穿基板(521),一个所述锁紧件(53)穿出基板(521)并位于定位环(524)内,所述锁紧件(53)在定位环(524)内无法转动,所述定位环(524)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内侧凸出的定位条(526),所述定位条(526)位于锁紧件(53)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本体还包括温度传感组件,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导热硅胶(63)、低压连接器(61)以及连接器母端(62),所述电路板体(30)上集成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硅胶(63)包覆在温度传感器以及连接端子(40)上,所述低压连接器(61)与电路板体(30)相连接,所述连接器母端(62)与低压连接器(61)相连接,所述导热硅胶(63)将连接端子(40)的热量传递至温度传感器,所述电路板体(30)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传递至低压连接器(61),并通过连接器母端(62)穿纸至车载集成电路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座(10)内设置有多个安装管体(11),所述连接端子(40)设置在安装管体(11)内,所述安装管体(11)下方设置有排水槽,所述连接端子(40)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前端座(10)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漏水孔与排水槽相连通,所述排水孔与排水槽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条(51)为铜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座(10)上还设置有一电子锁(7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包括前端座(10)、后端座(20)以及设置在前端座(10)与后端座(20)之间的电连接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本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1)与第二外壳(23)相连接一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213),所述翻边(213)贴合在连接架(22)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翻边(213)与第二外壳(23)的端面贴合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1)与第二外壳(23)中相连接的两个端面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外壳(21)的上端往下端方向逐渐扩大,所述第二外壳(23)的上端往下端方向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3)背离第一外壳(21)一端向上凸起并形成容纳空间(231),所述容纳空间(231)与第一外壳(21)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231)用以容纳电连接本体,所述容纳空间(231)上端设置有一限位块(233),所述限位块(233)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槽(234),所述限位槽(234)用以容纳部分转接组件(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50)包括转接条(51)以及固定支架(52),所述转接条(51)呈l形,所述转接条(51)一端与一个连接端子(40)通过锁紧件(53)相连接,所述转接条(51)另一端与一个线缆(100)通过锁紧件(53)相连接,所述固定支架(52)盖设在转接条(51)上并将其中一个锁紧件(53)围绕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52)包括基板(521),所述基板(521)左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框(522),所述第一卡接框(5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天益沈高阳白淳予雷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毅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