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制造技术_技高网

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564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包括前端盖、直流输出模组和交流输出模组,所述直流输出模组部分地内接于所述前端盖;所述交流输出模组部分地内接于所述前端盖;所述交流输出模组包括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和至少一个交流输出端子,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连接有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具有至少一个电路板通孔,每个所述电路板通孔分别具有通孔壁,每个所述交流输出端子分别内接于对应的所述电路板通孔,每个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与对应的所述通孔壁之间具有预设的电气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有益效果在于,在同一个充电座同时提供直流输出和交流输出,提升充电座的集成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


技术介绍

1、公开号为cn117060171a,主题名称为一种充电座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ipc分类号为h01r13/66、h01r13/02、h05k7/20、b60l53/16,其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充电座,包括前端座、后端座以及设置在前端座与后端座之间的电连接本体,所述电连接本体包括:一电路板体;一集成设置在电路板体上的低压连接器件,所述低压连接器件具有一输出接口;至少一个电性连接在电路板体上的低压信号端子;至少一个电性连接在电路板体上的dc端子与pe端子;其中,所述电路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电路板体且接近第一开孔的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开孔内设置有导热硅胶层,所述导热硅胶层延伸至电路板体并将温度传感器包覆,所述dc端子穿过第一开孔且与导热硅胶层相接触。本专利技术采用可极大的简化装配工作,同时简化装配结构,更好的检测温度,提供更为合理以及长寿命的充电座结构”。

2、然而,以上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仅涉及到直流输出(dc),事实上在车充应用领域,交直流输出普遍存在,仅有直流输出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

2、本申请公开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主要目的在于,在同一个充电座同时提供直流输出和交流输出,提升充电座的集成度。

3、本申请公开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另一目的在于,适配于800伏乃至更高电压等级的高压器件国家标准,在交流输出端子与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之间设置充分距离的电气间隙。

4、本申请公开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另一目的在于,在交流输出端子与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充分利用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的绝缘且导热能力,使得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实时、灵敏、准确地感知交流输出端子的实际温度和温度变化。

5、本申请公开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另一目的在于,集中设置低压连接器,规范和简化低压线束。

6、本申请公开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另一目的在于,备品多种颜色的密封圈,每个颜色的密封圈具有不同的规格并且匹配相应规格的输出线缆。不同颜色的密封圈,便于相关人员直观且准确地辨识密封圈,在生产过程中避免错装、漏装,同时也便于与输出线缆的规格二次交叉校验。

7、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包括:

8、前端盖;

9、直流输出模组,所述直流输出模组部分地内接于所述前端盖;

10、交流输出模组,所述交流输出模组部分地内接于所述前端盖;

11、所述交流输出模组包括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和至少一个交流输出端子,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连接有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具有至少一个电路板通孔,每个所述电路板通孔分别具有通孔壁,每个所述交流输出端子分别内接于对应的所述电路板通孔,每个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与对应的所述通孔壁之间具有预设的电气间隙。

12、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气间隙具体实施为:位于相同截面的所述通孔壁与截面中心之间距离,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的外表面与截面中心之间距离的差值。

13、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交流输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用于填充所述电气间隙,使得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与其中一个的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相互接触并且紧密贴合。

14、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交流输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位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之间,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的外表面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紧配合,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的内表面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的外表面紧配合,使得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与其中一个的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相互接触并且紧密贴合。

15、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交流输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位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之间,使得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与其中一个的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相互接触并且紧密贴合。

16、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连接有低压连接器,所述低压连接器位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的同侧。

17、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低压连接器具有低压连接器本体和多个pin针,每个所述pin针同时贯穿于所述低压连接器本体和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

18、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为3个。

19、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为2个。

20、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有益效果在于:

21、其一,在同一个充电座同时提供直流输出和交流输出,提升充电座的集成度。

22、其二,适配于800伏乃至更高电压等级的高压器件国家标准,在交流输出端子与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之间设置充分距离的电气间隙。

23、其三,在交流输出端子与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充分利用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的绝缘且导热能力,使得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实时、灵敏、准确地感知交流输出端子的实际温度和温度变化。

24、其四,集中设置低压连接器,规范和简化低压线束。

25、其五,备品多种颜色的密封圈,每个颜色的密封圈具有不同的规格并且匹配相应规格的输出线缆。不同颜色的密封圈,便于相关人员直观且准确地辨识密封圈,在生产过程中避免错装、漏装,同时也便于与输出线缆的规格二次交叉校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间隙具体实施为:位于相同截面的所述通孔壁与截面中心之间距离,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的外表面与截面中心之间距离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用于填充所述电气间隙,使得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与其中一个的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相互接触并且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位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之间,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的外表面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紧配合,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的内表面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的外表面紧配合,使得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与其中一个的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相互接触并且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位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之间,使得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与其中一个的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相互接触并且紧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连接有低压连接器,所述低压连接器位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的同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连接器具有低压连接器本体和多个PIN针,每个所述PIN针同时贯穿于所述低压连接器本体和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为3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为2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间隙具体实施为:位于相同截面的所述通孔壁与截面中心之间距离,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的外表面与截面中心之间距离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用于填充所述电气间隙,使得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与其中一个的所述交流输出模组温度传感器相互接触并且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集成式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位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之间,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的外表面与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电路板紧配合,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的内表面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子的外表面紧配合,使得所述交流输出模组硅橡胶件与其中一个的所述交流输出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淳予雷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毅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