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航天器调姿用永磁动量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03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航天器调姿用永磁动量球,包括定子、转子和支撑结构,定子具有球形空腔,在球形空腔的六个顶点位置处利用极轭安装线圈,形成用于容置转子的球形内腔;转子设置在球形内腔中,具有一对呈盘状的导磁桥,各导磁桥外环面上呈径向对称设置一对极性相反的永磁体,永磁体沿球形内腔的径向为充磁方向;支撑结构为“T”形杆,“T”形杆中竖杆的上端利用轴承单端转动支撑在定子的梁构件上,实现转子的自旋运动;一对导磁桥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横杆的两端,实现转子的翻转运动;通过改变线圈电流实现永磁动量球的自旋与翻转运动进而实现动量交换,调整航天器姿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功率密度高、输出转矩大、转速高且可调且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量球,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型航天器调姿用永磁动量球


技术介绍

1、随着航天飞行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小型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影响航天器小型化一大问题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复杂性。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是用于防止航天器发生翻转,及时调整航天器姿态的重要子系统。根据运行原理,目前的姿态控制系统主要可以分为质量排出式以及动量交换式两种。质量排出式控制系统通过排出高速气体来产生推动力以驱动姿态变化。该方法可以产生大推力但控制精度较低,而且由于需要持续的燃料供应,使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短期飞行的航天器或载人飞船。相比之下,动量交换式控制系统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通过改变控制系统内旋转执行器的角动量来调整航天器本体的姿态,该方法控制精度较高,但输出转矩比较小,其可以由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能,适用于长期飞行的小型航天器的姿态控制;相比于质量排出式控制,该方法只能使航天器本体绕其质心旋转改变其姿态,而不能使其平移运动。

2、目前航天器中常用的角动量交换执行器主要是控制力矩陀螺和飞轮。控制力矩陀螺以固定速度旋转,通过改变其旋转轴的方向从而可以改变其输出转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航天器调姿用永磁动量球,其特征是包括定子、转子和支撑结构;所述定子具有球形空腔,在球形空腔的六个顶点位置处利用极轭安装线圈,形成用于容置转子的球形内腔;所述转子设置在球形内腔中,转子具有一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呈盘状的导磁桥,各导磁桥外环面上呈径向对称设置一对极性相反的永磁体,永磁体沿球形内腔的径向为充磁方向;所述支撑结构为“T”形杆,“T”形杆中竖杆的上端利用轴承单端转动支撑在定子的梁构件上;一对导磁桥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横杆的两端,使转子能够在球形内腔中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航天器调姿用永磁动量球,其特征是:所述定子是由各道梁构件搭建成的具有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航天器调姿用永磁动量球,其特征是包括定子、转子和支撑结构;所述定子具有球形空腔,在球形空腔的六个顶点位置处利用极轭安装线圈,形成用于容置转子的球形内腔;所述转子设置在球形内腔中,转子具有一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呈盘状的导磁桥,各导磁桥外环面上呈径向对称设置一对极性相反的永磁体,永磁体沿球形内腔的径向为充磁方向;所述支撑结构为“t”形杆,“t”形杆中竖杆的上端利用轴承单端转动支撑在定子的梁构件上;一对导磁桥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横杆的两端,使转子能够在球形内腔中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航天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希文方兆炜周睿王群京李国丽张荣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