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换热组件和单晶硅棒拉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388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组件和单晶硅棒拉制装置。所述换热器具体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单晶硅棒穿设的拉晶通道;其中,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朝向中心延伸的传热件,所述传热件在所述单晶硅棒通过时至少部分与所述单晶硅棒接触,以传导所述单晶硅棒的热量;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环状本体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单晶硅棒的热量通过接触式传导的方式快速传导至环状本体,并通过环状本体和出水管将热量传导至单晶硅棒拉制装置的外部,以提高单晶硅棒的纵向温度梯度和晶体生长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光伏,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换热组件和单晶硅棒拉制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光伏发电作为绿色能源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的一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单晶硅片作为光伏发电的一种基础材料,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单晶硅片通常由单晶硅棒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单晶硅棒则可以由硅料生长拉制而成。

2、目前,为了降低单晶硅棒的生产成本,单晶硅棒制造业朝着大热场、大装料、大尺寸及高拉速方向发展。其中,降低单晶硅棒拉制生产成本并提高拉制速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晶体生长速度。为了提高晶体生长速度现有常规方法是通过在热屏内胆附近设计一个水冷换热器,通过辐射传热方式将结晶时释放的潜热能量辐射至水冷换热器内壁带出炉外,从而提高晶棒纵向温度梯度并提高长晶速率。但是,现有的换热器以辐射方式带走晶棒的热量效率不高,对晶棒纵向温度梯度的提高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组件和单晶硅棒拉制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单晶硅棒穿设的拉晶通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置第一凹槽,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所述传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或者,所述传热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单晶硅棒穿设的拉晶通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置第一凹槽,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所述传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或者,所述传热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的中间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传热件的两端分别朝向拉晶通道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包括环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围合形成第一水冷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为环状,所述出水管为环状,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间隔且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内侧设置沿所述冷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凹槽,所述传热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包括槽底以及连接在所述槽底上的两个槽壁,所述传热件的一端嵌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永飞马少林邓浩李侨豆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