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换热器、换热组件和单晶硅棒拉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换热器、换热组件和单晶硅棒拉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3886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组件和单晶硅棒拉制装置。所述换热器具体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单晶硅棒穿设的拉晶通道;其中,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朝向中心延伸的传热件,所述传热件在所述单晶硅棒通过时至少部分与所述单晶硅棒接触,以传导所述单晶硅棒的热量;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环状本体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单晶硅棒的热量通过接触式传导的方式快速传导至环状本体,并通过环状本体和出水管将热量传导至单晶硅棒拉制装置的外部,以提高单晶硅棒的纵向温度梯度和晶体生长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光伏,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换热组件和单晶硅棒拉制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光伏发电作为绿色能源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的一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单晶硅片作为光伏发电的一种基础材料,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单晶硅片通常由单晶硅棒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单晶硅棒则可以由硅料生长拉制而成。

2、目前,为了降低单晶硅棒的生产成本,单晶硅棒制造业朝着大热场、大装料、大尺寸及高拉速方向发展。其中,降低单晶硅棒拉制生产成本并提高拉制速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晶体生长速度。为了提高晶体生长速度现有常规方法是通过在热屏内胆附近设计一个水冷换热器,通过辐射传热方式将结晶时释放的潜热能量辐射至水冷换热器内壁带出炉外,从而提高晶棒纵向温度梯度并提高长晶速率。但是,现有的换热器以辐射方式带走晶棒的热量效率不高,对晶棒纵向温度梯度的提高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组件和单晶硅棒拉制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单晶硅棒穿设的拉晶通道;其中,

4、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朝向中心延伸的传热件,所述传热件在所述单晶硅棒通过时至少部分与所述单晶硅棒接触,以传导所述单晶硅棒的热量;

5、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环状本体连接

6、可选地,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置第一凹槽,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所述传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过盈配合。

7、可选地,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

8、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传热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凹槽;

9、所述第一固定板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10、可选地,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或者,所述传热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11、可选地,所述传热件的中间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传热件的两端分别朝向拉晶通道延伸;

12、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固定板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以将所述传热件的中间部分压合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一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以将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14、可选地,所述环状本体包括环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围合形成第一水冷通道;

15、所述第一水冷通道在所述壳体内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第一水冷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冷通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16、可选地,所述进水管为环状,所述出水管为环状,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间隔且同轴设置;

17、所述环状本体包括多个冷却管,每个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以使所述冷却管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多个冷却管围合形成所述拉晶通道;

18、其中,所述冷却管朝向所述拉晶通道的一侧为内侧,所述内侧设置有多个所述传热件,所述传热件朝向所述拉晶通道的中心延伸,所述传热件在所述单晶硅棒通过时至少部分与所述单晶硅棒接触,以将所述单晶硅棒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却管。

19、可选地,所述冷却管的内侧设置沿所述冷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凹槽,所述传热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20、可选地,所述第四凹槽包括槽底以及连接在所述槽底上的两个槽壁,所述传热件的一端嵌设于所述两个槽壁之间,所述传热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拉晶通道延伸;

21、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两个槽壁连接,以通过所述两个槽壁夹持所述传热件。

22、可选地,所述传热件的中间部分嵌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传热件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拉晶通道延伸;

23、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固定板和第四紧固件,所述第三固定板嵌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以将所述传热件的中间部分压合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四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冷却管连接,以将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冷却管。

24、可选地,所述冷却管上,远离所述拉晶通道的一侧为外侧,所述外侧与所述内侧之间两个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传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传热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拉晶通道延伸;

25、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四固定板和第五紧固件,所述第四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传热件上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五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第四固定板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以将传热件夹持在所述第四固定板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26、可选地,所述第四固定板包括贴合板以及与所述贴合板连接的抵持板,所述贴合板和所述抵持板呈预设夹角设置;其中,

27、所述贴合板设置于所述传热件上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且通过所述第五紧固件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抵持板靠近所述冷却管的外侧且抵持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抵持板、所述贴合板以及所述第一侧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传热件一端的空间。

28、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有第五凹槽;

29、所述传热件的中间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五凹槽连接,所述传热件的两端朝向所述拉晶通道延伸;

30、所述卡接件的第五凹槽卡接在所述冷却管外,以使得所述第五凹槽内的所述传热件与所述冷却管贴合。

31、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六紧固件,所述第六紧固件分别与所述卡接件和所述冷却管连接,以将所述卡接件连接在所述冷却管上。

32、可选地,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出水管的第一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沿所述进水管的周向依次间隔布局;

33、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多个第二开口沿所述出水管的周向依次间隔布局,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

34、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口连接。

35、可选地,所述传热件的材质包括:碳纤维、石墨烯纤维、金属纤维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混合。

36、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热屏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热屏套设在所述换热器外。

37、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单晶硅棒拉制装置,所述单晶硅棒拉制装置包括:上述换热组件

38、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换热器的环状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朝向中心延伸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单晶硅棒穿设的拉晶通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置第一凹槽,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所述传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或者,所述传热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的中间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传热件的两端分别朝向拉晶通道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包括环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围合形成第一水冷通道;</p>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为环状,所述出水管为环状,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间隔且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内侧设置沿所述冷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凹槽,所述传热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包括槽底以及连接在所述槽底上的两个槽壁,所述传热件的一端嵌设于所述两个槽壁之间,所述传热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拉晶通道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的中间部分嵌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传热件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拉晶通道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上,远离所述拉晶通道的一侧为外侧,所述外侧与所述内侧之间两个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传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传热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拉晶通道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固定板包括贴合板以及与所述贴合板连接的抵持板,所述贴合板和所述抵持板呈预设夹角设置;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有第五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六紧固件,所述第六紧固件分别与所述卡接件和所述冷却管连接,以将所述卡接件连接在所述冷却管上。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出水管的第一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沿所述进水管的周向依次间隔布局;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的材质包括:碳纤维、石墨烯纤维、金属纤维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混合。

18.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热屏以及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热屏套设在所述换热器外。

19.一种单晶硅棒拉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硅棒拉制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单晶硅棒穿设的拉晶通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置第一凹槽,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所述传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的一端通过导热胶层粘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或者,所述传热件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件的中间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传热件的两端分别朝向拉晶通道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导热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包括环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围合形成第一水冷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为环状,所述出水管为环状,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间隔且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内侧设置沿所述冷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凹槽,所述传热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包括槽底以及连接在所述槽底上的两个槽壁,所述传热件的一端嵌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永飞马少林邓浩李侨豆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