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292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池夹持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与底座之间设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底部均与底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输出端均与安装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输送机构,在启动第一步进电机后,可以通过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对装置顶部的电机进行输送,且通过驱动第一电机反向旋转,可以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产生差速,在必要时可以使装置顶部的电池旋转,从而避免夹持机构在夹持时覆盖住电池表面的接口,进而影响后续对电池的检测,且输送机构只需要一个电机便可以驱动,方便后续对输送机构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夹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应用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由很多零部件组成,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电池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输送装置和夹持装置完成对电池输送和定位,从而方便后续对电池进行检测。

2、公开号为cn11157312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多个等距分布并通过第一传送带传动连接的第一输送辊,且第一支座底部的左前端固定安装有输出轴通过皮带与位于第一支座内表面最左端的第一输送辊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

3、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4、1、上述专利通过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对电池进行输送时均无法对其输送中的电池进行转向,从而在夹持结构对不同型号的电池进行夹持时,会存在夹持结构覆盖电池表面接口的情况,从而影响后续对电池的检测;

5、2、上述专利通过夹持机构可以对不同大小的电池进行夹持,但是上述专利中的电池底部没有支撑结构,因此其上述专利中的电池需要完全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与电池之间的摩擦力对电池进行固定,因此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需要较大的出力才能对电池进行夹持固定,进而会存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压力过大损坏电池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p>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对电池进行输送时均无法对其输送中的电池进行转向,从而在夹持结构对不同型号的电池进行夹持时,会存在夹持结构覆盖电池表面接口的情况,从而影响后续对电池的检测,以及上述专利中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需要较大的出力才能对电池进行夹持固定,进而会存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压力过大损坏电池的情况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与底座之间设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底部均与底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输出端均与安装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内部设有用于对电池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

3、所述安装框底部设有用于对电池进行夹持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对不同尺寸电池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件,以及用于对夹持部件夹持状态进行调节的切换部件;

4、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用于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

5、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辊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端部均与安装框内壁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辊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端部均与安装框内壁另一侧转动连接;

6、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之间套设有第一输送带,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之间套设有第二输送带;

7、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侧壁与安装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传动辊固定连接;

8、所述第一传动辊与第二传动辊之间设有用于控制第一传动辊与第二传动辊之间动力传动或断开的的离合结构;

9、通过启动第一步进电机可以带动其中一个第一传动辊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一传动辊之间的第一输送带转动。

10、优选的,所述离合结构包括传动杆和传动环,所述传动杆端部与第一传动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环侧壁与第二传动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端部转动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端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端部与传动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卡齿数量设为两个;所述传动环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均与卡齿相匹配;

11、当第一传动辊调动传动杆正向旋转时,传动杆会通过端部的两个卡齿与传动环内壁的卡槽的卡合,从而带动传动环以及其中一个第二传动杆旋转,进而带动套设置在两个第二传动杆之间的第二输送带转动,此时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同步旋转,从而可以带动放置在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的电池进行移动;

12、当第一传动辊调动传动杆反向向旋转时,传动杆端部的两个卡齿再被带动旋转时,卡齿会发生偏转,并与传动环内壁的卡槽错开,因此不会带动传动环和第二传动杆辊旋转,此时放置在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的电池,因为只有第一输送带旋转,因此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会形成差速,因此会带动电池旋转,进而使后续的夹持机构可以根据电池的型号对电池的不同面进行夹持,从而避免电池的接口被阻挡,且上述结构只需要一个电机进行驱动,从而方便对其进行维护。

13、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和安装壳,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

14、所述安装壳设置于固定框顶部,所述安装壳底部固定连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与电动推杆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壳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安装壳内部滑动设置有两个调节框,两个所述调节框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两个所述调节框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安装壳中部贯穿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安装壳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周滑动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两个齿条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底部与第二步进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切换部件包括第一主动摩擦环、第一被动摩擦环、第二主动摩擦环和第二被动摩擦环,所述第一主动摩擦环底部与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被动摩擦环顶部与安装壳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摩擦环和第一被动摩擦环相对应;

16、所述第二主动摩擦环内周与转动杆外周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被动摩擦环底部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动摩擦环与第二被动摩擦环相对应;

17、通过启动第二步进电机伸出,会带动固定框向上移动,此时固定框顶部的第一主动摩擦环会与安装壳底部的第一被动摩擦环相抵,从而使固定框与安装壳之间相对固定,此时通过启动第二步进电机电机可以带动转动杆以及驱动齿轮进行旋转,同时驱动齿轮会分别带动两个齿条以及两个调节框移动,进而对两个夹持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不同大小的电池进行夹持并固定;

18、通过启动第二带动推杆收缩,会带动固定框向下移动,此时固定框内部的第二步进电机所连接的转动杆顶部会带动第二主动摩擦环向下移动,此时第二主动摩擦环会与第二从动摩擦环相抵,从而使转动杆与安装壳之间相对固定,此时通过启动第二步进电机可以带动安装壳旋转,进而可以被夹持的电池旋转,从而可以方便对电池表面不同面的接口进行检测。

19、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结构和可调支撑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移动轮,所述移动轮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移动轮分别设置于底座底部四角;

20、装置通过底座底部的四个移动轮与地面接触后,可以方便将装置移动至输送电池的流水线上。

21、优选的,所述可调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底部与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安装框(11),所述安装框(11)与底座(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2),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底部均与底座(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输出端均与安装框(1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11)内部设有用于对电池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传动辊(21)、第二传动辊(22)和第一步进电机(23),所述第一传动辊(21)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21)端部均与安装框(11)内壁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辊(22)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22)端部均与安装框(11)内壁另一侧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结构(26)包括传动杆(261)和传动环(262),所述传动杆(261)端部与第一传动辊(21)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环(262)侧壁与第二传动辊(22)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261)端部转动设置有卡齿(263),所述卡齿(263)端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片(264),所述弹性片(264)端部与传动杆(261)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卡齿(263)数量设为两个;所述传动环(262)内壁开设有卡槽(265),所述卡槽(265)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265)均与卡齿(263)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31)包括第二电动推杆(311)和安装壳(312),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11)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1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13),所述固定框(313)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3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32)包括第一主动摩擦环(321)、第一被动摩擦环(322)、第二主动摩擦环(323)和第二被动摩擦环(324),所述第一主动摩擦环(321)底部与固定框(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被动摩擦环(322)顶部与安装壳(31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摩擦环(321)和第一被动摩擦环(322)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移动结构(41)和可调支撑结构(42),所述移动结构(41)包括移动轮(411),所述移动轮(411)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移动轮(411)分别设置于底座(1)底部四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撑结构(42)包括连接框(421),所述连接框(421)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421)设为倒U形,所述连接框(421)侧壁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422),所述转轴(422)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把(423),所述转轴(42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424),所述主动锥齿轮(424)底部啮合设置有从动锥齿轮(425),所述从动锥齿轮(425)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26),所述螺纹杆(426)中部贯穿底座(1)设置,所述螺纹杆(426)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26)外周螺纹连接有支撑板(427),所述支撑板(427)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稳定杆(428),多个所述稳定杆(428)均贯穿底座(1)设置,多个所述稳定杆(428)均与底座(1)滑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安装框(11),所述安装框(11)与底座(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2),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底部均与底座(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输出端均与安装框(1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11)内部设有用于对电池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传动辊(21)、第二传动辊(22)和第一步进电机(23),所述第一传动辊(21)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21)端部均与安装框(11)内壁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辊(22)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22)端部均与安装框(11)内壁另一侧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结构(26)包括传动杆(261)和传动环(262),所述传动杆(261)端部与第一传动辊(21)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环(262)侧壁与第二传动辊(22)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261)端部转动设置有卡齿(263),所述卡齿(263)端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片(264),所述弹性片(264)端部与传动杆(261)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卡齿(263)数量设为两个;所述传动环(262)内壁开设有卡槽(265),所述卡槽(265)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265)均与卡齿(263)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31)包括第二电动推杆(311)和安装壳(312),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11)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11)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圣社肖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斯亚迪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