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涉型全光纤陀螺仪,尤其涉及一种最小互易结构的干涉型全光纤陀 螺仪,属于光纤传感
技术介绍
陀螺仪是测量惯性空间角速度-角位移的仪表,其历史可以追朔到数千年以前, 从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曾出土了石制的陀螺。机械陀螺仪是第一代陀螺仪,激 光陀螺仪和光纤陀螺仪被分别称为第二代陀螺仪和第三代陀螺仪。光纤陀螺仪于1976年 问世,20世纪90年代投入批量生产。干涉型全光纤陀螺仪是光纤陀螺仪家族中的重要品 种,可广泛应用于导航、制导、定位、自动寻北、列车或舰船摇摆的阻尼、天线-瞄准系统的 定向、油井偏斜测量、大型建筑形变或摇摆监测、自动化控制等等领域。经典的干涉型全光纤陀螺仪的光路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中的光学元件包括超 辐射发光二极管、光电检测二极管、光源耦合器、光环耦合器、起偏振器(或消偏振器)、光 纤环(即光纤线圈),共6个光学元件。这种具有6个光学元件的结构被称为干涉型全光纤 陀螺仪的最小互易结构。根据附图1,经典的干涉型全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由超辐射 发光二极管1发出的偏振光(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输入光源耦合器3的①端口,并被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最小互易结构干涉型全光纤陀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偏振光源、检测单元、光源耦合器、光环耦合器、保偏光纤环;所述光源耦合器的端口①与所述偏振光源的输出端对轴连接,且所述光源耦合器中与端口①同侧的另一端口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所述光源耦合器另一侧的端口③与所述光环耦合器对轴连接,所述光环耦合器与所述保偏光纤环对轴连接;其中,所述光源耦合器为对输入的偏振光具有分路并仅对沿直通臂传输的光信号起偏振,所述端口①与所述端口③为所述光源耦合器一直通臂上的两个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心悦,王子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