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014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像素和第二发光像素,第一发光像素内设置有第一像素开口,钝化层与第二发光像素重叠设置。且第一发光像素区域内的色阻的底面到基板之间的高度与第二发光像素区域内的色阻的底面到基板之间的高度不同。从而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内光线的出光率及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的制造,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1、随着柔性显示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及装置的质量以及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器件因其较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相比具有重量轻巧,广视角,发光效率高等优点,而被众多领域所使用。随着oled显示产品朝着大尺寸,高频率以及高色彩等方式发展,因此,对oled器件的发光率以及发光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制备技术中,在获得形成oled发光器件时,为了提高出光率,通常采用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代替传统的偏光片的pol-less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将显示面板的膜层厚度从100um降低至几微米,减小了光线在膜层中的损耗,并且能够将显示面板的出光率从原先的42%提升到61%,以达到提高面板出光率和显示效果的目的。但是,随着oled器件对发光性能以及显示效果的进一步要求,pol-less等制备技术所达到的出光率仍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还需进一步对显示面板的出光率进行提高。

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获得到的oled发光器件在对画面进行显示时,还存在着显示面板的出光率较低,显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有效的改善现有技术中获得到的显示面板的出光率较低,发光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法如下: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4、基板;

5、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区域,所述发光像素区域包括:显示第一颜色的第一发光像素、显示第二颜色的第二发光像素;

6、钝化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钝化层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光像素对应设置的第一像素开口;以及,

7、彩膜层,设置于所述钝化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透射所述第一颜色的第一色阻、透射所述第二颜色的第二色阻,以及遮光部;

8、其中,所述第一色阻对应所述第一像素开口设置,且所述遮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色阻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9、所述遮光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色阻对应设置的第一透光开口、与所述第二发光像素对应设置的第二透光开口,所述遮光部遮盖部分所述第一色阻;

10、所述第二色阻对应所述第二像素开口设置,且所述第二色阻覆盖部分所述遮光部。

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对应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倒梯形,所述倒梯形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钝化层的侧壁倾斜设置。

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色阻以及所述第二色阻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钝化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像素开口贯穿所述钝化层。

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不相同。

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

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透光开口对应的所述遮光部还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遮盖部,所述遮盖部遮盖所述第一色阻的四周边缘。

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遮光部的的侧面到所述第一透光开口中心处的距离,大于所述钝化层的侧面到所述第一透光开口中心处的距离。

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显示第三颜色的第三发光像素,所述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颜色、所述第三颜色均不相同,所述第二发光像素的面积和所述第三发光像素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像素的面积,

18、所述彩膜层还包括:透射所述第三颜色的第三色阻,所述遮光部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三像素的第三透光开口,

19、其中,所述钝化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像素重叠设置,所述钝化层与所述第三发光像素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三色阻填充所述第三透光开口。

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和所述第三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

21、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三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相同。

22、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23、触控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彩膜层之间,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金属层和所述钝化层,

24、其中,所述触控金属层包括对应所述发光像素设置的开口,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触控金属层设置。

2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层、钝化层以及彩膜层,其中,发光层包括显示第一颜色的第一发光像素、显示第二颜色的第二发光像素,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钝化层包括:对应第一发光像素设置的第一像素开口,且钝化层与第二发光像素重叠设置;彩膜层包括:透射第一颜色的第一色阻、透射第二颜色的第二色阻、以及遮光部,第一色阻填充第一像素开口,第二色阻填充第二透光开口。通过对不同子像素区域内的钝化层及彩膜层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内光线的出光率,并提高显示面板的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对应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倒梯形,所述倒梯形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钝化层的侧壁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以及所述第二色阻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钝化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像素开口贯穿所述钝化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开口对应的所述遮光部还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遮盖部,所述遮盖部遮盖所述第一色阻的四周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的侧面到所述第一透光开口中心处的距离,大于所述钝化层的侧面到所述第一透光开口中心处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发光像素区域还包括:显示第三颜色的第三发光像素,所述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颜色、所述第三颜色均不相同,所述第二发光像素的面积和所述第三发光像素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像素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和所述第三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均大于所述第一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三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对应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倒梯形,所述倒梯形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钝化层的侧壁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以及所述第二色阻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钝化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像素开口贯穿所述钝化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色阻底面到所述基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开口对应的所述遮光部还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遮盖部,所述遮盖部遮盖所述第一色阻的四周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佳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