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圆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013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晶圆后处理,其包括:箱体;夹持组件,设置于箱体中,其包括夹持盘,用于夹持并带动晶圆旋转;防护组件,设置于夹持组件的外周侧,其包括旋转罩和固定罩;所述旋转罩连接于夹持盘的外沿,两者的连接处配置有旋转罩排液口;所述固定罩连接于箱体并同心设置于旋转罩的外侧,其下方设置有固定罩排液口;后处理形成的流体经由旋转罩排液口和固定罩排液口朝向箱体底部排放;还包括阻挡组件,其设置于固定罩与箱体的底板之间,以抑制飞散的雾滴经由所述固定罩排液口回沾于晶圆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晶圆后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晶圆后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在助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芯片是集成电路的载体,芯片制造涉及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晶圆加工、电性测量、切割封装和测试等工艺流程。其中,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cmp)属于晶圆制造工序中的五大核心制程之一。

2、完成化学机械抛光的晶圆需要进行清洗、干燥等后处理,以避免微量离子和金属颗粒对半导体器件的污染,保障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合格率。常见的清洗方式有:双流体喷射清洗、滚刷清洗和兆声波清洗等;常见的干燥方式有:旋转干燥或马兰戈尼干燥等。

3、图1是现有技术中晶圆后处理装置的示意图,为了控制离心飞散液滴的流向,旋转晶圆的外侧设置有内挡圈10’和外挡圈20’。内挡圈10’与转盘之间配置有内挡圈排液口11’,固定于箱体背板的外挡圈20’的下方设置有外挡圈排液口21’,离心飞散的液滴能够依次经过内挡圈排液口11’和外挡圈排液口21’,并在箱体的底部积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其竖向设置于固定罩与底板之间;所述第一挡板配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箱体排液口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还包括侧板,其设置于第一挡板的两侧并固定于箱体的背板,以形成抑制雾滴外逸的阻隔腔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位于固定罩排液口与箱体排液口之间,以将所述固定罩排液口限定于阻隔腔室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其竖向设置于固定罩与底板之间;所述第一挡板配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箱体排液口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还包括侧板,其设置于第一挡板的两侧并固定于箱体的背板,以形成抑制雾滴外逸的阻隔腔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位于固定罩排液口与箱体排液口之间,以将所述固定罩排液口限定于阻隔腔室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还包括第二挡板,其设置于阻隔腔室的内部并连接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自立李灯李长坤
申请(专利权)人: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