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热交换模块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辆热交换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873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热交换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这样的车辆热交换模块,其中,应用板状歧管,并且热交换部件基于包括底部分和壁部分的支架中的该壁部分而被划分并布置在前侧和后侧处,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有利于NVH并且易于安装在车身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热交换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这样的车辆热交换模块,其中,应用板状歧管,热交换部件设置在包括底部分和壁部分的支架上,并且热交换部件基于壁部分在前侧和后侧处被分离,使得车辆热交换模块可以小型化,在nvh方面是有利的,并且易于安装在车身中。


技术介绍

1、近来,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并应对环境污染,需要开发可以基本上取代内燃机车辆的环保车辆。环保车辆广泛地包括使用电池或燃料电池作为能源的电动或氢气车辆以及通过使用发动机和电池操作的混合动力车辆。环保车辆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电气部件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被配置成管理冷却/加热发动机的过程,而该电气部件冷却系统被配置成管理诸如电动马达的电气部件的热量。

2、电气部件冷却系统主要通过使用冷却剂来冷却电气部件、致动器、hsg(混合起动发电机)等。该电气部件被构造成通过允许冷却剂穿过旁路回路而绕过散热器并且允许pe部件(电力电子设备)的废热穿过电池来在寒冷天气下加热电池。

3、环保车辆的电气部件冷却系统需要满足各种用途,例如加热、冷却以及从多个热交换部件的废热回收。然而,由于车辆中的布局空间的限制,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设置部件、设计软管路线以及连接部件和软管的难度增大,为了将部件安装在车辆中,需要大量的过程来单独地安装并连接部件和软管,冷却剂侧处的阻力由于复杂的路线而增大,并且高负载被施加到水泵。

4、[相关技术文献]

5、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10-2020-0031907(于2020年3月25日公布)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交换模块,其中,应用板状歧管,热交换部件设置在包括底部分和壁部分的支架上,并且热交换部件基于所述壁部分在前侧和后侧处被分离,使得车辆热交换模块可以小型化,在nvh方面是有利的,并且易于安装在车身中。

3、技术方案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热交换模块包括:热交换部件;歧管,所述歧管被配置成提供流动路径,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流动路径在所述热交换部件之间流动;以及支架,所述支架被配置成提供安装所述歧管和所述热交换部件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底部分,所述底部分被配置成限定底部;以及壁部分,所述壁部分从所述底部分向上延伸并且被配置成限定壁,并且其中,所述热交换部件基于所述壁部分被分离并且设置在前侧和后侧处。

5、所述歧管可以包括:板状的第一歧管,在所述第一歧管中形成有第一流动路径;以及板状的第二歧管,在所述第二歧管中形成有第二流动路径,并且所述第一歧管可以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可以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

6、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前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歧管上,并且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后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二歧管上。

7、所述第一歧管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可以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一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8、向后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可以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一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9、所述第二歧管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一歧管可以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10、向前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可以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二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11、所述第一歧管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入口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一入口端口从外部引入;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排放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一排放端口被排放到外部,所述第二歧管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入口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二入口端口从外部引入;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排放端口,制冷剂或冷却剂穿过所述第二排放端口被排放到外部,所述第一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一排放端口可以定位在所述第一歧管的上部分上,并且所述第二入口端口和所述第二排放端口可以定位在所述第二歧管的上部分上。

12、所述第一歧管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一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二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

13、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可以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可以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

14、可以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栓凹槽,并且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可以借助螺栓连接通过所述螺栓凹槽联接到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

15、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可以安装在所述歧管上并且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动路径直接连通,并且其余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可以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上并且通过软管流体连接到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动路径。

16、所述热交换部件可以包括水冷式冷凝器、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器,所述水冷式冷凝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壁部分的前方,并且所述制冷器可以被设置为两个或更多个制冷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制冷器可以设置在所述壁部分的后方。

17、所述水冷式冷凝器和所述储液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一歧管上,所述压缩机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上,并且所述制冷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二歧管上。

18、所述储液器的第一进/出端口可以联接到所述第一歧管的端口并且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所述储液器的第二进/出端口可以从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突出并且通过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一歧管的穿透结构直接联接到向前穿透所述壁部分的第二端口,并且所述第二进/出端口可以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19、所述制冷器可以从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突出并且通过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的穿透结构直接联接到向后穿透所述壁部分的第一端口,并且所述制冷器可以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20、所述压缩机可以通过软管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歧管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

21、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具有支管结构,在所述支管结构中,多个单元流动路径彼此交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歧管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前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歧管上,并且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后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歧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一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向后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一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歧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一歧管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向前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二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一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二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栓凹槽,并且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借助螺栓连接通过所述螺栓凹槽联接到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安装在所述歧管上并且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动路径直接连通,并且其余所述热交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些热交换部件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上并且通过软管流体连接到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动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热交换部件包括水冷式冷凝器、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器,所述水冷式冷凝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壁部分的前方,并且所述制冷器被设置为两个或更多个制冷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制冷器设置在所述壁部分的后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水冷式冷凝器和所述储液器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一歧管上,所述压缩机直接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底部分上,并且所述制冷器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二歧管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储液器的第一进/出端口联接到所述第一歧管的端口并且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所述储液器的第二进/出端口从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突出并且通过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一歧管的穿透结构直接联接到向前穿透所述壁部分的第二端口,并且所述第二进/出端口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制冷器从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突出并且通过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的穿透结构直接联接到向后穿透所述壁部分的第一端口,并且所述制冷器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压缩机通过软管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歧管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区域具有支管结构,在所述支管结构中,多个单元流动路径彼此交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壁部分从所述底部分的中心朝向一侧偏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底部分具有用于将所述底部分安装在车身中的螺栓孔。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热交换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歧管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前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歧管上,并且安装在所述壁部分的后方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歧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一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向后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一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歧管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向后突出到预定程度,并且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一歧管分别具有穿透结构,所述穿透结构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穿透所述壁部分和所述第二歧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向前安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直接联接到所述第二端口,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直接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一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一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后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平坦的第二后表面板堆叠在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上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二前表面板的凹入有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的后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歧管的后表面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歧管的后表面设置成邻接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并且通过螺栓连接而联接到所述壁部分的后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正命崔俊植金镕熙黄仁国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