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011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08
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包括:一头枕部,一部分或者全部置入头枕部内的固定部,固定部安装在头枕杆或者其他座椅靠背结构上;其还包括:一置入头枕部内并与头枕部固定连接的活动部,活动部与固定部相对上下滑动;一安装在活动部上的锁止部,锁止部在锁止状态下实现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锁止,锁止部在解锁状态下实现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解锁;一安装在头枕部上的解锁部,解锁部驱动锁止部进行解锁,松开解锁部即可实现锁止部落锁。本技术具有X向空间排布占用空间小且能够与电动配置共用零件,同时零件数量少,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头枕,特别涉及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上下两向调节头枕机构。


技术介绍

1、es1064266u示出了具有高度可调节的头枕的车辆座椅,其中固定的支架安装在头枕条上,在该头枕条上铰接较长的上导杆和较短的下导杆,所述导杆以其另外的端部铰接头枕的、可调节的支架,并且由此实现了可调节支架的高度调节。锁止部设置在所述上导杆和可调节支架之间。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8569175a公开了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具有:用于在竖向中引导头枕支架的引导装置,用于安装在靠背处的靠背连接部,后导杆,该后导杆能够摆动地铰接在靠背连接部处的后下方的铰链中,并且能够摆动地铰接在引导装置处的后上方的铰链处,前导杆,该前导杆能够摆动地铰接在靠背连接部处的前下方的铰链中,并且能够摆动地铰接在引导装置处的前后方的铰链中,用于在导杆的一个或者多个摆动位置中锁止所述调节装置的锁止装置,用于释放所述锁止装置到释放位置中的手柄,其中锁止装置为了摆动释放导杆,为了高度调节释放被装夹的头枕支架,其中通过所述锁止装置能够在竖直的高度位置中锁止被装夹的头枕支架。该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的调节装置采用手动上下调节机构,且存在x向空间排布占用空间大且无法与电动配置共用零件,同时零件数量多,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用于车辆座椅的头枕的调节装置存在x向空间排布占用空间大且无法与电动配置共用零件,同时零件数量多,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x向空间排布占用空间小且能够与电动配置共用零件,同时零件数量少,成本低的两向调节头枕机构。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包括:

3、一头枕部,

4、一部分或者全部置入所述头枕部内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安装在所述头枕杆或者其他座椅靠背结构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一置入所述头枕部内并与所述头枕部固定连接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相对上下滑动;

6、一安装在所述活动部上的锁止部,所述锁止部在锁止状态下实现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锁止,所述锁止部在解锁状态下实现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解锁;

7、一安装在所述头枕部上的解锁部,所述解锁部驱动所述锁止部进行解锁,松开所述解锁部即可实现所述锁止部落锁。

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枕部包括一后盖和一前盖,所述前盖安装在所述后盖上;所述前盖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含驱动部和运动部,所述驱动部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运动部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为一手动丝杆机构,所述运动部为一固定在所述手动丝杆机构中的螺母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1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位一电动丝杆机构,所述活动部一固定在所述电动丝杆机构中的螺母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12、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滑块上轴设有至少一齿轮,在所述固定部上成型有一沿着平行于所述头枕调节方向延伸的固定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固定齿条啮合。

1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动部上还设置有一由所述锁止部触动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串联在与所述电动丝杆机构中的电机的控制回路中,当所述锁止部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微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电动丝杆机构得电启动,当所述锁止部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电动丝杆机构失电停止工作。

14、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至少一呈条状布置锁止槽,在所述锁止部上设置有锁止齿,所述锁止部在锁止状态下,所述锁止齿与所述锁止槽啮合;所述锁止部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锁止齿与所述锁止槽脱离啮合。

1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动部上设置有一锁止部滑槽,所述锁止部滑动片配置在所述锁止部滑槽内。

16、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锁止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锁止部复位弹簧,所述锁止部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止部复位弹簧处于蓄能状态;在所述解锁部释放后,所述锁止部复位弹簧释放驱动所述锁止部恢复至锁止状态。

17、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运动部之间设置有长润滑条;所述长润滑条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并与所述活动部滑动接触。

1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运动部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弹性润滑组件,所述弹性润滑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中并与活动部滑动接触。

19、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润滑组件包括短润滑条和弹片,所述短润滑条安装在固定部上,与所述活动部滑动接触,所述弹片安装在固定部上并与所述活动部滑动接触。

2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的支架,所述短润滑条和所述弹片均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2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呈拱形,所述拱形的最高处与所述活动部滑动接触。

22、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部与所述锁止部之间通过拉索连接,所述拉索上套有拉索套,所述拉索套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盖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部上。

2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部与所述锁止部之间设置有一推板,所述推板的一端与所述锁止部接触,所述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解锁部接触,触动所述解锁部即可通过推板推动所述锁止部解锁,松开解锁部,所述锁止部落锁后,推动推板复位。

24、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解锁部上设置有一推板驱动部,所述推板驱动部与所述推板的另一端采用斜楔面配合接触。

2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部通过一转轴铰设在所述前盖上,在所述转轴上套有一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前盖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解锁部上。

26、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部为一扳手,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一扳手孔,所述扳手置入所述扳手孔内。

27、在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盖还包括前盖本体和一对铰设在所述前盖本体两侧的耳片,所述扳手铰设在一耳片上。

28、在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垂直于所述头枕调节方向的截面呈u形,其中,所述固定齿条成型在所述固定部的u形的底面的内表面上,所述锁止槽成型在所述固定部的u形的至少一侧面的内表面上;所述活动部滑动配置在所述固定部的u形中。

29、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垂直于所述头枕调节方向的截面也呈u形,在所述固定部的u形的至少一侧面对应所述锁止部的位置开设有一锁止部穿过孔,所述锁止部具有锁止的一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包括一后盖和一前盖,所述前盖安装在所述后盖上;所述前盖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含驱动部和运动部,所述驱动部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运动部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一手动丝杆机构,所述运动部为一固定在所述手动丝杆机构中的螺母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位一电动丝杆机构,所述活动部一固定在所述电动丝杆机构中的螺母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块上轴设有至少一齿轮,在所述固定部上成型有一沿着平行于所述头枕调节方向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固定齿条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上还设置有一由所述锁止部触动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串联在与所述电动丝杆机构中的电机的控制回路中,当所述锁止部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微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电动丝杆机构得电启动,当所述锁止部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电动丝杆机构失电停止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至少一呈条状布置锁止槽,在所述锁止部上设置有锁止齿,所述锁止部在锁止状态下,所述锁止齿与所述锁止槽啮合;所述锁止部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锁止齿与所述锁止槽脱离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上设置有一锁止部滑槽,所述锁止部滑动片配置在所述锁止部滑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锁止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锁止部复位弹簧,所述锁止部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止部复位弹簧处于蓄能状态;在所述解锁部释放后,所述锁止部复位弹簧释放驱动所述锁止部恢复至锁止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设置有长润滑条;所述长润滑条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并与所述活动部滑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运动部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弹性润滑组件,所述弹性润滑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中并与活动部滑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润滑组件包括短润滑条和弹片,所述短润滑条安装在固定部上,与所述活动部滑动接触,所述弹片安装在固定部上并与所述活动部滑动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的支架,所述短润滑条和所述弹片均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呈拱形,所述拱形的最高处与所述活动部滑动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与所述锁止部之间通过拉索连接,所述拉索上套有拉索套,所述拉索套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盖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与所述锁止部之间设置有一推板,所述推板的一端与所述锁止部接触,所述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解锁部接触,触动所述解锁部即可通过推板推动所述锁止部解锁,松开解锁部,所述锁止部落锁后,推动推板复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部上设置有一推板驱动部,所述推板驱动部与所述推板的另一端采用斜楔面配合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或18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通过一转轴铰设在所述前盖上,在所述转轴上套有一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前盖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解锁部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为一扳手,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一扳手孔,所述扳手置入所述扳手孔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还包括前盖本体和一对铰设在所述前盖本体两侧的耳片,所述扳手铰设在一耳片上。

22.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包括一后盖和一前盖,所述前盖安装在所述后盖上;所述前盖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含驱动部和运动部,所述驱动部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运动部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一手动丝杆机构,所述运动部为一固定在所述手动丝杆机构中的螺母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位一电动丝杆机构,所述活动部一固定在所述电动丝杆机构中的螺母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块上轴设有至少一齿轮,在所述固定部上成型有一沿着平行于所述头枕调节方向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固定齿条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上还设置有一由所述锁止部触动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串联在与所述电动丝杆机构中的电机的控制回路中,当所述锁止部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微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电动丝杆机构得电启动,当所述锁止部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电动丝杆机构失电停止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至少一呈条状布置锁止槽,在所述锁止部上设置有锁止齿,所述锁止部在锁止状态下,所述锁止齿与所述锁止槽啮合;所述锁止部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锁止齿与所述锁止槽脱离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上设置有一锁止部滑槽,所述锁止部滑动片配置在所述锁止部滑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锁止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锁止部复位弹簧,所述锁止部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止部复位弹簧处于蓄能状态;在所述解锁部释放后,所述锁止部复位弹簧释放驱动所述锁止部恢复至锁止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设置有长润滑条;所述长润滑条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并与所述活动部滑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两向调节头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运动部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弹性润滑组件,所述弹性润滑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中并与活动部滑动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彤赵会文张新泽曹耀伟沈毅能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