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4419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4
本申请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碳纤维复合单元,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的厚度为0.2~0.5mm,每个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含有碳纤维层和分别覆于所述碳纤维层两侧的两个树脂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之间设置所述碳纤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材料中加入有机脲固化剂,使得有机脲和环氧基基于叔胺催化环氧成醚键,从而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能和成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切,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发展,对电子设备框架中支撑板材的弯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撑板材弯折性能越高可以避免其经数以万计的折叠后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目前所使用的电子设备支撑板材多为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但金属材料的弯折性较差,不能满足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并且金属材质的支撑板材也不适用于电子设备的轻量化设计。

2、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轻质、比强度高、比模量高、比刚度大和可设计性强等特点的先进材料,为提高树脂材料的成型性能,现有技术中会在树脂材料中加入固化剂,常用的固化剂有双氰胺。其固化机理为:双氰胺的活泼氢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反应,后生成的羟基或者环氧基再与氰基反应,最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双氰胺和环氧体系固化过程中未参与反应的双氰胺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co2或者nh3,这些气体可能导致最终形成的复合材料表面形成鼓包。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

5、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碳纤维复合单元,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的厚度为0.2~0.5mm,每个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含有碳纤维层和分别覆于所述碳纤维层两侧的两个树脂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之间设置所述碳纤维层。

6、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层包括基膜和涂布于所述基膜上的树脂膜;

7、按重量份计,所述树脂膜含有60~80份环氧树脂、20~40份助剂。

8、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9、进一步地,所述助剂含有固化剂、增韧剂和稀释剂,所述固化剂、所述增韧剂、所述稀释剂的重量比为(15~35):(2.5~5):(2~18)。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为有机脲。

11、进一步地,所述增韧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或磷酸酯类中的组合。

12、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剂为有机溶剂。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将熔融的环氧树脂于80~90℃下保温0.5~1h;

15、在熔融的环氧树脂中加入助剂,搅拌均匀,升温至100~110℃,保温0.5~1h得到树脂浆料;

16、将所述树脂浆料涂布于基膜上得到树脂层;

17、提供碳纤维丝,将多根所述碳纤维丝拉直,均匀铺开;

18、将两个树脂层分别置于所述碳纤维丝的上下两侧,得到叠置体,对所述叠置体依次进行一次加热过辊和一次含浸处理1~2h;

19、于100~120℃温度下烘烤0.5~1h,得到碳纤维复合单元;

20、按照碳纤维复合单元、碳纤维丝的顺序依次叠置且使得相邻碳纤维复合单元的表面中至少一侧形成所述碳纤维层,得到层叠体;

21、对所述层叠体依次进行二次加热过辊和加压二次含浸处理1~2h;

22、冷却,得到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

23、进一步地,所述加压二次含浸中压辊的压力为0.3~0.5mpa;

24、所述一次加热过辊、所述二次加热过辊的温度为100~120℃。

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制备手机折叠屏。

2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在树脂材料中加入有机脲固化剂,使得有机脲和环氧基基于叔胺催化环氧成醚键(弱极性),从而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能和成型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碳纤维复合单元,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的厚度为0.2~0.5mm,每个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含有碳纤维层和分别覆于所述碳纤维层两侧的两个树脂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之间设置所述碳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包括基膜和涂布于所述基膜上的树脂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含有固化剂、增韧剂和稀释剂,所述固化剂、所述增韧剂、所述稀释剂的重量比为(15~35):(2.5~5):(2~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有机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和/或磷酸酯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为有机溶剂。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二次含浸中压辊的压力为0.3~0.5MPa;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制备手机折叠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碳纤维复合单元,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的厚度为0.2~0.5mm,每个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含有碳纤维层和分别覆于所述碳纤维层两侧的两个树脂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碳纤维复合单元之间设置所述碳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包括基膜和涂布于所述基膜上的树脂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含有固化剂、增韧剂和稀释剂,所述固化剂、所述增韧剂、所述稀释剂的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良辉林桂楠汤吉春
申请(专利权)人:韦达精密电子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