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3253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在预选取的底栖生物出现被动迁移的研究区域埋设广口槽式采样器;基于研究区域的底栖生物种群的平均分布宽度和平均迁移速度确定测验时间;待测验时间截止,取出广口槽式采样器,并对采集到的底栖生物进行称重和体积量测,计算获取底栖生物的迁移率和个体密度;在预选取的底栖生物出现被动迁移的研究区域的不同位置重复测验,获取若干测验数据;根据若干测验数据计算获取预构建的参数确定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并根据待定参数计算获取底栖生物因裸露而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该方法能够准确界定底栖生物因裸露而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属于水利工程。


技术介绍

1、底栖生物的迁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分别为主动迁移型和被动迁移型。

2、主动迁移型往往是底栖生物的自主迁移,即底栖生物依靠自身的行动能力,进行个体或种群的短距离或长距离迁移。该过程既可能受外部生存环境变迁影响,也可能受底栖生物个体或种群生存发展需求的影响。

3、被动迁移型则是底栖生物非自主的被动迁移,即底栖生物生存区域的自然环境发生改变,使得底栖生物裸露于床面之上,进而受到外部水动力环境冲击作用而形成的个体或种群的迁移。典型的如床面在一个不长的时间段内发生明显的侵蚀,造成床面高程的显著降低,使得底栖生物被动的裸露于床面之上,进而直接遭受周边水动力的冲击而发生迁移。又如床面性质因外部环境原因而降低透气性,造成底栖生物不再适合长期在床面以下生存,使得底栖生物主动爬出栖息洞穴而裸露于床面,进而直接遭受周边水动力的冲击而发生迁移。

4、由于底栖生物暴露于床面,在外部水动力环境的直接冲击下,极有可能被水流携带而离开原始栖息地,进而造成底栖生物个体或种群的迁移。但由于底栖生物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底栖生物类型的复杂性,使得目前底栖生物发生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难以准确界定。

5、综上所述,需要一种可准确界定底栖生物因裸露而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的方法,以准确评估床面底栖生物发生被动迁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能够准确界定底栖生物因裸露而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包括:

4、在预选取的底栖生物出现被动迁移的研究区域埋设广口槽式采样器;

5、基于研究区域的底栖生物种群的平均分布宽度和平均迁移速度确定测验时间;

6、待测验时间截止,取出广口槽式采样器,并对采集到的底栖生物进行称重和体积量测,计算获取底栖生物的迁移率和个体密度;

7、在预选取的底栖生物出现被动迁移的研究区域的不同位置重复测验,获取若干测验数据;

8、根据若干测验数据计算获取预构建的参数确定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并根据待定参数计算获取底栖生物因裸露而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

9、进一步的,在预选取的底栖生物出现被动迁移的研究区域埋设广口槽式采样器包括:

10、在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下游侧,沿垂直于岸线方向及垂直于底栖生物迁移方向,埋设广口槽式采样器;

11、清理广口槽式采样器前缘的裸露底栖生物并平整床面;

12、打开广口槽式采样器的顶盖,调整广口槽式采样器的埋设深度,使广口槽式采样器前缘顶高低于平整床面顶高。

13、进一步的,广口槽式采样器前缘顶高低于平整床面顶高的距离是根据当地床面侵蚀率和本次测验时间确定的,广口槽式采样器前缘顶高低于平整床面顶高的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14、δ=e×t

15、其中,δ为广口槽式采样器前缘顶高低于平整床面顶高的距离,e为床面侵蚀率,t为测验时间。

16、进一步的,测验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17、t=l/u

18、其中,t为测验时间,l为底栖生物种群的平均分布宽度,u为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平均迁移速度。

19、进一步的,底栖生物的迁移率和个体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20、

21、其中,g为底栖生物的迁移率,ρd为底栖生物的个体密度,w为广口槽式采样器采集到的底栖生物的总质量,t为测验时间,v为广口槽式采样器采集到的底栖生物的总体积。

22、进一步的,所述参数确定模型为:

23、

24、其中,g为底栖生物的迁移率,ρd为底栖生物的个体密度,ρ为水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d为底栖生物个体的等效直径,h为水深,τ为水流切应力,a、b、c为参数确定模型的待定参数。

25、进一步的,获取底栖生物个体的等效直径包括:

26、量测获取采集到的底栖生物的个体体积;

27、对量测获取的底栖生物的个体体积进行加权平均,获取底栖生物的算术平均体积;

28、将与底栖生物的算术平均体积等体积球的直径作为底栖生物个体的等效直径。

29、进一步的,所述底栖生物因裸露而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的计算公式为:

30、

31、其中,τd为底栖生物因裸露而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ρd为底栖生物的个体密度,ρ为水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d为底栖生物个体的等效直径,h为水深,τ为水流切应力,a、b、c为参数确定模型的待定参数,gd为底栖生物的微量迁移率。

32、进一步的,所述底栖生物的微量迁移率是根据采集到的底栖生物的个体质量的最小值计算获取的,所述底栖生物的微量迁移率的计算公式为:

33、gd=wmin/t/2

34、其中,wmin为采集到的底栖生物的个体质量的最小值,t为测验时间。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根据野外监测及试验室测验获得的底栖生物个体密度、等效直径、水体切应力、底栖生物被动迁移速率等参数,直接推算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流切应力,解决了海岸潮间带区域底栖生物被动迁移造成的床面底栖生物量损失难以直接评估监测和准确计算的问题。可于研究所在潮间带区域,结合海岸水动力环境及底栖生物群落类型,有效评估海岸工程引起的自然环境变迁对海岸潮间带底栖生物自然生存发展的影响,进而可对相应的工程方案进行修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选取的底栖生物出现被动迁移的研究区域埋设广口槽式采样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广口槽式采样器前缘顶高低于平整床面顶高的距离是根据当地床面侵蚀率和本次测验时间确定的,广口槽式采样器前缘顶高低于平整床面顶高的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验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栖生物的迁移率和个体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确定模型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底栖生物个体的等效直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生物因裸露而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的计算公式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生物的微量迁移率是根据采集到的底栖生物的个体质量的最小值计算获取的,所述底栖生物的微量迁移率的计算公式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选取的底栖生物出现被动迁移的研究区域埋设广口槽式采样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广口槽式采样器前缘顶高低于平整床面顶高的距离是根据当地床面侵蚀率和本次测验时间确定的,广口槽式采样器前缘顶高低于平整床面顶高的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验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被动迁移的临界水动力环境界定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惠明王岩王晟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