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型散热-预热集成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多目标性能优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282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轻量型散热‑预热集成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多目标性能优化方法,包括:双功能加热‑液冷控温板、集成式加热膜、外置式加热膜和动力电池模组;所述的集成式加热膜和外置式加热膜分别装配于双功能加热‑液冷控温板内置的加热膜嵌入通道和电芯之间的侧面,共同为电池模组提供预加热功能;所述多目标性能优化方法利用优化算法对电池模组在复杂工况下的热管理性能进行优化提升。本申请通过将加热元器件与液冷流道集成于单块控温板,实现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和轻量化设计。同时,通过精确分配差异化流速/功率的均温策略,解决轻量热管理系统中不同单体电芯之间温差过大的难题,为电池模组的散热和预加热性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电池模组液体冷却和预加热系统,涉及一种面向动力电池模组的紧凑、轻量型预热-散热集成式热管理装置和相应多目标性能优化方法。具体地说,通过控温板内部结构的巧妙设计,将液冷和预加热功能集成于单块控温板,并通过一种多目标性能优化方法,精确调控结构参数和流速/功率分配,在实现动力电池模组紧凑、轻量化设计的基础上,赋予其在高低温等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高效控温性能。


技术介绍

1、在全球化石燃料过度消耗与环境污染目趋加重的共同影响下,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等问题对人类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而提升节能减排力度和加速能源转型被视为是行之有效的技术路径。其中,在我国“2035远景目标”等政策的大力加持下,电动汽车凭借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促使汽车行业迎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未来,具备长续航里程、长服役寿命和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模组将成为核心的动力来源,而这也是目前亟需攻克的技术难题。在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过程中,电芯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能量的转换与储存,同时释放包含反应热、极化热和欧姆热在内的热量。然而,锂离子电池对温度极其敏感,其能量转换效率依赖于内部的电化学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型散热-预热集成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功能加热-液冷控温板、集成式加热膜、外置式加热膜、单体电芯和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冷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冷却工质流动通道和加热膜嵌入通道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液冷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质流动通道中不同矩形流道之间采用180°的圆弧结构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液冷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加热膜由上至下依次装配于预留的加热膜嵌入通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式加热膜由纵向贴合的外置式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型散热-预热集成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功能加热-液冷控温板、集成式加热膜、外置式加热膜、单体电芯和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冷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置冷却工质流动通道和加热膜嵌入通道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液冷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质流动通道中不同矩形流道之间采用180°的圆弧结构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液冷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加热膜由上至下依次装配于预留的加热膜嵌入通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式加热膜由纵向贴合的外置式加热膜和横向贴合的外置式加热膜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芯纵向设置于集成式电池热管理系统中每两块双功能控温板所预留的安装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的母线包含用于电池模组串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青黎灿兵谢捷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