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1628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以遮挡第一互连件、以及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并降低制造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工作量。背接触电池组件包括依次设置且层压在一起的电池片层、封装胶膜和封装盖板。电池片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背接触电池串。多个背接触电池串通过第一互连件并联,每个背接触电池串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通过第二互连件串联的多个背接触电池。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封装胶膜具有遮挡区域。封装胶膜位于遮挡区域的部分用于至少遮挡第一互连件、以及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背接触电池组件与建筑物结合应用时,出于与建筑物整体外观一致性或提升美观性等不同的目的,会有需要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外观整体与建筑物颜色一致的需求。其中,现有的背接触电池组件通常包括额外设置在电池片层与盖板之间的屏蔽件,以对电池片层包括的焊带和汇流条进行遮挡,提高背接触电池组件外观的美观度。

2、但是,上述设计使得背接触电池组件的整体结构更加复杂。并且,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将上述屏蔽件准确放置在相应位置会额外增加大量的工作量,不利于实现背接触电池组件的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用于在实现对第一互连件、以及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进行遮挡的情况下,降低制造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工作量,利于实现背接触电池组件的量产。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该背接触电池组件包括:依次设置且层压在一起的电池片层、封装胶膜和封装盖板。

3、上述电池片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背接触电池串。多个背接触电池串通过第一互连件并联,每个背接触电池串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通过第二互连件串联的多个背接触电池。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封装胶膜具有遮挡区域。封装胶膜位于遮挡区域的部分用于至少遮挡第一互连件、以及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p>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电池片层包括通过第一互连件并联的多个背接触电池串,以增大背接触电池组件的输出电流。并且,每个背接触电池串包括通过第二互连件串联的多个背接触电池,以增大背接触电池组件的输出电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针对于电池片层来说,由背接触电池的向光面一侧来观察,第一互连件、以及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也显现在外。在此情况下,背接触电池组件包括的封装胶膜具有遮挡区域,并且封装胶膜位于遮挡区域的部分用于至少遮挡第一互连件、以及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以使得由背接触电池的向光面一侧来观察背接触电池组件各区域的整体颜色保持一致,提升背接触电池组件外观的美观度。同时,上述遮挡区域是封装胶膜具有的相应区域,采用常规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制造工序就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制造,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须额外在第一互连件、以及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单独放置屏蔽件而导致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利于实现背接触电池组件的量产。并且,遮挡区域是封装胶膜自身具有的区域,无须像现有技术中在屏蔽件与电池片层、或屏蔽件与封装胶膜之间设置粘结界面,提高背接触电池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封装胶膜和封装盖板依次叠设在电池片层的背光面一侧。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封装胶膜具有遮挡区域,并且遮挡区域具有一定的遮光特性,因此将封装胶膜和封装盖板依次叠设在电池片层的背光面一侧,不会影响电池片层的向光面一侧对光线的利用率,确保背接触电池组件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封装胶膜包括与电池片层的背光面接触的第一胶膜层。第一胶膜层朝向电池片层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多个凸起的遮挡部。每个遮挡部包裹在相应第一互连件的外周,或包裹在相应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的外周。每个背接触电池位于对应的相邻两个遮挡部之间。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每个遮挡部包裹在相应第一互连件的外周,或包裹在相应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的外周,确保第一互连件、以及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不会由电池片层的向光面一侧显现在外,实现对第一互连件、以及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进行遮挡。并且,上述多个遮挡部一体成型于第一胶膜层朝向电池片层的一侧,能够提高封装胶膜的粘结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背接触电池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遮挡区域为整个第一胶膜层的所在区域。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因第一胶膜层为整层覆盖在电池片层的背光面一侧的膜层,故在遮挡区域为整个第一胶膜层的所在区域时,可以防止在制造背接触电池组件的过程中,将电池片层、封装胶膜和封装盖板层压在一起时,位于第一胶膜层部分区域上的遮挡区域发生偏移而导致电池片层需要遮挡的部分依然显现在外,确保电池片层需要遮挡的各个部分均能够被第一胶膜层有效遮挡,确保背接触电池组件外观具有较高的美观度。同时,无须为了仅在第一胶膜层的特定区域设置具有遮挡功能的遮挡部,而严格要求制造精度,降低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制造难度。

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一胶膜层的各区域均含有颜料。该情况下具有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前文所述的遮挡区域为整个第一胶膜层的所在区域的有益效果分析。另外,当第一胶膜层的各区域均含有颜料时,可以根据背接触电池组件所应用场景的颜色要求设置第一胶膜层整层的颜色,提高背接触电池组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一胶膜层的主体材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在此情况下,第一胶膜层的主体材料具有多种可选方案,便于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背接触电池组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一胶膜层含有光引发剂、过氧化物引发剂、助交联剂、抗氧剂、光稳定剂和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光引发剂是一类能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吸收一定波长的能量,产生自由基、阳离子等,从而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固化的化合物。上述过氧化物引发剂含有过氧基(-o-o-)的一类化合物,受热后-o-o-键断裂,分裂成两个相应的自由基,从而引发单体聚合。上述助交联剂作为自由基或过氧化物交联的助交联剂,可以促进交联反应。上述抗氧剂是阻止氧气不良影响的物质。上述光稳定剂是能延缓或防止高分子材料发生光老化的物质。上述硅烷偶联剂指能改善界面间附着力的一种助剂。在上述情况下,在上述第一胶膜层含有光引发剂、过氧化物引发剂、助交联剂、抗氧剂、光稳定剂和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第一胶膜层的相应区域经预交联处理后的交联密度,提高预交联处理的效果。或者可以提高第一胶膜层与电池片层的粘结稳定性。

1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一胶膜层对应背接触电池的区域为预交联区域。在此情况下,第一胶膜层对应背接触电池的区域具有较低的流动性,可以防止在层压时第一胶膜层对应背接触电池的区域的胶膜材料过度流动,而在背接触电池的背光面一侧出现褶皱,确保背接触电池具有较高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且层压在一起的电池片层、封装胶膜和封装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膜和所述封装盖板依次叠设在所述电池片层的背光面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膜包括与所述电池片层的背光面接触的第一胶膜层;所述第一胶膜层朝向所述电池片层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多个凸起的遮挡部;每个所述遮挡部包裹在相应所述第一互连件的外周,或包裹在相应所述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所述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区域为整个所述第一胶膜层的所在区域;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的主体材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对应所述背接触电池的区域为预交联区域;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遮挡部的厚度为250μm至300μm;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膜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封装盖板之间的至少一层第二胶膜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二胶膜层的流动性大于所述第一胶膜层的流动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第二胶膜层的主体材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膜和所述封装盖板依次叠设在所述电池片层的向光面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膜对应所述第一互连件的区域、以及所述封装胶膜对应同一所述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之间的区域为所述遮挡区域。

12.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膜结构包括第一胶膜材料层;所述第一胶膜材料层朝向所述电池片层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凸起的遮挡材料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遮挡材料部朝向所述电池片层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承放相应所述第一互连件,或相应所述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所述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胶膜结构后,所述将所述电池片层、所述胶膜结构和所述封装盖板依次叠设并层压在一起前,所述背接触电池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胶膜结构,包括:形成所述第一胶膜材料层、以及至少一层第二胶膜层;所述至少一层第二胶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胶膜材料层背离所述电池片层的一侧;至少一层所述第二胶膜层的流动性大于所述第一胶膜层的流动性;和/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且层压在一起的电池片层、封装胶膜和封装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膜和所述封装盖板依次叠设在所述电池片层的背光面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膜包括与所述电池片层的背光面接触的第一胶膜层;所述第一胶膜层朝向所述电池片层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多个凸起的遮挡部;每个所述遮挡部包裹在相应所述第一互连件的外周,或包裹在相应所述第二互连件位于同一所述背接触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之间的部分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区域为整个所述第一胶膜层的所在区域;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的主体材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层对应所述背接触电池的区域为预交联区域;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遮挡部的厚度为250μm至300μm;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膜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胶膜层和所述封装盖板之间的至少一层第二胶膜层;至少一层所述第二胶膜层的流动性大于所述第一胶膜层的流动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接触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第二胶膜层的主体材料包括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姜波范佚周峰朱海东李正川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