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1073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调控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基础用电负荷历史数据构建电动汽车目标用电负荷曲线;根据电动汽车目标用电负荷曲线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的最低功率和最高功率,构建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获取用户输入的实时需求信息和响应情况;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以优先满足用户充电电量需求、最大化平抑居民区电力负荷峰谷差异为目标,构建车辆变功率实时充电算法;定制差异化的充电计划;更新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根据充电计划进行待电网需求响应的居民区的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面向电网削峰填谷与新能源消纳等多样化需求,考虑用户需求与意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调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有序充电技术可以根据车主的需求和充电设备的能力,合理调整充电速率和充电时间,将充电需求分散到不同时间段,使得电网负荷更加平衡稳定,同时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大规模应用,充电调控技术可以根据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在高产能时段优先进行充电,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对电动汽车进行有序充电调控,对于电动车普及、电网负荷平衡、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提升用户体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由于实施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调控需要考虑充电设备技术限制、电网负荷情况、用户需求等多个因素,目前的充电调控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调控策略不够灵活、可实施性差,不能适应不同电网负荷情况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目前充电运营商普遍采用补贴激励用户进行需求响应,使其在电网负荷谷时段的某个时间点之后开始充电,然而该策略可能导致在谷时段产生新的负荷峰值,削峰填谷效果不佳,未能实现“有序”充电。同时用户对于有序充电调控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有限,部分用户可能对调控策略和时间安排存在疑虑,参与人数少,调控效果不理想。

3、因此,面向电网削峰填谷与新能源消纳等多样化需求、考虑用户需求与意愿、可实施性强的有序充电实时调控方法亟待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能够面向电网削峰填谷与新能源消纳等多样化需求,并考虑用户需求与意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包括:

4、获取待电网需求响应的居民区的基础用电负荷历史数据;

5、根据基础用电负荷历史数据构建电动汽车目标用电负荷曲线;

6、根据电动汽车目标用电负荷曲线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的最低功率和最高功率,构建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

7、获取用户输入的实时需求信息和响应情况;

8、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并以优先满足用户充电电量需求、最大化平抑居民区电力负荷峰谷差异为目标,构建车辆变功率实时充电算法;进而定制差异化的充电计划;并更新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

9、根据充电计划进行待电网需求响应的居民区的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

10、可选地,所述根据基础用电负荷曲线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的最低功率和最高功率,构建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具体包括:

11、利用公式ls(t)=max[l(t)]-l(t)确定电动汽车群体充电的目标负荷曲线;

12、利用公式确定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s(t);

13、其中,ls(t)为电动汽车群体充电的目标负荷曲线,t为时间,max[l(t)]为基础用电负荷曲线l(t)的最大值,pmax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最高功率,pmin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最低功率。

14、可选地,所述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并以优先满足用户充电电量需求、最大化平抑居民区电力负荷峰谷差异为目标,构建车辆变功率实时充电算法;进而定制差异化的充电计划,具体包括:

15、确定电动汽车i的车辆停车时间ti,park和充电需求电量demandi;

16、计算电动汽车i在停车期间全程以最大功率充电可充入的电量qpmax,i;

17、判断可充入电量qpmax,i与充电需求电量demandi的大小;

18、若qpmax,i≤demandi,则确定电动汽车以充电功率为定值pmax,充入电量为qpmax,i的充电计划进行充电;并且充电结束时间等于离开时间:

19、若qpmax,i>demandi,则计算电动汽车i在停车期间全程遵循充电功率目标曲线si(t)充电的可充入的电量:qpvdc,i;并采用粒子群算法确定相应的充电结束时间;

20、判断可充入的电量:qpvdc,i与充电需求电量demandi的大小;

21、若qpvdc,i≥demandi,则确定电动汽车i以充电功率目标曲线si(t),充入电量为demandi的充电计划进行充电;

22、若qpvdc,i<demandi,则获取用户是否接受推迟离开时间的响应ri,delay:

23、若ri,delay=1,则确定电动汽车i执行以充电功率目标曲线si(t),充入电量为demandi的充电计划进行充电,车辆将推迟至充电结束后时离开:

24、若ri,delay=0,则计算电动汽车i在停车期间以充电功率目标曲线si(t),充入电量为demandi的充电计划进行充电后按时离开可达到的soci,vdc;

25、获取用户是否接受以小于充电需求的电量状态soci,vdc按时离开的响应ri,vdc:

26、若ri,vdc=1,则确定电动汽车i以充电功率目标曲线si(t),充入电量为demandi的充电计划进行充电,充电过程遵循充电功率目标曲线si(t),充入电量为qpvdc,i,车辆将在原定离开时间结束充电并离开;

27、若ri,vdc=0,则比较电动汽车i接入时间ti,start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si(t)的功率si(ti,start)与pmax的大小;

28、若si(ti,start)=pmax,则确定电动汽车i以充电功率为定值pmax,充入电量为demandi的充电计划进行充电;

29、若si(ti,start)<pmax,则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电动汽车i若采用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si(t)平移的量dpi;平移后的曲线为电动汽车i所需遵循的增幅充电功率目标曲线并对应的确定电动汽车i的可充入的电量

30、比较可充入的电量与充电需求电量demandi的大小;

31、若则确定电动汽车i以增幅充电功率目标曲线充入电量为demandi的充电计划进行充电;

32、若则确定电动汽车i以充电功率为定值pmax,充入电量为demandi的充电计划进行充电。

33、可选地,利用公式确定增幅充电功率目标曲线

34、其中,dpi=pso(ti,start,ti,departure,si(t),demandi,best_fitnessi),ti,start为接入时间,ti,departure为离开时间,pso()为执行粒子群算法,best_fitnessi为实时计算的粒子群算法适应性参数。

35、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系统,包括:

36、历史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电网需求响应的居民区的基础用电负荷历史数据;

37、电动汽车目标用电负荷曲线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基础用电负荷历史数据构建电动汽车目标用电负荷曲线;

38、充电功率目标曲线构建模块,用于根据电动汽车目标用电负荷曲线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的最低功率和最高功率,构建电动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基础用电负荷曲线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的最低功率和最高功率,构建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并以优先满足用户充电电量需求、最大化平抑居民区电力负荷峰谷差异为目标,构建车辆变功率实时充电算法;进而定制差异化的充电计划,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公式确定增幅充电功率目标曲线

5.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基础用电负荷曲线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的最低功率和最高功率,构建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目标曲线,并以优先满足用户充电电量需求、最大化平抑居民区电力负荷峰谷差异为目标,构建车辆变功率实时充电算法;进而定制差异化的充电计划,具体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王震坡黎小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