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40127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碳酸酯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碳酸酯100份、聚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19~36份、阻燃剂0.03~0.6份、环氧树脂0.6~1.2份和氯盐0.001~0.1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材料即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又具有较高透光性、较高的韧性和流动性的聚碳酸酯材料,可用于制备对透光性和阻燃性能要求高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聚碳酸酯(pc)是通用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常温下其折射率为1.585,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达90%以上。随着汽车和电子通讯等行业的日益发展,对产品塑料部件的阻燃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厂家对其塑料部件的阻燃等级明确要求必须达到ul 94v-0级,并且很多使用场合还要求pc保持良好的透光性,就需要在不影响pc原有透明度的同时对其进行阻燃改性。

2、目前适用于透明无卤阻燃pc体系的阻燃剂有磺酸盐、磷酸酯和硅酮化合物等。磷酸酯阻燃剂通常需要添加很高的份量材料达到理想的阻燃效果,如pc树脂中要添加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才能做到ul94 v-0/3.0mm,且bdp的用量较高,而高用量的bdp会使pc的冲击性能和热变形温度严重下降。不损伤pc原有的性能的基础上,很多学者研究表明透明无卤阻燃pc的最佳阻燃剂为磺酸盐、硅酮化合物或这两类复配,然而上述复配体系很难稳定的实现ul94 v-0/1.5mm的阻燃要求。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达到阻燃要求,且不损伤pc原有性能的聚碳酸酯材料,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聚碳酸酯材料的具体组成进行设计,进一步通过特定氯盐和阻燃剂的配合作用,制备得到了既满足阻燃要求,又具有较高透光性、较高的韧性和流动性的聚碳酸酯材料,可用于制备对透光性和阻燃性能要求高的产品。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材料,所述聚碳酸酯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4、

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聚碳酸酯材料的具体组成进行设计,进一步通过阻燃剂和氯盐的配合作用,制备得到了既满足阻燃要求,又具有较高透光性、较高的韧性和流动性的聚碳酸酯材料,可用于制备对透光性和阻燃性能要求高的产品。

6、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控制氯盐的用量在特定的范围内,可进一步提高聚碳酸酯材料的综合性能。若氯盐的用量过少,则制备得到的聚碳酸酯材料的阻燃性较差;若氯盐的用量过多,在高温成型下可导致聚碳酸酯分子链断裂从而使得制备得到的聚碳酸酯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不能满足部分零件使用的要求。

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材料中,聚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重量份数可以是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或35份等。

8、阻燃剂的重量份数可以是0.03份、0.05份、0.1份、0.15份、0.2份、0.25份、0.3份、0.35份、0.4份、0.45份、0.5份、0.55份或0.6份等。

9、环氧树脂的重量份数可以是0.6份、0.65份、0.7份、0.75份、0.8份、0.85份、0.9份、0.95份、1.0份、1.05份、1.1份、1.15份或1.2份等。

10、氯盐的重量份数可以是0.001份、0.005份、0.01份、0.02份、0.03份、0.04份、0.05份、0.06份、0.07份、0.08份、0.09份、0.1份或0.11份等。

11、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材料中,以聚碳酸酯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0%计,聚碳酸酯的质量百分含量≥70%。

12、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有益效果。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碳酸酯材料中,所述氯盐的重量份数为0.01~0.08份。

14、优选地,所述氯盐以氯盐母粒的形式添加,所述氯盐母粒的制备原料包括氯盐和聚碳酸酯。

15、本专利技术中,氯盐以氯盐母粒的形式加入聚碳酸酯材料中,以提高氯盐的分散性,单独添加时会由于氯盐的含量较少而存在分散不均的情况,从而影响阻燃协效的效果。

16、优选地,所述氯盐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锌、氯化镁或氯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锌、氯化镁或氯化铝至少两种的组合更进一步优选为氯化钠和氯化锌的组合。

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通过至少两种氯盐的使用,可进一步提高聚碳酸酯的综合性能。

18、优选地,所述氯化钠和氯化锌的质量比为1:(0.65~2),例如可以是1:0.65、1:0.7、1:0.8、1:1、1:1.2、1:1.5、1:1.8或1:2等,进一步优选为1:(0.8~1.5)。

19、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选用氯化钠和氯化锌的共同使用,并控制二者的质量比在特定的范围内,可进一步提高聚碳酸酯的综合性能。

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5~30g/10min,例如可以是5g/10min、5g/10min、10g/10min、15g/10min、20g/10min、25g/10min或30g/10min等。

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的测试条件为300℃,1.2kg,测试标准为iso 1133。

22、优选地,所述聚碳酸酯为双酚a型芳香族聚碳酸酯。

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以所述聚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质量百分数为100%计,所述聚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中硅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1~15%。

24、优选地,所述聚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中聚碳酸酯为双酚a型芳香族聚碳酸酯。

25、优选地,所述聚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7000~30000。

2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聚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的测试方法为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27、优选地,所述聚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10~50g/10min。

2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的测试条件为300℃,1.2kg,测试标准为iso 1133。

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燃剂为磺酸盐阻燃剂。

30、优选地,所述阻燃剂选自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a)和/或二苯砜磺酸盐(kss)。

31、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环氧树脂。

32、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的折光指数(rd)为1.56~1.60。

33、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为10~500g/eq。

3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碳酸酯材料中还包括其他助剂0~3份。

35、优选地,所述其他助剂包括抗氧剂和/或脱模剂。

36、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对于抗氧剂和脱模剂的具体选择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制,本领域常用的抗氧剂和脱模剂均适用,所述抗氧剂示例性地包括但不限于:季戊四醇双硬脂酰双磷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材料中,所述氯盐的重量份数为0.01~0.0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盐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锌、氯化镁或氯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锌、氯化镁或氯化铝至少两种的组合,更进一步优选为氯化钠和氯化锌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钠和氯化锌的质量比为1:(0.65~2),进一步优选为1:(0.8~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5~30g/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磺酸盐阻燃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选自全氟丁基磺酸钾和/或二苯砜磺酸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材料中还包括其他助剂0~3份;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聚碳酸酯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材料用于制备电子电器产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材料中,所述氯盐的重量份数为0.01~0.0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盐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锌、氯化镁或氯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锌、氯化镁或氯化铝至少两种的组合,更进一步优选为氯化钠和氯化锌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钠和氯化锌的质量比为1:(0.65~2),进一步优选为1:(0.8~1.5)。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亮陈平绪叶南飚丁正亚叶士兵张永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