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596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包括主体、多组动力臂;所述动力臂对称的分布在主体侧面;所述动力臂包括横向支撑杆、中央活动杆、桨部;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固定到主体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组同中央活动杆端部连接,所述中央活动杆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转动部,所述桨部包括有中央支撑框、内螺旋桨部,所述中央支撑框包括有中央环、支撑伞状骨架,所述支撑伞状骨架固定到中央环,另一端固定到第二转动部的输出轴,所述内螺旋桨部包括有多组桨叶、桨叶保护伞网,设置在中央环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动力系统结构,可以实现基于旋翼的空中飞行、水下螺旋桨推进、陆上/海底的轮式行走,具有结构相对简单、状态切换便捷、推进效率可观等技术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用途无人机,具体为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


技术介绍

1、目前无人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在民用市场中,多旋翼无人机是使用最多的类型,可以执行探测、搜寻、救援、运输等作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在航洋领域,如远海捕鱼、海水养殖等场景,也经常需要进行探测、搜寻等作业,多采用人工或专业性设备进行单向作业,成本较高。目前水下机器人也在逐步发展,但是在产品成本、产业化水平和无人机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采用目前成熟的无人机产业链、技术资源针对海洋使用场景进行产品化设计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路径,在该背景下,基于旋翼的两栖无人机、三栖无人机也得到较多的关注,但目前尚无成熟的产品进入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包括主体、多组动力臂;所述动力臂对称的分布在主体侧面;所述动力臂包括横向支撑杆、中央活动杆、桨部;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固定到主体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组同中央活动杆端部连接,所述中央活动杆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转动部,所述桨部包括有中央支撑框、内螺旋桨部,所述中央支撑框包括有中央环、支撑伞状骨架,所述支撑伞状骨架固定到中央环,另一端固定到第二转动部的输出轴,所述内螺旋桨部包括有多组桨叶、桨叶保护伞网,设置在中央环内。

3、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组、第二转动部包括有电机及减速结构。

4、优选的,所述内螺旋桨部还包括有第三转动部,所述桨叶保护伞网固定或可动连接到中央环内侧,所述第三转动部固定到桨叶保护伞网一侧的中央位置,多组所述桨叶同第三转动部输出轴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桨叶保护伞网通过多个电动缸连接到中央环,所述电动缸两端分别同中央环、桨叶保护伞网铰接。

6、优选的,所述桨部还包括有外转轮部;所述外转轮部位于中央环外侧,同中央环可转动连接,在轴线方向上,外转轮部的高度是中央环高度的1.5-5倍。

7、优选的,所述外转轮部包括有柔性框架、内转动框,所述内转动框侧面同中央环外侧面可转动连接并设置有锁定结构。

8、优选的,所述内转动框内侧可以设置有滑槽,中央环外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连接杆,端部滑块,端部滑块截面为圆环的局部,所述滑槽、端部滑块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凸起或凹槽。

9、优选的,所述柔性框架包括有多个径向支撑杆、两个外柔性环,径向支撑杆均匀设置在内转动框两侧,一端同内转动框固定,另一端同外柔性环固定。

10、优选的,所述内转动框包括有内环、上板、下板、翅片,所述内环为管状结构,所述上板、下板为中央开口的盘状结构,其中央开口侧固定到内环上部和下部,所述翅片固定到上板、下板之间,一侧端部同内环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翅片同内环半径方向设置有一定倾角,在所述翅片同内环结合处的内环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通孔。

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动力系统结构,可以实现基于旋翼的空中飞行、水下螺旋桨推进、陆上/海底的轮式行走,具有结构相对简单、状态切换便捷、推进效率可观等技术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多组动力臂;所述动力臂对称的分布在主体侧面;所述动力臂包括横向支撑杆、中央活动杆、桨部;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固定到主体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组同中央活动杆端部连接,所述中央活动杆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转动部,所述桨部包括有中央支撑框、内螺旋桨部,所述中央支撑框包括有中央环、支撑伞状骨架,所述支撑伞状骨架固定到中央环,另一端固定到第二转动部的输出轴,所述内螺旋桨部包括有多组桨叶、桨叶保护伞网,设置在中央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第二转动部包括有电机及减速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桨部还包括有第三转动部,所述桨叶保护伞网固定或可动连接到中央环内侧,所述第三转动部固定到桨叶保护伞网一侧的中央位置,多组所述桨叶同第三转动部输出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保护伞网通过多个电动缸连接到中央环,所述电动缸两端分别同中央环、桨叶保护伞网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桨部还包括有外转轮部;所述外转轮部位于中央环外侧,同中央环可转动连接,在轴线方向上,外转轮部的高度是中央环高度的1.5-5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轮部包括有柔性框架、内转动框,所述内转动框侧面同中央环外侧面可转动连接并设置有锁定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动框内侧可以设置有滑槽,中央环外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连接杆,端部滑块,端部滑块截面为圆环的局部,所述滑槽、端部滑块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凸起或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框架包括有多个径向支撑杆、两个外柔性环,径向支撑杆均匀设置在内转动框两侧,一端同内转动框固定,另一端同外柔性环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动框包括有内环、上板、下板、翅片,所述内环为管状结构,所述上板、下板为中央开口的盘状结构,其中央开口侧固定到内环上部和下部,所述翅片固定到上板、下板之间,一侧端部同内环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翅片同内环半径方向设置有一定倾角,在所述翅片同内环结合处的内环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通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多组动力臂;所述动力臂对称的分布在主体侧面;所述动力臂包括横向支撑杆、中央活动杆、桨部;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固定到主体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组同中央活动杆端部连接,所述中央活动杆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转动部,所述桨部包括有中央支撑框、内螺旋桨部,所述中央支撑框包括有中央环、支撑伞状骨架,所述支撑伞状骨架固定到中央环,另一端固定到第二转动部的输出轴,所述内螺旋桨部包括有多组桨叶、桨叶保护伞网,设置在中央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第二转动部包括有电机及减速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桨部还包括有第三转动部,所述桨叶保护伞网固定或可动连接到中央环内侧,所述第三转动部固定到桨叶保护伞网一侧的中央位置,多组所述桨叶同第三转动部输出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保护伞网通过多个电动缸连接到中央环,所述电动缸两端分别同中央环、桨叶保护伞网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陆空三栖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桨部还包括有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蕊蕊杨雪丹黄技王举杨翠怡胡波阮俊诚冯逸晨范居正苗诗羽丁垤涛李佳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