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69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信号发生器采用结构相同的第一分频器与第二分频器,配合结构相同具有反相和反馈功能的第一反相反馈电路与第二反相反馈电路,所述第一反相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分频器的输出端之间产生了一路差分信号;所述第二反相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中间节点端和所述第二分频器的中间节点端之间又产生了一路差分信号;所述两个分频器分别具有输出端与中间节点端,所述中间节点端相对于所述输出端具有90°的相移,而产生了正交信号,所述信号发生器结构上高度对称并设有反馈电路,在输出端产生了0°、90°、180°和270°的精确正交差分信号,克服了现有的分频器不能产生精确正交差分信号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信号发生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移动通讯技术发展迅猛,3G、WLAN等通讯技术的涌现对高速、低成本等 高性能通讯电路的需求逐步提高。高集成度的收发机为调制器和解调器提供精确正交I/ Q(in-phase/quadrature-phase)两路信号,在移动通讯技术中广泛应用,并由于其低成本 的优势成为收发机的发展趋势,其中,实现产生所述I/Q两路信号的分频器技术以其功耗 低,I/Q匹配精度较高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技术中的分频器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高速动态CMOS分频器,如图1所示,所述 高速动态CMOS分频器包括第一反相器101,第二反相器102和第三反相器103,所述第一 反相器101和第二反相器102分别由差分时钟信号CLK和CLKb控制实现动态锁存,第三反 相器103实现负反馈要求的180°的反相功能。专利技术人发现虽然现有技术中的所述高速动态CMOS分频器工作效率高、功耗低, 但在输出产生正交差分信号时,精确度不高,故需要能够产生精确分频的正交差分信号的 发生器来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信号发生器,以实现精确地产生正交差分信号的目 的。一种信号发生器,包括第一分频器、第二分频器、结构相同的第一反相反馈电路 和第二反相反馈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分频器与所述第二分频器结构相同,均包含输出端和中间节点端;所述第一反相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分频器的输 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反相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中间节点端和所述第二分频器 的中间节点端之间。本信号发生器的所述两个分频器分别具有输出端与中间节点端,鉴于所述中间节 点端相对于所述输出端具有90°的相移,从而产生了正交的信号;所述第一反相反馈电路 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分频器的输出端之间产生了一路差分信号,而所 述第二反相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中间节点端和所述第二分频器的中间节点 端之间又产生了一路差分信号,且由于所述第一分频器与所述第二分频器在结构上相同, 并结合结构相同、具有反相及反馈功能的第一反相反馈电路和第二反相反馈电路,所述信 号发生器结构上高度对称,并设有反馈电路,从而在所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产生了 0°、 90°、180°和270°的精确正交差分信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分频器不能产生精确的正交 差分信号的缺点。优选地,所述第一反相反馈电路具体为结构相同并交叉耦合的第一反相器和第 二反相器,所述第二反相反馈电路具体为结构相同并交叉耦合的第三反相器与第四反相ο所述第一反相反馈电路和所述第二反相反馈电路用最少的器件实现了反相的功 能,能够恒定保持所述反馈电路两端的信号具有180°的相移,并减少了所述信号发生器的 所述输出端和所述中间节点端的寄生电容,提高了所述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的质量(功耗 和噪声性能)和速率。优选地,所述第一反相器、所述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三反相器与所述第四反相器均 为匪OS反相器。所述NMOS反相器作为优选,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但并不限于本反相器,PMOS也是能 够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的电路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频器与所述第二分配器为结构相同的分频器,均包括一对交 叉耦合的锁存器。优选地,所述锁存器具体为边沿触发器。优选地,所述边沿触发器具体为D触发器。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结构上相同的第一分频器与第 二分频器,并配合结构相同,具有反相和信号反馈功能的第一反相反馈电路与第二反相反 馈电路,所述第一反相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分频器的输出端之 间,产生了一路差分信号;所述第二反相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中间节点端和 所述第二分频器的中间节点端之间,又产生了一路差分信号;所述两个分频器分别具有输 出端与中间节点端,所述中间节点端相对于所述输出端具有90°的相移,而产生了正交的 信号,所述信号发生器结构上高度对称,并设有反馈电路,在所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产生 了 0°、90°、180°和270°的精确正交差分信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分频器不能产生精确 的正交差分信号的缺点;同时,由所述第一反相器与所述第二反相器交叉耦合形成的第一 反相反馈电路以及由所述第三反相器与所述第四反相器交叉耦合形成的第二反相反馈电 路,用较少的器件实现了反相的功能,能够恒定保持所述反馈电路两端的信号具有180°的 相移,并实现了减少所述信号发生器的所述输出端和所述中间节点端的寄生电容,提高所 述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的质量和速率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高速动态CMOS分频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信号发生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信号发生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信号发生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引用和清楚起见,下文中使用的技术名词、简写或缩写总结如下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 压控制的一种放大器件;D触发器又称为边沿D触发器,电平触发的主从触发器工作时,必须在正跳沿前 加入输入信号。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信号发生器,以实现精确地产生正交差分信号的目的。图2出了一种信号发生器结构,包括第一分频器201、第二分频器202、结构相同 的第一反馈电路203和第二反相反馈电路204,其中所述第一分频器201与所述第二分频器20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分频器201包 含输出端2011和中间节点端2012 ;所述第二分频器202包含输出端2021和中间节点端 2022 ;所述第一反相反馈电路203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201的输出端2011与所述第 二分频器202的输出端2021之间;所述第二反相反馈电路204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201的中间节点端2012和所 述第二分频器202的中间节点端2022之间。该实施例中的信号发生器中所述第一分频器201与第二分频器202分别具有输出 端与中间节点端,鉴于所述中间节点端相对于所述输出端具有90°的相移,从而产生了正 交的信号;所述第一反相反馈电路203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201的输出端2011与第二分 频器202的输出端2021之间产生了一路差分信号,相应的,所述第二反相反馈电路204耦 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201的中间节点端2012和所述第二分频器202的中间节点端2022之 间又产生了一路差分信号,且由于所述第一分频器201与所述第二分频器202在结构上相 同,并具有反相和信号反馈功能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号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频器、第二分频器、结构相同的第一反相反馈电路和第二反相反馈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分频器与所述第二分频器结构相同,均包含输出端和中间节点端;所述第一反相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分频器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反相反馈电路耦合于所述第一分频器的中间节点端和所述第二分频器的中间节点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沫王冬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广晟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