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中心轴线对正要求的流体快速接头的组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69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宽中心轴线对正要求的流体快速接头,由一公接头、母接头,以及第一、第二止逆单元等构件组成,该公、母接头内缘各设有流道,以及分别供该二逆止单元设置。主要于该公接头与母接头相对卡接的一端外缘凸出一斜锥部,并于该斜锥部外缘面适当处套设一密封胶圈,而该母接头对应的内缘壁面,则形成一邻接的斜置面及环沟,令该公、母接头对接卡合时,利用该斜锥部与斜置面作适当导正的卡套配合,斜锥面上圆弧槽的设计使公母接头不会因为接续或分离状态造成密封胶圈脱离,并可使密封胶圈套设定位后,与母接头环沟的平面来结合密封,提供配合时的径向、轴向及角度误差适应的相当裕度空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快速接头,特别指一种具有双向逆止功能及不严格要求 中心轴线对正且具自动导正功能,应用于工具机或配合的夹治具输送压力流体管路的快速 接头上,对其卡接、定位的结构加以改良的结构。
技术介绍
数值控制工具机或配合的夹治具在结构的设计上,常常会用到流体管路输送具压 力的流体,以达到驱动机件作动的目的,遇机件必须分离、交换而流体管路设于两分离机件 之间时,该两机件位于管路的接合处必须设置一组快速接头,作为两管路连接结合的介质, 而在分离接合的过程中,内部有压力流体应保持最少程度的外漏。而由先前技术可知,一般 用于工具机流体管路的快速接头其公、母接头对接卡合时,公母中心线必须严格对正,若同 时使用多组公母接头时,因加工、组装或其它原因而使位置或角度有些许偏差时,便无法达 到准确定位顺利自动化接合的要求,或相互干涉而非常容易损坏,无法保持长期的可靠度, 因此有加以改善的必要。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针对前述现有技术问题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 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 发出本技术所述的放宽中心轴线对正要求的流体快速接头,以改善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放宽中心轴线对正要求的流体快速接头,其主 要应用于工具机或夹治具输送压力流体管路的快速续接,搭配双向逆止的结构设计,具有 不严格要求两端中心线对正而能自动导正的对接结构,以简化机件加工精度要求,提升两 机件之间流体管路结合的效率、品质及可靠性。为达成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放宽中心轴线对正要求的流 体快速接头的组成结构,其构成包含一公接头及母接头,该公接头和该母接头内缘各设有 流道,以及逆止单元,当该公接头和该母接头相对一端对接卡合时,能令二所述流道连通而 供有压力流体流动;该公接头对接的一端外缘,凸出有一斜锥部,并于该斜锥部外缘面圆弧槽套设一 密封胶圈,而该母接头对应的内缘壁面,形成邻接的斜置面及环沟,令该公、母接头对接卡 合时,利用该斜锥部与各斜置面在必要时能作导正的卡套配合,以及该密封胶圈卡置于该 环沟内,以该密封胶圈与该环沟平面作密封而具有径向、轴向及角度误差适应的相当裕度 空间结构特点,使其卡接具有全方位自动调整在压力下的密封功能。实施时,该公接头内缘组设的逆止单元为第一逆止单元,该第一逆止单元主要由 一心轴穿套第一弹簧、内衬套,以及轴套组成,该第一弹簧二端抵靠于该公接头外端的轴盖 内侧面及该内衬套对应的端面间,而该轴套位于该公接头内缘的一端与该内衬套另一端连3动接触,该轴套外端向外凸出形成该斜锥部,又该心轴对应卡接的外端凸设一顶接部,并于 对应该内衬套外端面的轴杆处套设一密封胶圈,当该公接头与该母接头对接卡合时,利用 该顶接部与该母接头内的逆止单元相对端作连动性的顶靠接触,令该逆止单元呈现开启状 态。实施时,该母接头内缘组设的逆止单元为第二逆止单元,该第二逆止单元主要由 一止逆轴及第二弹簧组成,该第二弹簧设于该母接头出口一端的封盖内壁面及该止逆轴内 端面之间,而该止逆轴对应该斜置面的外端凸设一较小杆径的顶轴部,该止逆轴另端于轴 向内缘形成一中空部,供该第二弹簧一端靠顶定位,并该止逆轴于中段处开设连通该中空 部的槽部及通孔,当该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接卡合时,利用该顶轴部与该公接头内的逆止单 元相对端作连动性的顶靠接触,令该逆止单元呈现开启状态。实施时,该公接头的斜锥部外缘预定处形成一圆弧槽,用以供该胶圈套设而定位, 确保在多次分离、接合的使用中,不会脱离的设计,又能不必严格对正中心,利用端面达到 密封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放宽中心轴线对正要求的流体快速接头构成 包含一公接头及母接头,该公、母接头内缘各设有流道,以及第一、第二逆止单元。主要于该 公接头对接的一端外缘凸出有一斜锥部,并于该斜锥部外缘面圆弧槽处套设密封胶圈;而 该母接头对应的内缘壁面,则形成一邻接的斜置面及环沟。同时该公接头内缘的第一逆止 单元由一心轴穿套第一弹簧、内衬套,以及轴套等构件组成。该第一弹簧两端抵靠于该公接 头外端的轴盖内侧面及内衬套对应的端面间,而该轴套位于该公接头内缘的一端与该内衬 套另一端连动接触,外端则向外凸出形成该斜锥部,又该心轴对应卡接的外端凸设一顶接 部,并于对应该内衬套外端面的轴杆适当处套设一密封胶圈。又该母接头内缘的第二逆止 单元由一止逆轴及第二弹簧等构件组成,该第二弹簧设于该母接头出口一端的封盖内壁面 及该止逆轴内端面之间,而该止逆轴对应该斜置面的外端凸设一较小杆径的顶轴部,另端 则于轴向内缘形成一中空部,供该第二弹簧一端靠顶定位,并于中段适当处开设连通该中 空部的槽部及通孔。当该公接头与母接头对接卡合时,利用该斜锥部及斜置面之间可作适 当导正的卡套配合,斜锥面上圆弧槽的设计使公母接头不会因为接续或分离状态造成密封 胶圈脱离,并可使密封胶圈套设定位后,对外曝露的形状面积变大,以母接头环沟的平面来 结合密封而能提供配合时的径向、轴向及角度误差适应的相当裕度空间而不需严格要求两 端中心线对正而能自动导正密封防止泄漏,使该公、母接头的卡接具有不严格要求两端中 心轴线对正的全方位自动调整的特点。同时再透过该顶接部与该顶轴部作连动性的顶靠接 触,令该两逆止单元呈现开启状态,使内部的流道连通而供液体流动,进而能提升两机件之 间流体管路结合的效率、品质及可靠性,而当公母接头分开时,公母接头内的止逆单元在接 头分开前已合,达成在有压力流体不外漏的效果。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 细说明于后,相信本技术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离的平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公接头-10 ;扣环-11 ;轴盖-12 ;流道-13 ;第一逆止单元_20 ;心 轴-21 ;顶接部-211 ;第一弹簧-22 ;内衬套-23 ;轴套-24 ;斜锥部-241 ;圆弧槽-242 ;母接 头-30 ;扣环-31 ;封盖-32 ;孔道-321 ;斜置面-33 ;环沟-34 ;流道-35 ;第二止逆单元-40 ; 止逆轴-41 ;顶轴部-411 ;中空部-412 ;槽部-413 ;通孔-414 ;第二弹簧-42 ;密封胶圈-51、 52。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放宽中心轴线对正要求的流体快速接头 由一公接头10搭配第一逆止单元20,母接头30搭配第二止逆单元40所组成,设于工具机 或夹治具的两接合机件(图中未显示)间,用以接合传达动力流体的管路两端,其中该公接头10是一般内缘中空的结构,一端内缘利用扣环11固定一轴盖12,另端内 缘则供该第一逆止单元20组设,并利用该第一止逆单元20区隔出一流道13。该第一逆止单元20是由一心轴21穿套一第一弹簧22、内衬套23,以及轴套24等 构件组成。该心轴21位于该公接头10中心内缘,一端定位于该轴盖12端面处,另端则向 外凸设一较小杆径的顶接部211,并于对应该内衬套23外端面的轴杆适当处套设一密封胶 圈51。又该第一弹簧22两端抵靠于该轴盖12内侧面及内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宽中心轴线对正要求的流体快速接头的组成结构,其构成包含一公接头及母接头,该公接头和该母接头内缘各设有流道,以及逆止单元,当该公接头和该母接头相对一端对接卡合时,能令二所述流道连通而供有压力流体流动,其特征在于:该公接头对接的一端外缘,凸出有一斜锥部,并于该斜锥部外缘面圆弧槽套设一密封胶圈,而该母接头对应的内缘壁面,形成邻接的斜置面及环沟,令该公、母接头对接卡合时,利用该斜锥部与各斜置面在必要时能作导正的卡套配合,以及该密封胶圈卡置于该环沟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崴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