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拉刀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123 阅读:4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主轴拉刀的改进结构,其掣动组件是由一内衬套、若干钢珠,以及一外衬套组成,其中所述的内衬套环设有若干珠孔,用来供所述的钢珠容设,且各所述的钢珠一端是露出各所述的珠孔与所述的斜锥面顶抵接触,而所述的外衬套一端是套组在所述的内衬套底端外缘,另一端则与所述的盘形弹簧抵接。其顶端外缘与所述的推杆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的抓刀轴端面与所述的推杆相隔的间距,以当主轴换刀时,所述的推杆会先顶推所述的掣动组件而解除所述的盘形弹簧定持所述的抓刀轴的弹性力,而后所述的推杆再同时推移所述的抓刀轴以及掣动组件作刀爪的松刀动作,使换刀作动更具效率,并确保其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 种主轴换刀结构,具体而言是针对数值控制加工机的切削主 轴其抓持刀把的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数值控制加工机是目前精密机械加工重要的产业工具,高速且稳定的切削 速度,乃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而当加工机主轴转速不断高速化之际,用来夹 持刀具的刀把是否确实稳固在主轴上,此点更显得重要,而此关键技术便存在 于主轴内的4立刀初」构。如中国台湾公告专利第269221号主轴拉刀力放大机构专利案(以下简称现 有一),所述的现有一是在所述的主轴拉刀机构的拉杆后端置设数个圆孔,孑L 内容纳有钢珠,所述的钢珠被拉杆内 一滑块所推挤或松刀力所作用,使钢珠受 推挤而凸出在所述的拉杆后端,因而使拉力机构不致在松,并使拉杆存在拉刀 力,当所述的钢珠放松时,便可使所述的拉刀机构松刀,进而当其松刀力在小 于拉刀力的情况下,便可使刀把松脱达到换刀目的。如图l所述,上述现有案所揭示的拉刀结构,其拉力的放大,主要乃源自 于拉杆8的拉力大于弹簧81作用于所述的滑块82的力,使斜锥83将钢珠84 推挤出拉杆8后端外缘,使拉力机构不致放松。但是,其因滑块82与拉杆8作 为各自独立的构件,因此需在所述的拉杆8上开设槽道供滑块82设置,不仅换 刀效率以及稳定性不佳,且更增添结构上复杂,同时流体管路很难从所述的滑 块82与拉杆8中间装设通过,而更增加其结构设计不良的缺失。因此1"更有另一 改良的现有创作产生。请再参阅图2、图3所示,其是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336523号主轴拉刀保 持装置专利(以下简称现有二)。所述的现有二的构成包括拉杆是位于主轴 心轴内,后端设有一环槽91可遭钢珠92容入形成上锁,在装配时也可供钢珠 92、弹性元件93、端面板94与锁扣板90等元件快速定位。弹性元件93是套设在拉杆凸缘后端,后接锁扣板90。锁扣板卯位于拉杆末端,内设置一凹入环槽901,受弹性元件93向上的推挤,可将钢珠92推入拉杆环槽,形成上锁。端面 板94是利用定位元件95结合在心轴末端。钢珠92是设在端面板94的圆孔内, 受锁扣板90凹入环槽或拉杆环槽斜面的推动会径向移入拉杆环槽或锁扣板凹入 环槽内,以达成上锁或解闩的作用。上述现有二的作动,是所述的锁扣板可遭油压驱,动系统的移动杆顶推,端 面板固定在心轴后端,面板上设置数个圓孔可容纳钢王朱在其内移动,当钢珠移 入拉杆的环槽内且锁扣板在径向顶住钢珠时,是形成上锁,拉杆不可移动。而 当锁扣板遭顶推时,钢珠可进入锁扣板的内凹环槽,形成解闩,拉杆可移动, 使刀把可被更换。此一结构设计上,心轴必须被所述的端面板顶推方能再通过 所述的心轴顶抵盘形弹簧96而作动,但是所述的盘形弹簧、心轴、弹性元件以 及端面板是四个分离的构件,因而造成构件组装的繁杂,更容易造成构件与构 件间相对作动时配合的误差以及不稳定的情形。尤其是所述的端面板必须通过 所述的弹性元件作弹性活动,不仅增加组装、制造成本,同时其弹性作动也容 易产生不稳定状态,而在长时间以及次数频繁的作用下此种情形更为明显,实 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乃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深入探讨,并凭借多年从 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的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 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专利技术主轴拉刀的改进结构,以改善现有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轴拉刀的改进结构,其是令主轴的拉刀 机构在控制刀把夹持或松脱的作动上,能更为顺畅、稳定,以提升加工效率以及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轴拉刀的改进结构,包含一主轴,所述的主轴内缘设有一穿套盘形 弹簧的抓刀轴,并令所述的抓刀轴一端与用来抓持刀把的刀爪作连动结合,而 其另 一端则与用来推顶所述的抓刀轴作一预定行程位移的推杆隔空相邻,且所 述的端外周面形成有一斜锥面,并在所述的斜锥面外侧套组一掣动组件,用来 转承所述的盘形弹簧的弹性力顶推定位所述的抓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掣动组件是由一内衬套、若千钢珠,以及一外衬套组成,其中所述的内衬套环设有若干珠孔,用来供所述的钢珠容设,且各所述的钢珠一端是露 出各所述的珠孔与所述的斜锥面顶抵接触,而所述的外衬套一端是套组在所述 的内衬套底端外缘,另一端则与所述的盘形弹簧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当主轴换刀时,所述的推 杆会先顶推所述的掣动组件而解除所述的盘形弹簧定持所述的抓刀轴的弹性 力,使换刀作动更具效率,并确保其稳定性,附图说明图l是第一种现有结构的组合剖示图2是第二种现有结构的组合剖示图3是第二种现有结构的另一组合剖示图4是本专利技术掣动组作与主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推杆行程进给的放大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推杆另一行程进给的放大示意图8是本专利技术拉刀机构的松刀作动剖面示意图9是本专利技术松刀后刀把取下的示意图IO是本专利技术抓刀轴锁刀的说明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O-主轴;20-推杆;21-第一推面;22-第二推面;30-拉刀机 构;31-抓刀轴;311-勾槽;312-斜锥面;32-盘形弹簧;33-刀爪;34-掣动组件; 35-内衬套;351-珠孔;36-若干钢珠;37-外衬套;371-挡板;372-剖沟;38-护套; 41-刀把;42-垫片。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4 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轴拉刀的改进结构,包含一具有高速切削 转动的主轴10、 一可产生顶推动力的推杆20,以及组设在所述的主轴10内缘, 用来夹持刀把41的拉刀才几构30。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所述的拉刀才几构30加以改 良,其主要是由一抓刀轴31、盘形弹簧32、刀爪33以及掣动组件34等构件组 成,而所述的掣动组件34的构成则包括一内衬套35、若干钢珠36,以及一外 衬套37等零组件,其中所述的抓刀轴31是穿套所述的盘形弹簧32,其下端外缘适处形成有一勾槽 311,与用来抓持刀把41的刀爪33作连动结合。而上端一小段则套持在所述的 推杆20相对的中空内缘,且其受推顶的端面是^所述的推杆20的第一推面21 隔空相对。同时并所述的端外周面适处形成有一斜锥面312,用来供所述的掣动 组件34组套。所述的掣动组件34组设在所述的抓刀轴31上时,其顶端是与所述的推杆 20的第二推面22相隔一间距,而中段是与所述的斜锥面312顶触,底面则与所 述的盘形弹簧32抵接,用来转承所述的盘形弹簧32的弹性力稳定顶推、定持 所述的抓刀轴31,使抓刀轴31保持固定位置。而其详细的结构主要是在所述的 内衬套35适当处环设有若干珠孔351,用来供所述的钢珠36容设,且各所述的 钢珠36—端是露出各所述的珠孔351与所述的斜锥面312顶抵接触。而所述的 外村套37概呈凸字型,下端形成一较大圓径的挡板371,上端则沿其圓周面等 角剖设有若干剖沟372,各所述的剖沟372是与容设在所述的内衬套35其珠孔 351内的各所述的钢珠36相对应,作为辅助定位钢珠36之用。组装时所述的外 衬套37上端是套组在所述的内衬套35底端外缘,另一端的挡板371则凭借一 垫片42与所述的盘形弹簧32抵接,进一步令所述的内衬套35的顶端外缘与所 述的推杆20的第二推面22隔空相对。且令所述的内衬套35端面与所述的第二 推面22的间距,恒小于所述的抓刀轴31端面与所述的第一推面21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轴拉刀的改进结构,包含一主轴,所述的主轴内缘设有一穿套盘形弹簧的抓刀轴,并令所述的抓刀轴一端与用来抓持刀把的刀爪作连动结合,而其另一端则与用来推顶所述的抓刀轴作一预定行程位移的推杆隔空相邻,且所述的端外周面形成有一斜锥面,并在所述的斜锥面外侧套组一掣动组件,用来转承所述的盘形弹簧的弹性力顶推定位所述的抓刀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掣动组件是由一内衬套、若干钢珠,以及一外衬套组成,其中所述的内衬套环设有若干珠孔,用来供所述的钢珠容设,且各所述的钢珠一端是露出各所述的珠孔与所述的斜锥面顶抵接触,而所述的外衬套一端是套组在所述的内衬套底端外缘,另一端则与所述的盘形弹簧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崴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