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621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模块及一第二模块,第一模块符合小型可插拔连接器规范的要求,第一模块包含一第一主体、多个第一端子及一第一金属外壳,第二模块符合RJ连接器规范的要求,第二模块包含一第二主体、多个第二端子及一第二金属外壳,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呈堆叠设置,并分别具有金属外壳,其构造简化,制作容易,可降低制造成本,使产品价格降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电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整合不同规范的网络接口,并 将其合并于同一产品内的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技术背景 收发模块通常用以连接通信线路的电路板和其他电气模块或设备。不同的工业标 准定义了电脑与外部通信设备如数据机、网络接口或其他收发模块间不同接口的连接器类 型。众所周知的GBIC(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即为一电脑与以太网、光纤通道或 其他数据通信环境进行通信的收发模块。为了提高与网络设备(交换机、电缆插线面板、配线盒、电脑输出/输入端口等) 互连时的端口密度,通常会希望收发模块小型化。小型可插拔(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收发模块的发展正符合此需要,其主要优势在于SFP收发模块体积仅为GBIC收 发模块的一半,因而可使通信系统有更高的密度。公知的小型可插拔收发模块的连接器,可用以与相对应的对接连接器插接,该小 型可插拔收发模块也可通过一转接头与RJ45规格的对接连接器插接。如中国台湾专利证 书号数M246868即揭示有一种“小型可插拔收发模块”,可插入于一外部屏蔽插座中,其包 括一印刷电路板;一 RJ连接器,其机械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以及一夹紧部,用以连 接所述RJ连接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夹紧部用来牢固所述RJ连接器与所述印刷 电路板间的连接。上述的小型可插拔收发模块,必需设置复杂的线路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其制造 成本极高,造成产品价格昂贵。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 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其构造简化, 制作容易,可降低制造成本,使产品价格降低。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包括一 第一模块,该第一模块符合小型可插拔连接器规范的要求,该第一模块包含一第一主体、多 个第一端子及一第一金属外壳,该第一主体具有多个第一端子槽及一第一插接槽,所述多 个第一端子容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伸入该第一插接槽,该第一金 属外壳包覆于该第一主体外部;以及一第二模块,该第二模块符合RJ连接器规范的要求, 该第二模块包含一第二主体、多个第二端子及一第二金属外壳,该第二主体具有多个第二 端子槽及一第二插接槽,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容置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多个第二端 子伸入该第二插接槽,该第二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第二主体外部,该第一模块及该第二模块 呈堆叠设置。如上述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二模块设置 于该第一模块的上方。如上述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一金属外壳 包含有一顶板、两侧壁及一底板围绕形成方形的中空壳体,该两侧壁下缘延伸形成有多个 插接脚。 如上述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二金属外壳 包含有一顶板及两侧壁围绕形成方形的中空壳体,该第二金属外壳堆叠于该第一金属外壳 上,该第二金属外壳的两侧壁与该第一金属外壳的两侧壁设有相对应的卡接部相互卡接连 接。如上述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二模块设置 于该第一模块的下方。如上述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端 子槽设置于该第一插接槽上方及下方,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各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一 焊接部,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固定于该第一主体,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伸入 该第一插接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延伸凸出于该第一主体。如上述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二模块为 RJ45连接器。如上述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端 子各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一焊接部,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固定于该第二主体, 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伸入该第二插接槽,所述多个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延伸凸出于该第二主体。如上述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一模块及该 第二模块之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形成该第一模块及该第二模块共用内壁。如上述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一金属外壳 及该第二金属外壳相互导通且相互连结。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第一模块符合小型可插拔(SFP)连 接器规范的要求,第二模块符合RJ连接器规范的要求,使该光电连接装置具有不同规范的 网络接口。将两不同规范的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呈堆叠设置,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线路分 开,不需增设复杂的线路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可使其构造大幅的简化,制作更为简单容易O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 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光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光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光电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光电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光电连接装置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光电连接装置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模块11第一主体111第一端子槽112第一插接槽12第一端子121固定部122接触部123焊接部13第一金属外壳131 顶板132 侧壁133 底板134 后盖135插接脚136接地弹片137卡接部2第二模块21第二主体211第二端子槽212第二插接槽22第二端子221固定部222接触部223焊接部23第二金属外壳231 顶板232 侧壁234 后盖235接地弹片236卡接部3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包括有一第 一模块1及一第二模块2,该第一模块1及该第二模块2呈上、下堆叠设置,在本实施例中, 该第二模块2设置于该第一模块1上方,该第一模块1符合小型可插拔(SFP)连接器规范 的要求,该第一模块1包含一第一主体11、多个第一端子12及一第一金属外壳13,该第一主体11为绝缘材料(例如塑胶)所制成,其呈矩形体,该第一主体11具有多个第一端子槽 111及一第一插接槽112,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槽111设置于第一插接槽112上方及下方。所述多个第一端子12符合小型可插拔(SFP)连接器端子规范的要求,所述多个第 一端子12设置于该第一主体11上,所述多个第一端子12容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槽111, 所述多个第一端子12各具有一固定部121、一接触部122及一焊接部123,该接触部122及 该焊接部123由该固定部121两端延伸形成。所述多个第一端子12的固定部121固定于 第一主体11。所述多个第一端子12的接触部122伸入第一插接槽112,可用以与对接连接 器的端子接触实现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第一端子12的焊接部123则延伸凸出于该第一主 体11底部,可用以焊接于电路板3上,使该第一模块2与电路板3实现电性连接。该第一金属外壳13包覆于该第一主体11外部,该第一金属外壳13为一屏蔽构 件,可防止电磁干扰,该第一金属外壳13包含有一顶板131、两侧壁132、一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模块的光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模块,该第一模块符合小型可插拔连接器规范的要求,该第一模块包含一第一主体、多个第一端子及一第一金属外壳,该第一主体具有多个第一端子槽及一第一插接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容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伸入该第一插接槽,该第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第一主体外部;以及一第二模块,该第二模块符合RJ连接器规范的要求,该第二模块包含一第二主体、多个第二端子及一第二金属外壳,该第二主体具有多个第二端子槽及一第二插接槽,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容置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多个第二端子伸入该第二插接槽,该第二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第二主体外部,该第一模块及该第二模块呈堆叠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侯安杨海文罗旋廖小琼肖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正凌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