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反应罐的自动温控系统和自动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反应罐的自动温控系统和自动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590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反应罐的自动温控系统和自动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反应罐包括罐体和安装至所述罐体并具有内腔的热交换结构。所述自动温控系统包括:第一管路,适于连通至所述热交换结构,从而由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连接的反应罐一起组成允许热交换介质在其间循环往复的循环单元;第二管路,适于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以将所述热交换介质送入所述循环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管路安装有调节阀;第三管路,适于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以接收从所述循环单元流出的所述热交换介质;感温模块,配置为获取反应罐和/或所述热交换结构的温度并与所述调节阀通信连接;其中所述调节阀配置为能响应于所述感温模块获取的温度信息而调节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罐温度控制,尤其涉及用于反应罐的自动温控系统和自动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反应罐(或称“反应釜”)是一种综合反应容器,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通常来说,要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罐结构功能及配套设备进行设计。物料在反应罐中发生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温度控制不好,极易发生副反应,从而导致生产事故。

2、例如,低温乙醇法分离人血浆蛋白工艺中,温度是决定蛋白分离效果的关键工艺参数之一,而血浆蛋白分离工艺的温控需求又是多变的,导致整个工艺过程面临温控精度高和监控工作量巨大等严峻挑战。

3、现有的反应罐温度控制系统主要是针对热交换介质主循环系统进行的,即热交换介质的温度仅在热交换介质的存储槽控制,由人工即时启动反应罐温控程序或变更温控参数,包括调节阀开度和目标温度等,在系统识别需求后执行阀门控制。为确保整个生产过程中温控结果的稳定有效,需要专业的温控人员频繁监控干预,这种温控方式对人员经验、精力、热交换介质系统压力/温度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有较大的风险,不利于生产管控。因此,研究自动化温控技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至少能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的用于反应罐的自动温控系统。

2、本专利技术还旨在提供一种上述改进的自动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反应罐的自动温控系统,所述反应罐包括罐体和安装至所述罐体并具有内腔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包括:第一管路,适于连通至所述热交换结构,从而由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连接的反应罐一起组成允许热交换介质在其间循环往复的循环单元;第二管路,适于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以将所述热交换介质送入所述循环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管路安装有调节阀;第三管路,适于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以接收从所述循环单元流出的所述热交换介质;感温模块,配置为获取反应罐和/或所述热交换结构的温度并与所述调节阀通信连接;其中所述调节阀配置为能响应于所述感温模块获取的温度信息而调节开度。

4、根据本方案提供的自动温控系统,在热交换介质注入的第二管路和热交换介质排出的第三管路的基础上针对反应罐单独增加第一管路以构成热交换介质的循环回路,由每个反应罐及其连接的第一管路组成了一个循环单元。多个循环单元可以并行(并联)并接入统一的热交换介质大循环回路。借此,对反应罐的温控更加灵活自由,满足同一系统下不同反应罐各自的温控需求,改善了工况自由度,有利于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对于单个反应罐的温控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比如能够在罐内物料重量变化时同步控制热交换介质的进液量,从而确保物料始终保持在预期温度,避免称重对温控造成的影响。本方案的自动温控系统允许操作人员只需启动预先设定好的温控策略,即可自动进行温度监控,控制结果及时、稳定且批间重现性极高。温控操作不再需要专业人员持续值守、频繁干预,生产控制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路安装有自动阀。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路的自动阀位于其调节阀的上游。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管路安装有自动阀。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称重模块,其安装至所述反应罐并配置为获取所述反应罐的重量。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模块包括:第一感温模块,配置为获取所述热交换结构的温度并与所述调节阀通信连接;第二感温模块,配置为获取所述罐体内温度并与所述调节阀通信连接;其中所述调节阀配置为能响应于所述第一感温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感温模块获取的温度信息而调节开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感温模块通信连接,并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感温模块获取的温度信息而启动或停止。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感温模块和第二感温模块通信连接,并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感温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感温模块获取的温度信息而启动或停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在所述加热器的上游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安装有以下器件至少之一:泵、压力表、单向阀。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在所述单向阀的上游。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在所述单向阀的下游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在所述泵的上游安装有手动阀。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在所述单向阀的下游安装有手动阀。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位于所述单向阀的下游的手动阀的下游,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自动阀并允许热交换介质从所述循环单元快速排放的第四管路,其中所述第四管路的进口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而第四管路的出口端连通至所述第三管路并位于第三管路的自动阀的下游。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路的进口端在加热器与第一管路的出口端之间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路在其自动阀的下游安装有常开的手动阀。

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管路的手动阀位于所述第四管路的出口端的下游。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自动阀的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三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出口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热交换结构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进口端相连通的位置。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管路的自动阀的上游,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相连通。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安全阀的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出口端与介质回收容器或介质存储容器相连通。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手动阀的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七管路的手动阀位于所述循环单元的最低处。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温控系统包括适于与多个反应罐一一对应地连接以组成多个循环单元的多个第一管路,所述多个循环单元并行布置且分别连通至同一的第二管路,并分别连通至同一的第三管路。

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自动温控系统为前述任一自动温控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空罐填充:在所述罐体空罐的状态下,将热交换介质经所述第二管路送入所述循环单元,并在热交换结构内介质填充完全时,停止向所述循环单元送入热交换介质;空罐温控:在所述罐体空罐且所述热交换结构内已填充热交换介质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感温模块获取的温度信息调节所述调节阀的开度,直至所述感温模块获取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负载动态温控:在向所述罐体内添加物料期间,基于称重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反应罐的自动温控系统,所述反应罐(1)包括罐体(11)和安装至所述罐体(11)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模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21)安装有加热器(216),所述加热器(216)与所述感温模块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31)的出口端在所述加热器(216)的上游与所述第一管路(2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自动阀(41)并允许热交换介质从所述循环单元快速排放的第四管路(4),其中所述第四管路(4)的进口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21),而第四管路(4)的出口端连通至所述第三管路(32)并位于第三管路(32)的自动阀(321)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自动阀(51)的第五管路(5),所述第五管路(5)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21)或所述第三管路(32)相连通,所述第五管路(5)的出口端的位置高于所述热交换结构与所述第一管路(21)的进口端相连通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安全阀(61)的第六管路(6),所述第六管路(6)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21)相连通,所述第六管路(6)的出口端与介质回收容器或介质存储容器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手动阀(81)的第七管路(8),所述第七管路(8)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21)相连通,所述第七管路(8)的手动阀(81)位于所述循环单元的最低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包括适于与多个反应罐(1)一一对应地连接以组成多个循环单元的多个第一管路(21),所述多个循环单元并行布置且分别连通至同一的第二管路(31),并分别连通至同一的第三管路(32)。

10.一种自动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反应罐的自动温控系统,所述反应罐(1)包括罐体(11)和安装至所述罐体(11)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模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21)安装有加热器(216),所述加热器(216)与所述感温模块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31)的出口端在所述加热器(216)的上游与所述第一管路(2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自动阀(41)并允许热交换介质从所述循环单元快速排放的第四管路(4),其中所述第四管路(4)的进口端连通至所述第一管路(21),而第四管路(4)的出口端连通至所述第三管路(32)并位于第三管路(32)的自动阀(321)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系统还包括安装有自动阀(51)的第五管路(5),所述第五管路(5)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管路(2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世川周杨清吴方伦肖黄根刘章肖科母朝祥林天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